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健平 《科技交流》2006,36(4):80-82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一般按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当墙背坡俯斜较大,土体中出现第二破裂面时,按第二破裂面公式计算.目前,用公式法计算库仑土压力,则是先假设破裂角出现的位置(即交于边坡、荷载内、荷载外、荷载边缘等),然后按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并验证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假设,如不符合则需重新假设,需反复计算多次.对计算路堤和路肩挡土墙的墙背土压力,可能出现同时符合两种假设边界条件的情况,则应取其土压力较大者作为采用的计算值.计算非常繁琐,作者经过多年研究,用优化法计算库仑土压力非常简洁和方便,可供设计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依托京津地区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对墙高6~12 m扶壁式挡土墙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填料高度、墙高、墙底板宽度等参数条件下扶壁式挡土墙受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墙高6~8 m时,扶壁式挡土墙所受土压力随着墙高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幅逐渐加大;填料高度增加时,扶壁式挡土墙所受的土压力有增大的趋势;挡土墙所受土压力与墙踵板宽度成正比。基于经济实用性与安全性的考虑,承载力较低的地基不宜采用墙高大于8 m的扶壁式挡土墙。  相似文献   

3.
基于极限分析理论的上限法,考虑平面滑动的破坏模式,将加筋重力式挡土墙拉筋破坏分为拉断和拔出2种模式,分别计算其能量耗散功率,取二者的小值作为拉筋在极限状态下的能耗功率,进而求得作用于墙背的主动土压力。以衢宁(衢州—宁德)铁路路基加筋重力式挡土墙为例,采用本文方法、数值模拟及规范方法分别计算墙背主动土压力。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比后者偏大15%以内;所建立的方法能充分反映墙后填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拉筋极限拉力、拉筋长度、间距、墙高、墙背倾角、地面倾角等重要参数对土压力的影响特征,并可用于拉筋间距及长度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大型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网状加筋土挡土墙墙背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确定了滑动破裂面的形状,并提出了网状加筋土容许抗拔力及其长度的确定方法,指出了网状加筋土挡土墙设计中所包括结构计算的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表明,网状加筋土挡土墙比传统的条带式加筋土挡土墙的稳定性好得多,它适合于修筑高大及高等级公路的挡土墙。  相似文献   

5.
通过挡土墙模型试验,在挡土墙面填充缓冲层,并分别测定挡土墙填充缓冲层前后的静止土压力和主动土压力,研究挡土墙填充缓冲层前后土压力变化规律及不同EPS土工泡沫缓冲层厚度对土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置EPS土工泡沫缓冲层可有效降低墙后填土的土压力;缓冲层越厚,侧向土压力减小越明显;设置缓冲层后土压力随墙身位移变化规律与无缓冲层时相同。  相似文献   

6.
折线形挡土墙下墙的破裂棱体,有上墙破裂角卢。大于或小于下墙破裂角目的2种情形,故下墙墙背上的应力计算,不能简单地采用1种形式来表达。因此现行的折线形墙下墙墙背的应力计算,就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根据库论理论主动土压力于墙背上任一点的应力计算办法,重新推求其应力计算式,并画出相应的应力图形,从而完善...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场取土困难,或者条件限制不便做土的力学指标试验时,挡土墙设计中往往凭经验取一个综合内摩擦角φ0来代替墙背粘性填土的指标C、φ值,并按无粘性土的有关公式计算土压力。这样必然造成土压力计算值的“失实”,对于高挡土墙尤为严重。如果设计的挡土墙稳定系数仍取[Kc]=1.3、[K0]=1.5,那么很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计算,分析了稳定系数[Kc]、[K0]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土压力分布是支挡工程设计的重要问题。根据南昆铁路6处支挡结构的土压力实测资料,在理论模式的基础上,修正提出土压力分布的如下抛物线图式:Px=a[(y-y^a)/(A01)]^b。进而推导了土压力最大值点,水平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的公式。分析南昆铁路支挡结构土压力分布的拟合图式表明,与库仑主动土压力相比,挡土墙、土钉墙与之相近,桩和锚拉式桩板墙约大1.3~1.5倍:合力作用点,挡土墙、锚拉式桩板墙约为2/5墙高,土钉墙、锚拉桩约为1/2墙高。据此得出南昆铁路土压力分布的简化图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地震条件下被动土压力及分布分析的方法,要么存在分布规律及位置不合理,要么存在推导过程复杂、求解麻烦、适用条件苛刻等局限性。本文采用旋转挡土墙计算模型的变换法,将在地震条件下被动土压力的求解问题转化为在静力条件下被动土压力的求解问题,对于简化被动地震土压力问题,统一地震土压力的求解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结论:(1)根据在静力条件下水平层分析法的被动土压力推导结果,直接获得在地震条件下被动土压力强度分布、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位置的表达式,并运用图解法得到了临界破裂角的解析解;(2)公式考虑了水平和垂直地震加速度、不同墙背倾角、墙背、坡面倾角与填料存在粘结力和外摩擦角、存在均布超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式可以适用于在常用边界和地震条件下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计算;(3)本文方法大大简化了在地震条件下的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统一了地震土压力的求解,理论更加完善;(4)本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地震条件下挡土墙结构被动土压力的快速求解计算。  相似文献   

10.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便、技术成熟,但主要依靠自重平衡土压力,故受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加筋土挡土墙依靠筋土间的摩擦力平衡土压力,其变形协调能力大,地形适应能力强,但挡墙面板的制作和安装复杂。为了结合二者的优点并克服各自的缺点,改建铁路成昆线峨眉至米易段在现有的研究应用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整体现浇面板包裹式加筋土挡土墙,现浇面板通过连接钢筋与墙后包裹体构成整体来平衡墙后土体压力,同时作为裸露在外面的土工格栅的保护层。整体现浇面板包裹式加筋土挡土墙施工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支挡性能,通过总结现场的施工经验,从施工工艺的角度讨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