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危险驾驶罪作了补充规定,增加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以及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等情形,并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  相似文献   

2.
《驾驶园》2015,(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已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将于11月1日实施。《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危险驾驶罪和第二百八十条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作出了修改完善,将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将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在危险驾驶罪"扩容"之际,有必要回溯201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飙车、醉驾列入犯罪行为,并规定量刑标准。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必须是行为人产生严重过失才给予刑事处罚。而刑法近年来两次修订增加的危险驾驶罪方面的新内  相似文献   

4.
<正>对大多数人来说,刑法很遥远。但《刑法修正案(九)》给了大家一种全新的认识。本次刑法修正案中,针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危险驾驶罪作出了修改完善。法律条文严、修改力度大、影响范围广是本次刑法修改的一大特点。那么本次刑法为何如此修改,用意何在?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5,(11)
<正>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11月1日起,此修正案将开始施行。一、严重超员、严重超速可能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七条、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修改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2014,(12):55-57
<正>什么是交通肇事后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一、什么是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导致严重后果后不履行法律义务,反而自行离开现场,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我国《刑法》对此行为做出了特别的规定,成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行为性质和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主要问题。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具备主观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多年来全社会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得到了有效好转,虽然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逐年递减,但依然是除疾病以外造成公众死亡的最大因素。在所有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类别中,当事人或责任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  相似文献   

8.
对于挪用公款罪的立法 ,无论是 1 997年前还是在 1 997年新刑法颁布后 ,都是一个倍受争议的刑法问题。新刑法颁布后不久 ,论述挪用公款罪缺陷的论文和专著很多。但也有学者认为 ,新刑法在立法上并没有什么缺陷 ,关键是要把它解释好。笔者认为 ,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内 ,由最高立法和司法机关对一些刑法问题作出合乎司法实际需要的解释固然十分重要 (这主要是针对动不动就要重新立法的论点 ) ,但 ,对于明显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刑事立法 ,仍有立法完善的必要。笔者认为 ,挪用公款罪就是属于此种情况。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出现于 1 988年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修订于 1 997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 ,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而修订后的挪用公款罪的法条基本上是沿用了以前的思路 ,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法律术语 ,这与当前的司法实践的要求相比 ,具有较大的滞后性 ,使大量的非法挪用公款或单位资金的行为 ,游离于刑法调控之外。任何法律的完善 ,都主要靠立法的修正和司法解释这两种途径来完成的 ,但这两种完善法律的途径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功能是不一样的。挪用公款罪的完善也不例外。笔者认为 ,针对当前的立法规定和司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相似文献   

10.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有些人认为拍卖车牌由于违背政策将被取消。其实,《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已经给上海拍卖车牌以合法的地位,从而避免了在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时,没有行政许可依据的尴尬。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六十九条规定:“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综合研究本市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方式与城市道路和停车设施等交通资源平衡发展的政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汽车礼让斑马线,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和第六十二条有明确规定,本文对上述四条进行详解。第三十八条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本条是关于道路指挥系统的规定。交通信号广义上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警指挥。本条中所说的"交通信号灯",是指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汽车与安全》2011,(6):8-10
醉驾将以危险驾驶罪量刑针对《刑法修正案(八)》实施,最高检、最高法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以下简称《规定》)提及内容。《规定》补充、修改了10项罪名,其中醉酒驾驶、飙车以"危险驾驶罪"入刑。对于醉驾行为,《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同时,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相似文献   

13.
《汽车驾驶员》2005,(7):46-46
近日,全国第一本关于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出台。新出台的交遇发展纲要规定.到2010年,北京市中心城与新城将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包括对小汽车使用在内的具体交通政策也将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驾驶人的注意能力与注意义务是判定交通肇事罪的核心。此外,信任原则亦应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安全》2010,(12):13-13
交通肇事罪是一个过失犯罪,就是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一个过失的。从主体来说,法律上规定交通肇事的主体无论是交通运输人员还是非交通运输人员都能够构成这个主体。——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法学博士李芳晓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8条解释”规定)出台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由于“28条解释”规定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纠纷处理上,非常明确地界定有关合同当事方违约和违规的法律责任。这就使得人们如同看清红绿灯一样,及时、方便地明了在商  相似文献   

17.
《驾驶园》2017,(5)
正4月13日,上海首例开车看手机交通肇事案宣判,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判决顾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史上最严交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于3月25日正式实施。该条例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浏览电子设备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该案件也成为新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实施后,上海法院审理的首起因驾驶者浏览  相似文献   

18.
《驾驶人心理》2007,(1):F0002-F0002,F0003,96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9.
2002FIFA世界杯汉城交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由汉城特别市交通管理室2002年5月制定的《2002年FIFA世界杯交通对策详细推进计划》,《计划》在交通设施建设、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组织、公共交通、引导体系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文的论述对制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交通对策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锋  黄伟 《汽车运用》2011,(5):32-33
一、交通肇事罪的构成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一)交通肇事罪的构成条件。①侵犯主体是交通运输安全;②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