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昌市轨道交通3号线TD-LTE综合无线承载网系统为A/B双网设计,采用单一IEEE 1588V2时钟源架构实现网络时钟同步。为进一步提升TD-LTE系统授时稳定性和冗余性能水平,从现场运营提升要求角度出发,提出GPS时钟源+1588V2时钟源的双时钟系统改造技术思路,有效解决A/B双网BBU时钟相位不同步的问题,为城市轨道交通TD-LTE系统时钟源设备改造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传输、无线通信、乘客信息等子系统为例,介绍MSTP设备内嵌MPLS-TP环网技术、IEEE1588v2时钟同步协议、换乘站专用无线互联互通方案、乘客信息播控系统的HD-SDI光信号传输方式、播放控制器多机热备(N+1)方案等技术应用。由于该线路的盾构法区间首次采用全环预埋滑槽技术,对此提出盾构片预埋槽设备材料的安装工艺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列车的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时间同步技术的引入可以帮助铁路各系统通过对时间的监测定位到故障的发生点和各事件的启动顺序。针对铁路系统内部信息传输量大、状态改变快等特点,只有各系统之间实现时间同步,并满足一定的时钟同步精度,从而才能提高系统的联动能力。为了提高铁路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提出精准时间同步协议(PTP)在铁路时间同步网中的应用,并在OPNET仿真中搭建铁路时间同步网网络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应用PTP协议的铁路时间同步网时间同步精度可达到微妙级。结果表明:应用PTP协议对铁路时间同步网建设和时间同步精度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移动设备同时支持蜂窝和基于IEEE 802.11的网络接口为前提,提出1种分层蜂窝混合网络结构(HCA),它融合了分层蜂窝结构(HCS)和移动Ad hoc网(MANET),移动用户根据情况(速度和与基站间距离等)选择直接接入分层蜂窝的下层小区(微小区)、上层小区(宏小区)或以Ad hoc模式接入上层小区。随后利用Markov模型对此混合网络性能进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此网络能够提高系统容量,平衡小区业务分布,从而降低呼叫阻塞率和被迫中断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多个工程的建设经验,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时间同步问题进行3种方案的探讨;根据最佳方案,就如何提高对时精度提出详细的建议。在西安地铁2号线中,采用NTP协议网络对时方式,获得相对精确的时钟信息。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CTCS-3系统中GSM-R网络采用的交织双网结构,提出了一个新的网络传输冗余结构。利用马尔可夫链,综合考虑了GSM-R网络通信过程中可能导致通信失败的一些因素:传输错误、传输干扰、连接的丢失、越区切换等,以及列车速度对系统可靠性与有效性的影响,提出2种网络结构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模型。通过对新网络结构的仿真分析,采用新网络结构使得系统在工作状态下的逗留时间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靠性和有效性均优于传统的网络结构,并且受到列车速度的影响也更小。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网络“热区”现象,针对铁路沿线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呈线型分布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能耗均衡分簇路由协议(ECRPQ)。首先,部署网络节点,计算节点能量消耗,建立能耗均衡的非均匀节点部署模型并进行网络分簇。然后,设计路由协议,在簇首选举时引入节点动态剩余能量和节点担任簇首轮次的影响因素,在通信阶段采用TDMA机制和CDMA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时间同步校准时严格保证簇内节点时间同步。最后,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实验,从网络生命周期、网络吞吐量和节点平均时延3个方面将ECRPQ与LEACH、LEACH-C这2种经典协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网络节点总数为200个时,ECRPQ的网络生命周期明显更长,达到600 s;ECRPQ的网络吞吐量更大,分别比LEACH和LEACH-C提高128.7%和84.6%;ECRPQ的节点平均时延更低,分别比LEACH和LEACH-C降低52.8%和4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