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丁瑞先生日前参加“’99中国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期间,接受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他明确指出:“‘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宗旨”。丁秘书长解释说:“以前我们只提出‘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后来朱总理指示我们也要为行业服务,从行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来开展工作。船舶工业协会将贯彻‘三个服务’的精神,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2.
《机电设备》2007,24(10):I0014-I0015
记者近日从江苏船协获悉:定于明年4月14—16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三届江苏国际船舶工业高峰研讨会暨2008第三届江苏国际造船工业展览会”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向国内外征集“2008第三届江苏国际船舶工业高峰研讨会”论文工作也已启动。  相似文献   

3.
“2008中国(上海)国际造船工业装备、造船建造和设计技术展览会”、“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于2008年7月28-29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和上海光大国际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4.
汇集全球知名船用设备及技术服务商,为造修船及航运企业创造采购新产品、学习新技术、发现新机遇、拓展新领域的“2008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下简称广州国际海事展)”于2008年11月26—28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隆重举办。尽管当前全球金融风暴给我国造船业、航运业、航海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但随着温家宝总理视察龙穴造船基地为船舶工业鼓劲加油,中船百亿造船项目落户中山引发业界振奋轰动及2008年最后一个造船、航运、航海、港口和配套业盛会成功举办,无疑为遭遇“寒流”的船舶业界注入了一股暖暖的春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修船》2001,(2):43
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船舶工业/港口及航运展览会于2001年5月21~24日在广州中国出 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举行。该展览会自1999年首次由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和广东省船舶工业联 合公司联合主办,广东科创展览有限公司承办以来,深受业内人士赞誉。在4天的展览时间 里,将有众多的参展厂家和业内人士参观交流及洽谈业务,是华南及亚太地区海事领域内的 夺目亮点。该展览会将为加强海事领域业内交流,促进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已 经报名参展的有实力的国内外厂家有100多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舶工业新世纪新阶段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此胜利召开,我谨代表国防科工委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以“中国船舶工业新世纪新阶段新发展”为题,就中国船舶工业新世纪发展的良好基础、历史性机遇和对策措施等方面,与到会的同仁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1998年4月14日至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隆重举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学会会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王荣生、上海市科委主任华裕达、经委、海军装备部、总后船管局的领导,上海交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船检》2013,(12):28-28
2013年12月5日,亚洲最大的船舶行业直会一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航海人正以提升船用设备本土化装船率为使命,在传统船舶工业领域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9.
康伯霖 《中国造船》2004,45(1):19-19
2004江苏国际船舶工业高峰研讨会暨2004江苏国际造船工业展览会,将于2004年4月27日至29日,在“六朝古都”南京市隆重举行。 江苏省是我国的造船大省,2002年江苏省造船年完工量即已突破100万t,占全国28.9%,共创汇  相似文献   

10.
《机电设备》2012,(2):48-48
作为华南最大规模的船舶业展览、交流专属平台——“2012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简称:2012广州海事展)将于2012年11月21日至23同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 “2012广州海事展”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徐鹏航,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亲笔题词:“发展我国船艇工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不仅表达了我国船舶工业广大干部、职工发展船艇工业的共同愿望,而且增强了船艇工业走向世界的信心。为将目前分散的船艇企业组织起来,共同发展我国船艇工业,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经过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精心筹备,来自各省、市的近50家船艇企业、事业单位代表汇聚上海,于3月28日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艇分会。  相似文献   

12.
《船舶工程》2006,28(1):I0006-I0006
展会日期展会名称举办地点2006年2月28日-3月2日2006中国海事展(香港)香港会展中心2006年4月3日-5日2006中国国际船艇技术大会广州东方国际会议中心2006年4月6日-9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船艇及技术设备展览会上海展览中心2006年4月20日-23日2006中国重庆游艇及技术设备展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2006年4月26日-28日2006第二届造船工业展览会南京国际展览中心2006年5月19日-21日2006东亚国际船舶工业(威海)博览会威海国际会展中心2006年5月26日-29日2006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水上运动产品与船艇展览会青岛山东国际会展中心2006年6月22…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简称中国国际船艇展“ChinaInternationa!BoatShow”)系由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ShanghaiAssociationofShipbuldngIndustry)、上海华展国际展览公司(ShanghaiSt-noExpoIntl.Corp.)和英国Proshow公司联合主办的一船艇专业国际性展示中小型船艇(钢质、铝质、玻璃钢质等)及其配套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为主的技术展览会。本展览会已于1996年、1997年连续举办了两届,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交通部、国家旅游总局、海军装技部、海军装修部、总后军事车船部船艇管理局、农业部渔业局、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技术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焊接学组和中船总公司焊接切割专业网,于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北京联合举行了船舶工业焊接会议,并同时举办了焊接技术展览会。这次会议总结了“六五”期间船舶工业推  相似文献   

15.
郑言 《船艇》2003,(8):6-11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回顾我国船舶工业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深感到十六大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继续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和积极实施的重大战略。 一、25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修船》2012,(5):16-16
2010年,经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决定:"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将原"江苏国际船舶工业展览会"等南京地区相关展会收购、合并,并由江苏联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独家具体执行。2012年起,"中船展"由江苏联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与荷兰鹿特丹展览公司(欧洲海事展Europort的主办方)联合举办。合作后的展会继续使用"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的展会名称,并以双方品牌,  相似文献   

17.
由本刊策划承办的中国船东、港口、船舶工业行业三大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航运、港口与造船’99WTO论坛”,于9月7日—8日在广州举办成功。实现了“为政府决策提供素材,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的办会宗旨,在港航船海事界反响强烈,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港航船三家携手联合举办海事论坛,在中国实属首次,是海事界难得的一次盛会。来自港、航、船企业集团的总裁、副总裁,海事界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大家怀着为增强综合国力,增强海事经贸实力,加快海事发展步伐,携手共建海运大国的良好愿望,千里迢迢,汇聚羊城,同商“入世”大计,共铸海事辉煌。说明了海事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18.
《机电设备》2012,29(2):48
作为华南最大规模的船舶业展览、交流专属平台——“2012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简称:2012广州海事展)将于2012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  相似文献   

19.
7月28日,’98中国国际船舶制造、港口及海运技术、运输设备展览会在大连圆满结束。这是继’92、’94大连国际海事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之后,我国北方地区的又一次海事盛会。 展览会展出面积6000平方米,到会的中外厂商有130家,参展商数量及展出规模均超过前两届。其中,国外参展商31家,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英国、法国和罗马尼亚厂商以国家馆的形式参展;国内参展厂商99家,来自14个省、市。约六万人参观了展览会。《中  相似文献   

20.
《船艇》2006,(10):71-71
设有装备制造展、工业控制展、工程机械展、船舶工业展等五大展区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23日在武汉开幕。作为独立设展的武汉国际船舶工业展览会同日在位于武汉东湖开发区的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来自长航集团、武昌造船厂、青山造船厂等省内外近百家船舶与配套厂家展出了各自的特色产品,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比上一届略有增加。湖北省与船舶工业相关的院校、研究所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