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石灰岩(LA,LB)和玄武岩(Ba)等3种石料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加速磨光试验,测试每试验2 h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摆式摩擦系数(BPN)和构造深度(TD),研究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规律;与实际路面摩擦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与其他抗滑试验设备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加速磨光试验与路面的实际使用情况一致,BPN和TD的衰减过程基本遵循先急后缓,最终逐渐趋于稳定的规律;加速磨光试验装置与其他抗滑试验设备的试验数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石灰岩、砂岩、玄武岩、花岗岩4种集料的磨光值试验、磨耗值试验、冲击值试验、压碎值试验、坚固性试验等试验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集料的抗滑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在标准条件下所选用的几种集料的力学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中使用的石灰岩、砂岩相当的石灰岩、砂岩作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集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交通量不大且地形平缓时,采用石灰岩作为抗滑表层的集料基本可以满足高速公路使用期内(大中修之前)的抗滑耐磨性能。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研究,从抗滑耐磨的角度综合分析、评价采用石灰岩、砂岩、玄武岩、花岗岩4种集料作为沥青抗滑表层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引入高抗滑集料(88#煅烧铝矾土)与集料差异磨光原理,采用自主研发的三轮磨光仪、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DFT)与摆式摩擦系数测试仪等探究了高低磨光值集料差异处理后的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提出了高抗滑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优化方案,构建出不同磨光次数下动态摩擦系数(δDF)与车速的关系模型,并从集料层面分析了差异磨光产生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混掺一定比例的88#煅烧铝矾土与石灰岩矿料,沥青混合料表层差异磨光效应显著,抗滑性能提升;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路表摩擦系数与磨光次数及车速的关系;88#煅烧铝矾土的合理掺配比例为沥青混合料矿料质量的25%~50%.研究结果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提升与持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硅质石灰岩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表层中的适用性,采用SBS改性沥青,对硅质石灰岩AC-13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长期磨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C-13硅质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高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硅质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经过长期磨耗作用后,试件表面仍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可以在较长的运营时间内保持较好的抗滑性能。综上,硅质石灰岩可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建造。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沥青路面材料在道路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性能,本文选用玄武岩集料代替部分石灰岩集料,探究40%掺量玄武岩集料沥青混合料对改善路面抗滑性能和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AC-16型级配设计、最佳油石比为4.6%时;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大于90%以上,摆值和构造深度满足抗滑性能要求,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能。最后对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有效提高公路施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用石料的磨光值表征其抗磨光性能,并且石料磨光值主要是通过加速磨光机和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联合测定的。通过大量试验,分析在磨光值试验中影响集料摆值的因素,可为更精确地测量石料的摆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检验高速公路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采用MLS66加速加载试验设备对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并以相同条件下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规结构加速加载试验结果作为参照,以此比较两种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并分析两种路面结构的车辙发展规律,为今后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影响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主要因素 细集料的影响 细集料(砂)的抗磨光能力对路面的微观构造有直接影响,不同品质的细集料其影响幅度不尽相同。为了对细集料抗磨光能力的优劣作出评价,现行采用加速磨光的方法,模拟汽车轮胎对路面的磨光作用,用砂浆磨光值(PMV)作为检验指标,以此来指导材料的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从沥青混合料设计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集料和混合料级配对路面抗滑性能指标BPN和DF60的影响,分析了OGFC-13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及其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沥青混合料的纹理特征、干湿状态对其抗滑性能影响显著;(2)为保证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应优先选取耐磨性较好的集料,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选取骨架密实结构;(3)OGFC-13沥青混合料类型路表抗滑性能表现良好,能够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石料的磨光性能与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密切相关。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典型石料进行电镜试验,鉴定出石料的构造以及主要成份,分析得出造成石料磨光性能差异的原因,可为沥青路面石料的选材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沥青路面的模量衰变特性,基于行车荷载模拟系统(MLS66),在实际路面上进行了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并使用便携式路面分析仪(PSPA),对试验区域的地震波模量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地震波模量与荷载作用次数的关系曲线呈现3个阶段(①模量-荷载作用次数呈线性关系;②出现加速衰减;③趋于稳定)。