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城市轨道交通不断扩展,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勘测设计、综合协调指挥和快速应急处理能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输入、存贮、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等功能,为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提供快速、准确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可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基础数据管理的可视化,使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信息从简单的文字、表格形式向图形、报表、三维模拟,甚至是信息的时空四维动态表达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与信息化给城市和轨道交通领域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挑战,不同来源信息数据的整合需要跨尺度理论、综合化技术手段及跨平台分析方法。轨道交通领域需要跨部门、多专业协作,而数据融合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性差、相关专业之间存在技术壁垒等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并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二维信息向三维信息的转变搭建技术平台。针对当前轨道交通领域信息化趋势及信息集成的需求,通过建立比较框架,探讨在数据融合环境中,打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车站建筑设计等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一体化平台在数据支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从CAD、GIS以及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supportsystems,PSS)3个不同阶段综述规划信息平台的发展,探讨每个阶段针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技术特征、进步和局限。通过对理论趋势、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和相关技术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平台和数据标准均呈现出整合化特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整合的发展趋势与数据融合需求,提出BIM和GIS软件平台及数据标准的集成,是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化、智慧化发展的技术关键,也是大数据时代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轨道交通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运用现代安全科技和信息规划理论,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平台的体系结构、层次结构、应用结构和功能机构.提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平台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难度和复杂度越来越高,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日益受到重视。建立科学的大数据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资产有效形成、管控和应用的基础保障。从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特点和建设需求出发,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应用框架,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是实现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经济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以ASP.NET技术为基础,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务数据和工务管理内容为实例对象,研发了一套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维护管理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维护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功能模块和特点,以及应用情况等。该系统以网络化的管理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工务设备数据和检测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图片管理平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实现状态修、预防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济评价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济评价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基于Vc++平台进行可视化系统开发,该系统结合Access数据库和Excel 用程序,对城市轨道交通所需的基础数据和评价参数进行人机交互设计,分为输入模块、计算模块和输出模块,该系统具有数据保存方便、计算速度快、输出表格灵活等特点,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等计算问题,界面友好,功能完善,操作简单,适合在业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是云计算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创新融合的成果。通过对云计算基础架构、计算资源架构、网络划分、安全策略确定、服务模式选择等内容的研究,介绍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系统架构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对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如与AI技术、BIM技术结合,向PaaS、SaaS服务模式发展以及未来对于数据更综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环节.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详细阐述了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的途径,突出强调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创新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专利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分析旨在发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提供导向参考,为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情报支撑。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国内专利数据,综合利用专利计量、文本挖掘、关键词共现网络、专利地图方法,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专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稳中有升的成长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和信息管控方面不可篡改、全程可溯等优势,开展了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的区块链基础平台、支撑平台与业务平台功能分析,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备设施履历管控、物资与采购管理、碳循迹及碳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建议。基于“区块链+”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与设备设施核心数据的结合,可有效提升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履历数据在城轨交通的应用价值,为实现设备设施运营管控智能化、绿色低碳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对于城市高架轨道景观评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为此需首要建立一套较为客观、简捷、实用,又能得到专家和公众认同的景观评价体系。研究方法:本文选用“目标—指标层次结构”模式,就是AHP层次分析方法,从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2个方面去构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并以重庆轻轨2号线中的2个有代表性的区段景观,对该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论:经实例验证,本文建立的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能够具体体现出高架轨道景观的差异性,并能反映具体差异点及差异程度。可明确量化地反映高架轨道交通的景观评价等级和其中单项指标的景观等级,并具有可比性,其结果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的实际情况,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空间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何让用户对空间数据有更直观更简便的了解,成为GIS发展的一个热点.介绍了基于GIS的三维可视化方法和关键技术.在ArcGIS三维模块ArcScene的基础上,利用组件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对轨道交通基础地理信息进行建模与可视化分析,设计和开发出了基于GIS的轨道交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利用AO技术扩展ArcScene功能,实现了轨道交通基础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在武广客运专线长沙南站交汇,设轨道交通长沙南站站,2号线和3号线路走向及线间关系有多种方案组合。从换乘便利性、投资经济性、工程可实施性、功能转换灵活性等方面,对轨道交通长沙南站站车站布局型式进行方案研究,从而推荐近远结合的综合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从方案规划到工程实施对轨道交通建设兼顾人防工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与<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中关于轨道交通兼顾人防设计的主要区别,整理了人防建设的工作流程.总结了人防工作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的特点和控制重点,提出了若干保证轨道交通兼顾人防工程建设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设计角度出发,对《地铁设计规范》、《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在桥梁抗震设计标准、分析方法、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各规范的设计原理及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设计规范》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方法较为简明,便于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概念更加明确,设计方法更加具体,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状态把握也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我国近60 a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40 a来的发展情况。从各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入和支出等方面,结合政策法规的引导来解读城市轨道交通从起步到成长再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对新形势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中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7):I0002-I0002,175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地铁的路网化运行,以及在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中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综合监控系统的深度融合,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综合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引起了广泛的重视。2019年5月23日在武汉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创新与实践专题研讨会”,群英云集,各抒已见,是该领域的一场“头脑风暴”。现将各方的观点归纳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LI Zhonghao(Academic Committee of China Urban Rail Transit Associ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Ministry of Railways)  相似文献   

19.
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青阳路站—西园路站盾构区间下穿五里墩立交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盾构施工时的地层-桩基变形分析和全桥上部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盾构施工时的地层损失率控制指标、桥梁基础差异沉降控制指标,以及穿越施工时的针对性保护措施,保证了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也为合肥轨道交通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撑下方设置中立柱,一方面提高了支撑稳定性;但另一方面,基坑开挖会带动中立柱隆起,进而造成支撑承载力下降。结合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云谷路站深基坑立柱隆起的实测数据,计算分析立柱隆起对支撑体系的影响。通过设置中立柱与取消中立柱两种情况的对比分析,提出可通过加大支撑截面尺寸等措施取消中立柱。建议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支撑采用取消中立柱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