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该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砌石垃圾坝设计过程中结构安全等级及抗震等级的划分、结构安全系数的取值、坝前水位的导排及设计计算参数的选取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滑坡抢险工程的时效性和安全性,在分析小口径组合桩加固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流程、计算方法及具体参数取值,并应用于某铁路大临道路工程修建期间诱发的一处滑坡整治工程中,通过监控量测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该设计方法在抢险工程中的可行性。工程效果证明,计算方法及具体参数取值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的问题,结合十白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研究了耐久性混凝土的设计方法。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实验研究,确定了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给出了十白高速公路中桥梁工程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推荐配比。通过本文研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一个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乔燕  孙传智 《公路》2012,(6):22-27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V形刚构桥桥梁线形对桥梁受力影响很大,而结构参数的取值对预拱度的预测影响较大,在施工监控过程中需根据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进行结构参数调整。首次提出基于响应面法的针对大跨混凝土V形刚构桥进行施工监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试验设计、有限元分析、响应面函数拟合和结构参数调整。并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Box2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选择影响成桥线形的主要结构参数作为自变量,关键截面的挠度值为因变量,利用显式响应面函数拟合结构静力响应值与结构参数之间复杂的隐式关系。然后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挠度数据进行结构参数识别,再进行后期的预拱度预测,实现前期预测和后期调整相结合,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施工控制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参数识别,得到大跨V形混凝土刚构桥的理想线形。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的需求,结合江西省上饶至浦城高速公路信州服务区设计实例,提出了开放式服务区的设计理念,对开放式服务区的设计方案、参数取值进行分析和论述;同时结合服务区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在控制服务区工程投资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优的开放式服务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根据极限状态法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该方法的概念及应用于岩土工程的特点.特别对岩土工程中,不同的极限状态、分项修正系数、参数的取值以及荷载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就应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了分析.本文的内容可在今后岩土工程极限状态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某隧道出口浅埋软弱段工程,采用荷载-结构-弹性抗力模式对隧道支护结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与围岩的刚度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喷射混凝土层不同厚度下的应力变化取值和钢拱架采用不同钢型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取值,并据此对隧道初期支护设计参数提出修正意见。此外,论文还对连拱隧道合理二衬参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微观交通仿真中的参数标定是科学应用仿真技术的前提.为了减少参数标定的维度,提高仿真手段工程应用效率,将微观仿真参数分为基础参数和模型参数2个部分,并设计道路工程试验方案,对部分基础参数进行工程实测研究,构建实际运动场景下车辆运行加速度取值特征及加速度-速度的关系探究.根据车辆运行过程,将车辆加速过程分为车辆起步、提速、稳定3个阶段,并依据道路实测数据,应用数据包络的方法确定加速度与速度的函数关系及取值范围.在车辆起步阶段(0~7.2 km/h),需要较大动力完成起步动作,速度低加速度高,加速度-速度斜率k=0.1832;车辆提速阶段(7.2~35.4 km/h),需要确定周边运行环境处于安全状态,加速度有一定程度减少然后逐渐上升,加速度-速度关系整体斜率k=0.0259;车辆稳定阶段(35.4 km/h以上),速度相对稳定,加速度-速度斜率约等于0.由此确定了基础参数中加速度的阈值范围,对仿真软件中默认加速度-速度关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结合西安市第六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深床滤池工程实例,通过工艺设计、工艺参数及工艺功能的介绍和分析,总结了该工艺的特点和设计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胡浩  时富禄  宋朝廷 《公路》2012,(6):33-35
结合工程实例,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嵌入到钢桁拱桥安装的结构计算中.对施工阶段扣索索长调整的目标函数进行了分析,将一组多变量、多约束的最小化问题无约束化,从而建立了适合于该问题的遗传算法优化模塑,得到相应参数的最优取值,并将最优值代入施工阶段的结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杨博 《路基工程》2014,(4):78-81
