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泉厦高速公路收费站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收费公路收费站类型,结合泉(州)厦(门)高速公路介绍封闭式收费站,收费广场的设计,收费站车道数的计算、管理楼和附属建筑物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上海公路》2010,(3):I0003-I0004
记者日前从浙江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二期工程建设推进会上获悉,力争2012年年底前,浙江50%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将开通ETC;到2015年,浙江省高速公路网内每个收费站将至少有“一进一出”车道配置ETC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3.
《公路》2003,(11)
京沈高速公路全长 65 8.7km,通车于 2 0 0 0年。实现联网收费后 ,主线收费站由原来的 7个减到 3个 ,共撤消了 4个主线收费站。京沈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是今年交通部重点抓好的具有示范意义的 4项“试点工程”之一。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开通 ,实现了高速公路由分段建设、分割式管理走向综合管理、网络化管理的转变 ,为探索完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营模式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交通行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车为本”的管理理念 ;为信息化在跨省市高速公路的实际应用积累了经验 ,为今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做好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4.
李青川 《公路》2003,(9):112-116
介绍了包括车道设备子系统和后台清算子系统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的原理。针对国内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和主线收费站交通堵塞问题,描述了ETC系统在现阶段联网收费应用中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公路》2003,(12)
河南省交通厅从 2 0 0 3年 8月 5日起 ,根据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通知要求 ,按照“积极推进、先行试点、总结推广”的原则 ,对 5个干线公路收费站按照计重收费标准 (对超载 30 %以内的车辆按规定标准收费 ,超载 30 %~ 5 0 %的车辆按 5 0 %加收 ,超载 5 0 %~ 1 0 0 %的车辆按 1倍加收 ,超载 1 0 0 %以上按 3倍加收 )开始进行计重收费试点。自 9月 1日起 ,全省主干公路、高速公路收费站同时实施计重收费 ,截至 1 0月底 ,河南省干线公路 1 36个收费站已有 5 7个站 1 47个车道实行了计重收费 ;高速公路 5 9个收费站已全部实施计重收费 ,…  相似文献   

6.
基于仿真的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刘力力  胡宾  翁剑成  荣建 《公路》2012,(7):183-188
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直接决定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在总体上制约着公路的交通运行状况。随着电子收费系统(ETC)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量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并存的混合收费站随之出现,合理地确定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是收费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分析了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中人工收费和ETC收费的交通流特性,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数据标定参数并建立了VISSIM仿真模型,获得了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在不同比例的情况下收费站的综合通行能力,并给出了收费站通行能力最优时,ETC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最佳比例。此外,研究还进行了收费站综合服务能力仿真研究,给出了在输入交通量一定的情况下,ETC交通量分别占10%、30%、50%的情况下收费站的服务能力。研究为混合收费站的合理通行能力确定,以及ETC车道开设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华东公路》2007,(3):70-70
开车穿越皖、苏、浙、沪高速公路,不再需要每到一个收费站就停车缴费,只要车内有一张特制IC卡,收费站就会自动转账收费,这种变化将有望在明年实现,加速我省融入“长三角”。  相似文献   

8.
梁志勇 《交通科技》2012,(3):131-133
针对车辆进出收费站速度低、计重收费下货车收费时间长的特性,提出了客货分离收费模式,以绝对交通量为标准,对客货车分别按不同的服务时间计算收费车道数,客货车收费广场前后设置的模式,提高了收费站的通行能力,减少了收费站场的用地。  相似文献   

9.
312国道(宁沪段)的收费站在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接管前,没有有效的收费管理系统,存在逃漏过路费的现象,公司为了加强管理,决定对其收费系统进行改造。论文就系统改造方案及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预开通的粤西区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红星 《公路》2002,(B11):75-79
介绍粤西区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开通后,区域中心、路段分中心将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及收费系统的未来发展。收费车道、收费站、路段分中心、区域中心、省“一卡通”中心间收费业务信息数据的传输以及物理连接通道。高速公路收费监控的现状及发展。联网收费区域中心构成,收费业务相关的卡和数据的安全处理。  相似文献   

11.
曲明革 《公路》2012,(5):262-267
根据收费站交通流特征、通行能力、收费方式、服务水平等,找出适合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车道数的计算方法,为今后高速公路收费设施规模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持.根据2007年山东省高速公路的出人口交通流量数据,采用排队论分析收费站车流量,对收费站交通流分布特征、收费方式、收费时间、收费车辆延误、最大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数据与预测结果相对照,预测结果能够满足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需求.山东省部分高速公路收费设施的改扩建已经采用了本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将先进的非接触IC卡技术应用于京石高速公路(北京段)的收费业务管理中,实现了对硬件设备和使用人员的科学管理。收费中心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由管理员统一管理所有IC卡及卡箱,并配合卡箱移动员办理通行卡以及使卡箱在各个收费站的收费车道之间的协调移动(卡箱安装与拆卸)。收费车道由收费员操作,通过发卡天线和收卡机具体办理通行卡的发出与收回以及按卡收费操作。通过在京石高速公路(北京段)试运行,证明该系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计重收费下收费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计重收费下货车收费时间,指出计重收费导致货车的平均收费时间和方差明显增大。根据收费时间的正态分布特征,利用M/G/K排队模型建立了计重收费下收费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并以某高速公路收费站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计重收费下收费站的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过去城市道路收费采用与高速公路相同的横截式收费站收费方式存在的问题 ,提出城市道路收费系统设计新思路 ,即采用年票制和港湾式收费站的收费方式。  相似文献   

15.
沈大高速公路收费及互通立交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高速公路经营期间管理者角度出发,以沈大高速公路为实例,探讨研究高速公路的收费及互通式(收费站)的利用情况,并根据沈大高速公路初步研究结果的对沈大高速公路今后的收费管理及互通立交设置的后评价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06,(1):122-122
2005年12月26日,随着南洛高速公路漯周界段漯周收费站的正式撤站,河南省境内高速公路主线全部实现“一卡通”联网收费。这次漯周收费站撤销后,河南高速公路只在省界还设有主线收费站,真正实现了车辆在河南省境内高速公路一卡通行的目标。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河南省全力加  相似文献   

17.
我省清理整顿非经营性收费公路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在整顿和清理全省收费站工作中 ,通过对全省“八五”、“九五”期间非经营性路桥收费项目中 2 0 0多个收费项目完善基建程序和竣工决算等实践 ,分析了我省非经营性收费公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 ,探讨清理整顿我省收费公路的主要措施 ,以及它的阶段成果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发展与需求,论述了收费网络之上承载内容和常规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了联网收费网络的技术模型,并特别分析了收费站至管理处之间采用“光纤直连”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广域网络的综合性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速公路收费站分流区安全改善需求,通过航拍获取真实车辆轨迹数据,从中提取车辆微观运动特征,标定车辆微观运动模型及收费通道配置等参数,构建收费站VISSIM仿真模型;结合SSAM软件,通过单因素变化仿真和正交试验,分析ETC(电子不停车收费)通道数量、ETC通道位置、ETC通道限速与ETC车辆比例对收费站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面向安全改善的收费站收费通道布设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7,(3)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减少车辆在收费站的启停次数和排队时间,降低油耗和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收费过程和影响因素,优化了收费站的纵断面设计,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收费,从而提高收费站的效率。确定纵坡坡度、坡长、服务器间隔等设置的要求,并建立收费站车辆的油耗、时间模型,得出排队长度越长,降低延误和油耗的效果越明显的结论。研究表明:当排队长度为50辆小客车时,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总延误可降低58.4%,总排污量可降低74%。流水作业收费模式高效、节能环保,该模式为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