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商业开发规划探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界定地铁商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铁商业开发既要与地铁规划紧密结合、更要与整个城市甚至区域规划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提出应专业化、特色化开发规划地铁商业;在商业环境较好的地铁上盖适当开发大型商场;以人为本,开发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购物商场为主的地铁地面商业;适度开发利用地铁站口地下商业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人文、城市、经济等三个视角阐述了地铁商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意义。结合深圳地铁商业开发经营的理念、实践和经验,归纳了在规划、建设、经营和人才等方面制约地铁商业发展的四大问题。在地铁商业空间的设计、利用、获取、开发、经营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有效推动地铁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铁地下空间的功能与商业空间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的地下空间功能多种多样,编制地铁地下空间规划必须关注地铁地下空间综合功能.在地铁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中,确定商业开发量应建立在一定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为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的设计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成都地铁1号线南段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为例,着重论述了地铁地下空间的功能与商业开发.  相似文献   

4.
对地铁商业开发与规划设计有效协同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制约地铁商业资源规划设计有效落地的四大问题。以深圳地铁三期工程推进商业资源规划设计有效落地的实践为具体案例,在理念、机制、人才、协同、招商、标准化等六个方面,归纳出地铁商业开发与规划设计有效协同的具体策略,以实现地铁商业资源开发的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地铁建设对地铁站点进行地下商业开发,不仅有利于节约城市用地,改善城市交通,改善购物环境,更能保障站点周边地上地下综合开发的整体性,保证地铁车站功能更加完善.由于地铁和商业经营性地下空间的客流互补,在地下穿越道的单侧或双侧发展地下商业设施,既节约开挖成本,又使地铁施工形成的关联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针对深圳地铁、广州地铁1号线的几个开发实例,通过经济分析,提出开发保障措施:重视站点与综合开发地块的连接、各建筑的建设时序,合理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的商业面积,做好市政管线及地质等方面的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6.
香港地铁的现有规模及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香港地铁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全面介绍香港现有的地铁线路及运营情况、正在建设中的地铁工程和规划中的新线状况,并对香港的物业开发及广告、通讯、商业和旅游等方面的业务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国内外城市地铁建设经验,剖析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伸线的龙泉东站,针对在车站与广场、地下商业开发一体化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车站公共区与广场和商业的结合、车站出入口与物业的合设、区域地下开发之间的连通以及预留设想等,给出相应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并且对车站规划布局及与周边用地规划关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青岛地铁李村站地下空间设计实例,分析该车站地下空间功能,着重阐述了李村站的发展规划与商业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地铁配线上方商业空间的客流动线设计入手,介绍了配线上方商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地铁配线的商业开发现状进行归纳分类,并对配线及客流动线等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得出目前开发客流动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配线上方商业开发的设计原则,并从动线尺度、动线形式、动线上的要素等三个方面提出客流动线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实际工程为例,剖析厦门地铁2号线的海沧CBD站,针对在车站与下沉广场、地下商业开发一体化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车站公共区与商业的结合、区域地下开发之间的连通以及预留设想等,给出相应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阐述车站与物业开发内部交通组织流线,提出地铁车站、下沉广场、商业一体化立体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对二线城市地铁客流的特点,对影响地铁客流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线路规划、完善公交接驳、票价和票制方案、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二线城市地铁吸引客流的措施。从地铁商业、地铁广告等方面介绍地铁增值业务,以增加地铁运营收入。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下空间的种类进行分类后,介绍了国外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工作实践提出了地铁车站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的模式可分为地铁车站设计时预留商业开发空间,地下空间开发时预留地铁车站空间和地铁车站与市政工程同步进行等三种。  相似文献   

13.
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分为剩余空间和接驳空间两类,分析其准公益性和准经营性的特点,阐述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丰富地铁服务功能的作用。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和北京市轨道交通空间开发的实施模式等现状,提出当前政策下规模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重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技术标准的相关建议:继续沿用并完善目前的实施模式并形成政策路径,并在已建的地下空间中推广应用;在今后的地铁规划建设中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抓住地下空间开发机遇并创造机遇;在规划建设阶段,要注意预留满足一般商业的技术条件,如出入口、消防疏散宽度、机电设备和市政条件等方面的预留等。  相似文献   

14.
在地铁建设开发过程中,根据周边客流、商业需求进行空间结合,从而创造出更舒适、宜人、便捷的城市公共空间,意义重大.文章以南通地铁1号线海霞路站为例,从周边环境及商业需求出发,结合地铁风亭与出入口设置,提出合围空间设置下沉式露天广场的设计方案,以提高周边建筑商业等级,加大客流吸引.同时,对大面积敞口、侧墙悬臂超过10 m的...  相似文献   

15.
阐述南京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南京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发展中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创新点主要有建立轨道交通专项土地储备制度、开展场站周边"五个一体化"的城市设计、在地铁车站确权及划拨用地转商业性质上获得突破、以带方案或带条件挂牌方式进行一二级联动开发、探索南京首例综合评议的股权转让模式、发行ABS进行市场化直接融资、尝试零星地块用于停车场和加油站开发等。结合南京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面临的难题和瓶颈,从规划审批、土地政策、开发模式、技术规范等方面,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策略与建议,探索地铁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地块详细性规划和线路融资规划等多规合一;完善划拨、协议、作价等多种土地供给方式,构建多方利益共享协调新机制,加快研究行业规范和创新技术,以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付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4):165-168,173
总结并分析了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合昆明市地铁5号线世博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阶段提出建议,以期为昆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捆绑式”开发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炫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8--11,16
在分析地铁项目亏损的原因后,认为“捆绑式”开发已成为解决地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香港“地铁+地产”的开发模式,提出香港模式有其成功所必须依赖的政策、法规、规划、地域等条件,这些条件是内地暂时无法具备也不能克隆的。根据广佛地铁的特点,尝试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特征的捆绑式开发的新模式:“地铁+地产+产业园”。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总结了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地区的客流构成及客流分布特征,描述了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二道桥站的现状,详细阐述了二道桥地铁站出入口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铁设计优化、与地铁结合的商业开发,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商业业态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无法将客流转化为商流、商业业态同质化、商业业态种类单一。结合商业业态的配置原则、配置手段及配置目标,提出影响商业业态配置的主要因素,包括对消费客流结构、消费需求及其消费心理行为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即营造良好的地铁商业环境,引导消费者改变观念;引进多种商业业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引导地铁客流转化为商流;建立地铁商业品牌,实现地铁商业特色化发展等,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型地铁车站消防设计性能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针对大型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多、换乘公共区防火分区面积超标、车站深度大、地下联络通道长度超过60 m、地铁结合商业开发等特点,进行消防性能化分析,供今后城市中心的地铁换乘站或枢纽车站的消防设计参考.研究结论:从利于人员逃生的角度设置出入口,消防出入口应减少和商业开发的结合;地下多层车站或站台距离地面的高度很大时宜设置封闭楼梯间;防火分区面积超出规范时要设置有效的排烟、蓄烟和自动灭火系统;车站商业开发部分应同步进行消防设计,并与地铁车站的消防设施协调统一,必要时应进行专门的性能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