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CRCP+AC复合式路面中,研究CRCP+AC复合式路面温度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实测结果,建立了CRCP+AC复合式路面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预估各种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为力学分析提供温度参数。  相似文献   

2.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配筋是修筑CRCP的关键技术,也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针对CRCP和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对现行规范中CRCP的纵向配筋方法进行了分析.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有限元法,研究了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温度效应,计算和分析了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效应对CRC+AC复合式路面纵向配筋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横向裂缝平均间距和缝隙平均宽度的计算公式不够科学和合理,对温度效应考虑也不够全面,与实际不符;建议目前仍按2002版规范为依据进行纵向配筋设计;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在不小于4 cm时能起到隔热作用,并对纵向配筋率可以起到折减作用;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 cm时,纵向配筋率可减小0.06%.研究成果对CRCP和CRC+AC复合式路面的合理设计和推广应用有重大意义,也可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重新修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复合式路面温度场分布与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胜 《公路》2006,(11):16-22
PCC AC复合式路面是一种“刚柔相济”的路面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存在,使得PCC AC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有较大的不同,并且沥青混凝土层厚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的大小。结合尉氏~许昌高速公路项目的实施,重点分析了PCC AC复合式路面的温度场分布与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CRC+AC复合式路面温度场影响因素的问题,研究基于气象学和传热学理论,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与数值模拟,分析了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分布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距路表越深,路面结构温度变化越小,当深度超过0.6 m,温度几乎没有变化且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差不大。通过增加沥青路面的热传导率、热容量、路面发射率和减小太阳辐射吸收率可降低高温时刻路表温度,减轻路面车辙和裂缝的危害。无论是夜晚低温时刻还是白天高温时刻,改变沥青层厚度对路表温度影响不大,但在白天高温时刻,面层内温度会随着沥青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降低的幅度较大。该文研究结果可为CRC+AC复合式路面的沥青层开裂、车辙等病害预防提供技术支持,并为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CRCP+ AC复合式路面同时具有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维修方便、噪音低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耐久、能承受重载交通等优点,大幅度提高了路面的使用性能,有效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针对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对现行规范的纵向配筋设计进行了分析,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有限元法,研究了AC层的温度效应,计算和分析了AC层温度效应对CRC+AC复合式路面纵向配筋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RC+AC复合路面结构的纵向配筋设计不需要考虑剥落、渗水和冲断破坏,只需考虑钢筋的拉断破坏即可;由于AC层的隔热作用明显,CRC+AC复合路面结构的纵向配筋率可以相应减少,以AC层厚度10 cm为例,CRC层的纵向配筋率可减少0.12%左右;钢筋的架设建议采用滑动支架,纵向钢筋的连接建议采用绑扎方式,搭接长度约为35倍钢筋直径。  相似文献   

7.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的路面结构(CRCP+ AC)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该文介绍了该路面结构在某高速公路加宽试验路中的应用情况,解决了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路面性能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8.
陶可 《中南公路工程》2012,(4):78-80,88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刚柔结合面层间联结状态对CRCP+AC复合式路面的影响得知,复合式路面刚柔结合面既要有一定的层间联结强度,又不宜联结过于牢固。经对复合式路面常用的4种刚柔结合面层间联结材料进行的室内直剪与应力松驰试验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土工布”是一种值得在CRCP+AC复合式路面刚柔结合面上推荐使用的层间联结材料。  相似文献   

