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铁路修建过程中瓦斯隧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对于瓦斯隧道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日趋增高。而煤层瓦斯是隧道建设中的极高风险源之一,易引发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等事故。在穿越煤层时需根据煤层情况选取合适的抽排瓦斯措施和揭煤方案,抽排瓦斯成为揭煤前的关键环节。本文依托欧家湾典型高瓦斯隧道C1煤层自身特点,提出了台阶式多孔排放的思路,并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了瓦斯隧道施工控制要点,可供有害气体隧道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隧道通过煤层中可能出现的瓦斯突出施工难点,采用排堵相结合方法,对瓦斯涌量超过警戒值,设计了通过富含瓦斯地层过程中瓦斯排放施工方案和参数,解决了缙云山隧道穿越煤层过程中瓦斯突出的施工问题;同时隧道开挖通过煤层采空区时,提出了隧道边墙两侧、拱部以上的采空区采用回填,仰拱以下采空区采用钻孔压住水泥砂浆充填处理,并给出了钻孔布置、压浆等工艺的施工参数,有效地解决了隧道通过富含瓦斯和采空区煤层施工难题,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结合沪昆客专贵州段斗磨隧道平导煤层施工工程实例,提出了隧道施工煤层瓦斯段探测及施工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操作要点,判定依据和参数,实践中该方法准确判定煤层位置,瓦斯情况,为瓦斯隧道施工提供了充分的地质依据,对确定开发支护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瓦斯隧道安全施工,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长大隧道施工中 ,准确的超前地质预报 ,为适时调整施工方案 ,极大地减少塌方、突水、突泥、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 ,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渝怀铁路金洞隧道施工中采取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方式相结合 ,较准确地探明前方的地质情况 ,保证了施工的进展顺利。简要介绍金洞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分水铁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防治。涉及:瓦斯检测、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隧道穿越煤层时的超前探测及煤与瓦斯空出危险性的预测、瓦斯隧道的开挖、支护和加强隧道的施工管理等。实践证明,以上防治措施在施工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金洞隧道瓦斯煤系地层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渝怀铁路金洞隧道进口瓦斯煤系地层施工技术,着重介绍隧道瓦斯工区设置及等级确定、煤层位置的确定、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及判别准则、防突技术与措施、石门揭煤施工要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程效果及体会。  相似文献   

7.
结合乌蒙山一号隧道穿越煤层瓦斯的特性,对瓦斯突出隧道施工通风参数选定进行优化,对隧道正洞和平导所需通风量和通风设备选型进行计算,设计采用主扇巷道式通风方案。对通风方案的运行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所得结果对其他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南地区存在的众多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风险隧道的施工实际,以新建叙永-毕节铁路(川滇段)重难点工程欧家湾隧道为工程背景,使用事故树分析的理论方法,借鉴煤矿瓦斯管理办法和经验,对该隧道穿越C1煤层高瓦斯段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编制瓦斯事故树形图,通过确定结构函数和求解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进行定性分析,得出隧道瓦斯事故的发生须从6条途径进行防范;定量分析从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三方面展开,找出了控制性、重要和一般的具体影响因素。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分别确定了隧道穿越煤层施工过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瓦斯爆炸事故的重点防范途径和具体防范内容,在防治隧道瓦斯事故时更加具有针对性,为类似隧道施工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渝怀铁路增建二线新白沙沱隧道四次穿过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煤系地层,煤层层厚0.35~0.81 m不等,隧道设计和施工均需要确定瓦斯突出危险性及瓦斯工区类型。本文在调查、收集临近既有煤矿、铁路隧道煤层瓦斯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瓦斯压力梯度法计算并判定瓦斯突出危险性,采用绝对瓦斯涌出量公式计算并判定瓦斯工区类型,旨在为隧道结构设防、风险管理、施工组织等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新白沙沱隧道埋深位于瓦斯风化带以下,场区瓦斯压力梯度约为4.5×10-3~5.1×10-3 MPa/m;(2)隧道揭煤处开挖工作面瓦斯初始压力超过了0.74 MPa的临界值,为瓦斯突出危险工作面;(3)隧道穿煤系地层段绝对瓦斯涌出量约为2.0~2.2 m3/min,为高瓦斯工区;(4)本研究成果可作为瓦斯隧道设计和施工依据,研究方法可为临近矿井和既有铁路的瓦斯隧道工区及突出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乌鞘岭隧道4号斜井施工中突遇煤层,并有瓦斯释放.对地下工程施工中瓦斯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