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隋毅 《交通标准化》2010,(22):124-127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反之,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交通运输的外部性对于经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认清政策中应用的外部性理论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厘清共享单车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 率,从共享单车的经济外部性特征入手,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分析了共享单车的负外部性产 生的原因,论证了共享单车外部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从外部成本内部化角度,面向政府、企 业和用户分别提出了管理策略,为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共享单车的 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促进自行车出行,优化交通结构,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负外部性主要体 现在挤占道路资源,车辆乱停乱放,安全隐患突出;消减共享单车负外部性的根本手段是控制共 享单车的规模在动态最优投放量附近。在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政府的激励 作用,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共享单车企业、共享单车使用者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消减共享单车带 来的负外部成本。  相似文献   

3.
交通具有共有资源的特性,没有排他性而有竞争性。交通竞争的失范和交通的外部性是造成交通“共有地悲剧”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发挥政府立法作用规范交通的竞争性,通过市场交易降低交通的负外部性,形成外部压力与内在诱导的双向激励机制,是利益共赢的绿色交通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聚集外部性有利于提高双城系统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产生城际通勤拥堵外部性,为缓解城际通勤交通拥堵,可以利用最优收费调节交通供需关系。本文研究了城际通勤最优收费水平随交通拥堵外部性和聚集外部性的变化规律,建立双城系统的空间均衡模型和社会最优模型,分析居民的职住分布,得到城际通勤最优收费水平。结果表明,因为聚集外部性的存在,城际通勤最优收费水平可能大大低于交通拥堵外部性成本;当聚集外部性固定时,城际通勤最优收费水平随交通拥堵外部性的增大而增大;当交通拥堵外部性固定时,随着聚集外部性的增大,城际通勤最优收费水平先增大后减少;当聚集外部性和交通拥堵外部性同时变化时,随着聚集外部性的增大,交通拥堵外部性的减少,城际通勤最优收费小于零,此时,城际通勤时可以得到补贴。  相似文献   

5.
从道路运输的外部性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对道路运输业规制的主要做法,应用规制理论,对我国道路运输业从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规制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显著正外部效益,研究由此带来的价值,将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与融资模式。以大连市为例,基于可达性指标,建立特征价格模型,计算轨道交通外部性价值。模型结果得出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指标提高,将使其正外部性效益增强,且合理的城市规划将极大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失真是困扰世界的会计治理难题。本文从会计信息的经济学属性谈起,建立了会计信息的供求分析框架,认为是会计信息供给的外部性和有效需求主体的实际缺失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最后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与环境成本内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指出自由贸易不是环境问题的成因,而是由于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并分析比较了常用的环境内在化手段的利弊.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导致的一系列外部性问题日益严重,交通需求管理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机动车辆保险创新可能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按照行驶里程定价与计费的车险是对传统车险的重大改进,能够有效减少交通量和缓解由此而导致的外部性,当前在我国大城市进行这一类型的车险业务创新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地面常规公交、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和轨道交通组成的多种公交模式于一体的公交网络是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为了弥补现有公交评估中公交模式之间对比评估和外部性影响评估两方面的不足,从公交企业生产运营的输入、输出以及外部性影响三方面建立了多模式公交的综合评估指标框架,并且进行了公交模式之间的对比评估。评估发现在不同公交模式中,地铁资金投入最高,每万人公里的建设费用为7.14美元;同时,地铁服务利用效率最高,每车公里能输送51.09人公里;能源消耗方面,有轨电车能源使用效率最高,每万人公里的能源消耗量为6.81百万焦耳。  相似文献   

11.
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交通问题,为了缓解小汽车的交通压力,必须合理规划私人小汽车保有量.本文首先对现有私人小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我国小汽车的发展阶段,考虑交通供求关系及其表现形式,基于用户效用最优、随机均衡原理开发了一个双层规划预测模型,最后将其应用于一简单网络,说明此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影响城市交通的土地开发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恒  周娟 《城市交通》2006,4(4):26-31
试图用经济学原理探讨城市土地开发中,开发商忽略土地开发带来的交通拥堵,而仍旧在地块上进行高密度土地开发的原因,进而解释为什么市场规律在调节土地开发强度上是无效的;同时分析政府现行的土地开发管制政策的效用,探讨现有做法的局限性以及可能产生的长期不利影响;在分析企业和政府两方面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的手段,即政府实行将土地开发带来的外部效应(交通拥堵)内在化的政策,通过市场调节企业土地开发行为,来达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目的。最后,分析内在化政策的适用性和制约因素,指出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私家车数量也大幅增多,由私家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人为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及对私家车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的诸多方面,探讨私家车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并从私家车驾驶员、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以及车辆技术的改进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鄢敏 《交通标准化》2009,(9):142-146
利用S型曲线模型,选择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私人小汽车使用费、城市人口密度作为影响私人小汽车需求的主要因素,以某城市市区私人小汽车增长的相关数据为例,对影响城市私人小汽车增长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人均GDP和私人小汽车使用费是现阶段影响城市私人小汽车需求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媛 《交通标准化》2013,(15):137-141
私人小客车家庭拥有率是出行生成模型的重要输入数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出行生成模型。鉴于此,在分析国内外私人小客车拥有的基础上,从影响私人小客车家庭拥有率的主要因素入手,利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提出私人小客车家庭拥有率预测模型,并通过上海市的实例数据给出模型的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引发各界讨论,但是缺少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角度出发阐述并反思政策推出背景和调整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讨论深圳市历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小汽车限制政策规划内容及实施情况。探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层面,面向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应当提出的小汽车限制政策内容及要求。在战略层面提出小汽车发展政策,强调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强化管理政策的法定地位。最后提出,要持续加快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并通过更严格的限制小汽车拥有、使用措施,继续深化道路空间使用管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交通运输业的产业特性以及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自然垄断理论在《英国交通运输业的未来》政策文件中的体现,能从一个侧面吸取国外政策制定者的先进经验,以为我国交通运输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客运交通结构现状不够合理之处,指出公共交通系统的不足。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对我国城市未来客运交通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认为在私人小汽车发展的浪潮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客运交通系统,给小汽车以适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