9.
邓凤祥  李盛 《公路》2015,(2):1-5
针对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交通荷载作用下AC层的受力状态;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对CRC+AC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的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反射裂缝的扩展强度,分析和研究了结构层厚度与裂缝长度对Ⅱ型反射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AC层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由于温度、施工、材料老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AC层还是会出现裂缝,增加结构层厚度尤其是沥青混凝土层厚度能减小反射裂缝的扩展。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设计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厚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效 《华东公路》2013,(5):60-62
结合衡桂高速公路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P+AC)的施工实践,开展施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PMCCP同普通混凝土路面在温度应力状况上的差异而导致普通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对PMCCP并不适用的问题,有必要对PMCCP温度场数值进行分析。依托河北省的气温特征及参数的选择情况,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PMCCP温度场分布状况及PMCCP板内温度梯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从路面结构方面入手,研究温度梯度相应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PMCCP温度场分布特征,明确了温度应力计算的最不利情况,进而分析了沥青层厚度、PMC板厚对PMC温度梯度的影响,为PMCCP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隧道内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隧道内CRCP从铺筑至7d龄期的裂缝长度、宽度和间距进行调查,结合早期温度场、应力场的分布,得到了隧道内CRCP早期裂缝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混凝土铺筑后的前4d,尤其是前2d,内部温度明显高于气温,应力呈显著上升趋势,85%的早期开裂出现在这一阶段;水泥水化、早期干缩是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上升的主要因素;使用低热水泥、降低单位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长度、宽度和间距.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具有排水性沥青面层的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温度场,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来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温度场进行预估,并对沪宁高速镇江支线两种结构形式的沥青路面的温度场进行了长时间的监测。发现排水性沥青上面层底面的夏季日最高温度较普通密级配沥青路面低2℃左右,冬季最低温度高1℃左右;排水性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顶面日温度变幅较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低3~4℃;建立的温度预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温度相差较小。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面层有很好的温度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半刚性基层的温度状况;建立的温度模型可以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温度场进行可靠的预估。  相似文献   

14.
童申家  李惠霞 《公路》2012,(9):42-45
首先计算路表温度不同时路面结构的温度场,然后根据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计算路面每一结构层在温度场下材料的回弹模量值,进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力学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在温度和荷载耦合作用下大粒径沥青碎石下面层厚度不同时路面各结构层的力学行为,并结合路面层厚度与最大公称粒径之间关系的要求,推荐合理的大粒径沥青碎石下面层厚度。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7,(1)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为CRC)+沥青混凝土(Asphalt Concrete,简称为AC)复合式路面的配筋设计方法尚不完善,根据气候条件,各地用的配筋量也有较大区别。在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不同厚度的沥青层,将改变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内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分布状态,并影响钢筋位置的裂缝宽度。文中利用自行开发的RP_TMP路面温度场计算程序,计算了5cm、10cm、15cm等3种加铺层厚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及钢筋位置裂缝宽度的影响;采用美国AASHTO2002设计指南中平均开裂间距和裂缝宽度确定方法,以裂缝宽度不超过0.5mm作为控制指标。计算结果显示,AC层的厚度每增加1cm,配筋率大约可以降低0.01%。研究计算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复合式路面的配筋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AC+CRCP复合式路面中,沥青混合料面层和CRCP之间的良好粘结也是保证路面使用性能和较好耐久性的关键。本文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粘结层所受的剪应力,然后通过剪切试验、拉拔试验、渗水试验、撒碎石试验等一系列室内试验方法,选择高性能的粘结层材料和合适的施工工艺,保证了沥青混合料面层和CRCP之间足够的粘结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CRC+ AC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对AC层的受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AC层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了AC层荷载型和温度型裂缝的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研究了裂缝扩展时期、裂缝长度、结构层厚度、模量等因素对AC层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AC层裂缝的扩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公路》2017,(1)
正在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可以改善下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场分布状况,缩小低温季节钢筋位置温度与硬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使得在保证一定裂缝宽度条件下,适当减少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筋率……CRC+AC复合式路面配筋率设计指标研究(陈亮亮等,P1)在不影响材料后期强度恢复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能够最大程度释放材料收缩应力,微裂技术宜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完成后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原普通水泥混凝土(PCC)路面上实施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PFCC)加铺层的路面结构的层间状态对结构内荷载应力及温度应力的分布状况影响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路面结构及温度场自然边界条件建立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改变不同结构层间的摩擦系数确定影响荷载应力分布的结构层;最后,通过采用不同的对流交换系数实现对层间分离温度应力分布状态的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结构层间分离作用对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分布产生的影响,采取直接式加铺PFCC面层时应采取增大层间摩阻作用的措施,以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连续配筋砼路面(CRCP)裂缝的出现与分布规律,对路面早期横向开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