荷载的间歇作用有利于地震波模量的恢复,间歇时间越长,模量恢复百分比越高,但恢复速率降低。模量衰减不限于加速加载区域,对加速加载方向前、后的影响要大于两侧的。得出了沥青路面模量的衰变规律。在常温状态下,地震波模量与路面性能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当地丰富的石灰岩碎石的取样及集料的性能试验,确定了石灰岩作上面层粗集料的适用性,并对石灰岩与玄武岩进行造价分析,表明了石灰岩粗集料上面层的造价低,其路用性能质量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集料特性入手,通过单轴贯入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集料类型和特性对AC-13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优于石灰岩,同时,减小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磨耗值,提高其棱角性,能够增大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磨擦角,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与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关联,揭示不同体积指标对抗滑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真空法和塑封法对不同AC-16型沥青混合料进行密度试验,对比了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有效沥青饱和度和粗集料框架间隙率等体积指标;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磨光试验和摆值测试,采用Asymptotic模型拟合其抗滑性能的衰变趋势,得到了抗滑初值、稳定值与减幅等参数;建立了体积指标与抗滑性能的函数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不同体积指标与抗滑性能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体积指标对抗滑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的增加及有效沥青饱和度和粗集料框架间隙率的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增大;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空隙率最大,矿料间隙率其次,再次为有效沥青饱和度,粗集料框架间隙率最小,可见空隙率是影响抗滑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矿料间隙率对抗滑性能影响显著,有效沥青饱和度和粗集料框架间隙率的影响程度不大;在设计、施工中,可通过合理控制混合料空隙率,调节混合料密实状态和紧密状态等方式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红砂岩和石灰岩集料掺配后进行磨光试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高温、低温及水稳性的验证试验,探究了不同掺配比例下(红砂岩)对集料磨光值、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影响,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将红砂岩按一定比例(>25%)掺配于石灰岩中,可以提高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成功并且有效地应用于多国路面面层。针对纳黔高速公路,采用当地集料设计SMA。通过两种粗集料(石灰岩、玄武岩)的不同配比作为分析对象,测试(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低温弯曲试验、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得到沥青SMA体积参数和性能指标。分析得出的SMA是符合工程需要的优质面层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滑能力,低温抗裂性能和良好的耐久性。结果表明:不同的集料配合比显著地改变了SMA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料厂调查、室内外试验和力学分析研究了重庆主城河段破碎卵石的生产现状、路用性能和水泥稳定破碎卵石(CBP)的技术特点。结果表明:该地的材料厂规模偏小,单个料厂的产品难以合成路面全部层位所需级配;母材粒径偏小使得破碎卵石最大粒径只有26.5 mm;因其级配特点,生产CBP的集料至少要有4种规格;破碎卵石压碎值约为本地石灰岩碎石的1/2,针片状含量小于15%且随压碎值线性递增;卵石屑砂当量要大于60%且与0.3mm通过率相关性较好。灰剂量、压实度是影响CBP 7 d抗压强度(R7d)的关键,碎石含量越少R7d越高,破碎卵石与水泥砂浆强度差异大以及界面光滑使得CBP的R7d低于水泥稳定石灰岩;灰剂量提高后,R7d、结构承载力接近水泥稳定石灰岩;胶轮碾压对提高CBP压实度有关键作用,最佳工艺为"(弱振1遍+胶轮3遍)×2",含水量、延迟时间对压实度影响显著;养生不足的CBP层上通行料车会造成剪切、弯拉和边缘推移破坏,下承层模量较高时以剪切破坏为主,剪应力极值约0.5 MPa。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区方解石广泛的分布于石灰岩中,为论证石灰岩中方解石含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以及在贵隆高速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的合理利用含方解石石灰岩集料,文章对不同方解石含量石灰岩集料的压碎值、高温压碎值以及软弱颗粒含量进行试验检测.同时采用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验证含方解石石灰岩沥青混合料AC-20C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钢渣作为钢铁行业的工业副产品,经破碎后整体特征与筑路集料类似,是目前短缺的优质石料的良好替代品。为系统研究钢渣集料作为筑路集料的外观形态特征,采用包括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试验和集料图像测量系统在内的多种现代检测仪器和方法分析其微观表面构造、孔隙特征、形态特征等指标,并与常见的石灰岩、玄武岩集料进行对比论证,结果表明:钢渣是一种密度大、吸水率大、压碎值小、黏附性良好的集料;钢渣表面存在较多的粉体颗粒,孔隙分布丰富,大于1μm的孔隙占比达到65.24%;钢渣的棱角性高于石灰岩和玄武岩集料,表面纹理指标介于石灰岩和玄武岩之间,球度指标优于石灰岩和玄武岩集料。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大量堆放的固废材料铁尾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铁尾矿自身集料特性为基础,探索将铁尾矿用作沥青路面骨料的可行性。以玄武岩矿料为对照组,检测铁尾矿物理指标,更换不同粒径的铁尾矿制备试件,进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三轮加速磨耗试验评估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铁尾矿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符合沥青路面层的基本要求;与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相比,掺加粒径为4.75~13.20 mm的铁尾矿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改善最明显,高温动稳定度升高16.55%,低温最大拉应变为玄武岩的1.13倍,浸水残留稳定度降低6.58%,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降低8.03%,且抗滑性能始终优于玄武岩,各项路用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