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钟津  黄正维 《铁道学报》1989,11(4):102-107
泥石流是山区铁路的一大危害,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因此,我局历年来,在成昆铁路北段,对线路具有严重危害的泥石流沟作了大量整治工程,其中有导流工程、渡槽或明洞渡槽工程、拦挡工程、上拦下排的综合整治工程及隧道绕避工程等。其中涉及具有排泄功能的工程,占全部整治工点的86.2%,可见设计高效益的排泄工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分析既有工程控制网的现状,找出适宜的测量技术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从新颁无砟轨道和时速200~250km有砟轨道工程测量的技术标准出发,对石太客运专线既有工程控制网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作出总体评价。 研究结果:采用无砟轨道地段的现有隧道工程控制网,需重新建立符合时速200~250km有砟轨道工程测量技术要求的控制测量网。 研究结论: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尽量利用既有工程控制网点,做好新建与既有工程控制网的衔接;做好测量技术方案设计,减少对已开工工程的影响,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5,20(6):F0003-F0003
中铁十三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是一支专业化施工队伍,具有国家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铁路电气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通信、监控、收费综合系统工程、电信工程专业承包贰级,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工程管理巾,如何有效地对工程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赢利的重要的管理内容,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对风险进行防范,才能使工程满足业主的要求,同时获利最大。风险首先是一种不确定性,其次他与损失密切相关,所以从本质上讲,工程风险就是指在工程建设巾所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一般意义上讲,工程的投资都是巨大的,一旦出现风险,发生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对工程风险加强管理,及早防范。为防范和减少工程建设实施过程巾的风险,保证工程质量和安伞生产,提高投资效益,参照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应建立和推行以工程担保、工程保险为核心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在许多发达围家和地区,早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形成了约束和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的经济制约关系及市场信用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和投资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工程接口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宁 《中国铁路》2001,(9):40-44
通过总结我国地铁工程接口管理的发展,界定接口的类别及其划分,探讨工程接口质量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系统阐述工程接口管理的实施关键、工程接口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工程接口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6.
工程信息管理,一直是施工企业努力探索的课题。此结合《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从适用的角度,阐述了工程信息管理应逐步演变为广义的工程信息体系管理的观点,从而给传统的工程信息管理赋予全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金融工程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一门工程型学科,是金融理论的工程化,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主要解决金融资产风险的分解,转移和管理问题,金融工程在我国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担保制度的推行,工程担保市场得到了不断发展。此文从不同的角度,对工程担保市场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针对工程的担保市场设计了不同的风险管理对策,如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强化信息披露,严格市场准入等。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路堑高边坡防护工程中预应力锚索锚固的施工工艺,并通过对锚索的试验与监测,为高边坡锚固工程的动态设计提供有关参数,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既有工程控制网的精度、埋桩规格和密度如果按照《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实施,不能满足无砟轨道工程铺设、养护要求。为了满足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的要求,必须重新建立精密工程控制网。分析了客运专线既有工程控制网的现状,提出了客运专线重建精密工程控制网的原则和总体要求,研究了精密工程控制网重建对已开工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工程总承包建设交易制度在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工程企业均把工程总承包项目作为今后自己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国内的工程企业一般只具有设计或施工的单一能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工程企业要实施工程总承包项目,必须决策对自己不具备能力的那部分工作是采取分包策略,还是实行纵向一体化培育所欠缺的能力、自己完成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全部工作。研究结果:通过总结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五大特点,从交易费用、生产效率和管理费用、项目优化设计实现、投资大小、资产专用性、市场竞争程度6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工程总承包商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最终论证出单一能力的工程总承包商有动力进行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依托未来科技城南区电力隧道建设工程,通过对大量的工程支护处理措施研究,探讨了工程边坡稳定性及工程支护处理方法。对岩质边坡整体稳定性问题和浅表层局部碎裂岩体的稳定性问题,采用了相应的支护措施。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应在边坡支护设计和工程结构建设相结合的基础上,信息互馈,动态设计,从而确保工程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种地下工程、边坡工程、路基工程、堤坝工程与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所遇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工程的地下水防治问题与地基加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4.
阐述混凝土工程是单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对单位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应该是监理工程师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并探讨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区道路工程与环境协调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山区道路沿线自然环境脆弱,道路下程建设引发的急待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有:隧道排水导致山区水资源涸竭,路堑高边坡破坏植被,路堑开挖诱发工程滑坡,工程弃方引起水土流失。 研究方法:为解决这些工程环境问题,从工程与环境的相瓦作用出发,归纳了相应的与环境协调的设计原理。 研究结果:(1)通过建立隧道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链,提出基于水环境平衡的隧道“以堵为主”的防排水设计原理,以防治洞顶水环境灾害和隧道水害;(2)通过分析边坡高度与支挡工程的关系和边坡防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控制路基边坡高度的支挡收坡设计原理,为路基高边坡的防治提供对策;(3)通过分析路堑边坡的工程路径与坡体岩土的响应,将传统的自上向下开挖再自下而上支护的工程路径更新为自上而下分级支护和坡脚预加固工程路径的路堑边坡设计施工新理念,以保持开挖坡体的稳定;(4)针对工程弃方所致环境问题,提出沟头填垦的工程弃方开发性处理原理。 研究结论:上述道路工程与环境协调的设计原理可从源头上控制主要的道路工程环境问题。转变固有的设计观念,更新为与环境协调的设计理念,需要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加之这些道路工程与环境协调的设计原理还尚待完善,因此能引起同行对道路工程环境问题及其设计对策的关注,就达到了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凭借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方面的丰富业绩和良好的信誉,我们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获得新建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任务。青减铁路信息系统工程包括新建格拉段信息系统建设、既有线相关工程及设备配合改造工程,以及机房过渡工程等3项内容,共涉及21项子系统、4个基础平台和1个监控中心。  相似文献   

17.
分析目前铁路建筑装饰工程定额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装饰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提出装饰工程能否成为铁路建设中的独立分支工程。  相似文献   

18.
1实施工程材料责任成本管理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计划不科学导致工程材料积压 技术、物资部提报进料计划时,层层加大消耗数,造成工程材料积压。解决的办法是技术部门在审核设计图纸、加强现场实测、核准工程材料数量的基础上,在提报物资需用计划时不考虑工程材料的消耗系数。确系无法确定实际需要数量的工程材料,先提报 70%,待不确定因素消除后立即补报。物资部门在提报申请计划时,除易损件考虑消耗系数外,其他材料均按工程实际需用数提报。 1.2管理不科学导致工程材料剩余 施工现场采购的随意性大,失去了计划管理应有的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19.
1 工程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意义 为了使工程能顺利进行,需要提供有关服务,占用和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这些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即为工程供应链成本。工程供应链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特别是对于大桥局这样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决非一个小的数目。工程供应链成本的下降,给施工企业所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工程供应链成本在项目中主要表现为物资机械管理、合同管理和财务管理,以及物资的采购、运输、存储,机械的租赁、运输,劳务协作的分包,合同的签订,财务资金的使用等。只有整个体系对工程供应链成本的参与,企业供应链成本才能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20.
工程管理中的沟通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管理中,沟通与协调是进行各方面管理的纽带,是在人、思想和信息之间建立的联系,沟通管理在工程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文从沟通管理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两大特征入手,分析其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研究实现有效沟通管理的方法,最后通过建立工程管理中的沟通体系,使整个管理系统结构均衡,使工程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