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动机配缸间隙的选择发动机活塞与汽缸必须具有一定的配缸间隙。首先,考虑活塞裙部的载荷和速度等影响,以保证活塞裙部有足够的润滑。发动机中最重要的活塞与汽缸的运动副摩擦表面要保持一定的间隙,否则,将导致缸套与活塞的急剧磨损。其次,由于车用发动机活塞是由铝合金制造的,铝合金的膨胀系数与缸套材质f铸铁)的膨胀系数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汽车发动机活塞裙部的外形型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活塞裙部的作用有:1.承受曲柄—连杆机构的侧推力;2.导引活塞沿汽缸壁作往复滑移运动,而且要求在磨擦面间能够维持一层润滑油膜层;3.将活塞所接受热量的一部份经裙部传给汽缸壁。为了完满地完成这些任务,就要求活塞裙部的外形型面,在冷状态下应予制成某种适当形状,以便在工作状态下承受到机械一热力作用发生变形后,仍可以较大的表面与  相似文献   

3.
彗眼 《摩托车》2012,(10):58-61
汽缸体是发动机的骨架,汽缸套在活塞运动中起导向作用如图1所示,是能量转换的场所。是进入汽缸筒的燃料进行压缩、燃烧和膨胀的工作容积;可引导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并与活塞环及汽缸盖燃烧室配合承受燃料爆发的高温、高压;把燃料燃烧转化为机械功以后多余的热量,以及活塞运动产生的摩擦热散发掉,使汽缸体和活塞等机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温度下工作。在发动机的结构中,汽缸体用定位销和螺栓固定在曲轴箱上。由于汽缸体表面经常与高温高压燃气相接触,且又有活塞在其中作高速运动,因此需承受侧压力,以及汽缸壁与活塞环、活塞裙部之间的反复摩擦,加上润  相似文献   

4.
朱林祥 《摩托车》2003,(11):24-26
1.活塞 由于活塞在高温、高压和高速条件下工作,这就要求活塞质量小、热膨胀系数小、导热性好和耐磨。在摩托车发动机上至今还广泛应用高硅铝合金作为活塞材料。 (1)二行程发动机活塞 图15是幸福XF250活塞。球形头部使其有较好的钢性,能承受较大的热负荷。槽部的定位销可防止活塞环沿周围方向窜动,以免环的开口误入汽缸的配气口而损坏。裙部为椭圆形,短轴在销孔方向,这是因为活塞所受侧压力会使裙部沿销孔方向变化,从而确保活塞在工作时裙部呈圆形。活塞在工作时从上而下温度由高到低,所以活塞经向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活塞裙部曲面造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确定中凸活塞裙部型面的试验和拟合方法。首先对某国产柴油机(D×S=75mm-×86mm)的活塞裙部喷涂软质复合材料层后,在标定工况下进行磨合运转以确定活塞裙部的实际外形型面;磨合后的活塞型面采用精密圆度仪来测量。根据测量结果,采用计算几何的Bezier曲面理论对活塞裙部型面进行拟合,设计出该活塞裙部型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燃机活塞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活塞销孔轴线与裙部轴线垂直度误差的分析,提出了设置活塞顶部圆环面工艺基准,来有效降低活塞销孔轴线与裙部轴线垂直度误差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摩擦磨损的柴油机活塞裙部型面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国Ⅵ柴油机活塞裙部型面进行设计研究,并结合有限元和活塞动力学仿真计算,得出不同型面设计对活塞裙部侧向力、接触压力、敲击动能和磨损载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叠加幂函数纵向型线结合修正变椭圆的活塞裙部外圆型面使活塞裙部磨损载荷降低了约47.3%,对优化裙部磨损效果十分明显。通过1 000h耐久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精度和型面设计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陈国辉 《摩托车》2006,(6):40-40
二冲程摩托车发动机使用时间一长,发动机的汽缸体、活塞环就会磨损,发动机会出现启动困难、加速无力等故障。当缸体、活塞环磨损后,由于活塞环的密封性能下降,汽缸出现了窜气现象,就会在活塞环以下的部位及活塞的裙部留有明显的痕迹——积碳。如何在不拆卸过多发动机零件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活塞除了选择合理的配缸间隙外。活塞裙部表面的微观轮廓对活塞的寿命,特别是抗咬合性有很大的影响。 有人认为活塞裙部微观轮廓(粗糙度)越光洁越好,其实不然,现通过有关试验和资料查明,裙部表面粗糙度只要达到一定范围就行了。裙部表面过于光洁,其  相似文献   

10.
Mahle公司在着火运转的柴油机上进行大量的摩擦试验。介绍并定量揭示影响轿车柴油机活塞裙部摩擦的各种措施。活塞形状对摩擦的影响是由不同的活塞裙部廓线显现出来的,例如降低活塞裙部的刚度能证实活塞结构的适合程度对摩擦性能的影响。此外,还介绍缩小活塞裙部工作表面积对发动机运行特性曲线场摩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