路基设计参数对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十分重要。通过合理考虑不同季节路基回弹模量对路表弯沉值的影响,提出考虑季节变化的路基有效回弹模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南省高速公路路基强度状况调查,根据不同交通等级下,不同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面设计厚度的影响,提出路基强度等级分类标准。研究结果能够在保证路基承载力的情况下,提高设计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在高烈度地震区,地震作用对抗滑桩的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将大大降低工程运行可靠度。针对地震区抗滑桩设计,对影响锚固深度的容许侧应力进行地震角修正,建立地震作用下的抗滑桩侧应力计算模型,确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侧应力功能函数,把桩周岩土介质参数、桩体结构强度和地震作用等作为随机变量,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进行可靠性指标计算。通过工程实例,得出在一定锚固深度下,岩土参数变异性、考虑和不考虑地震作用条件下对抗滑桩可靠度的影响,获得高烈度地震区抗滑桩设计中的锚固深度取值标准,并提出抗滑桩设计以可靠度法设计指导定值法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设计规模60×104m3/d,采用改良型A2/O工艺,出水执行一级B标准。该文介绍了该工程的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并对其设计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该工程于2010年7月建成并投入调试运行,较快实现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在国外的研究与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作为一项在旧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技术已相当成熟并被普遍采用。而在我国该技术只处在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为使该技术在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对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大量试验结果和试验路铺筑过程,推荐了冷再生基层的级配范围和适合于冷再生材料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基层路面结构提供设计参数,试验研究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基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并利用Shapiro-Wilk检验法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煤矸石基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在显著性水平0.05下均服从正态分布。基于此,针对现行规范确定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参数推荐值的不足,运用数理统计中区间估计的方法得出了设计参数95%置信概率的置信区间,并综合考虑施工变异性等影响因素对其进行适当折减、视材料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后得出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基层材料设计参数的推荐值,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基层结构路面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全厚式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公路建设的发展,道路养护的任务将更加繁重。预计到2015年,国内每年高速公路养护总里程将超过6 000 km,并将在数年后上升到8 000km,全国公路网每年产生的RAP将超过3.5×10~7 m~3。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其中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国外发达国家的沥青道路材料的利用率已达80%~100%,而中国沥青道路的再生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全厚式再生技术是一种将沥青路面面层和预先确定的一定厚度的基层材料(甚至包括路基土材料)铣刨、破碎,添加外加剂拌和稳定后使之重新用作基层的技术。全厚式再生技术早期多用于低等级道路,主要包括一些石子路、土路、经过表面处治以及石屑封层的路面。这些道路通常较窄,并没有考虑未来交通量和荷载的增加。当采用全厚式再生处理时,拓宽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随着大功率道路再生机械设备的开发与不断改进,设计体系的完善以及复合型外加剂(稳定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和高等级公路采用全厚式再生处理。目前,全厚式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更灵活、更有利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经常出现裂缝、坑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隧洞工程设计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取值难的问题,将能综合考虑岩块力学特性及岩体地质条件的改进H-B准则引入某公路隧洞的支护设计过程,在介绍这一准则使用条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应用这一准则对某公路隧洞考虑和不考虑爆破影响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了确定,并应用大型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FINAL进行了模拟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最后对H-B准则应用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内蒙古地区的气候状况,对超薄磨耗层在内蒙古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磨耗层的沥青集料提出技术性能要求,而后根据设计配合比成型试件,对磨耗层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抗冻性试验.试验表明,磨耗层混合料的性能要求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喷氢正时和喷氢量对氢发动机工作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实时调节和修正喷氢参数的优化控制策略,并基于Pareto秩与决策偏好相结合的全自动标定算法,进行了喷氢提前角和喷氢脉宽电控系统的设计。结果表明,随工况变化动态寻优的优化算法,能实现氢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性等综合性能达到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邢波 《路基工程》2010,(2):186-188
追求"零沉降"理念,无砟轨道的铺设与运营对线下结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文中结合京津城际铁路的实际,提出了为满足列车高速运行条件的沉降控制标准,总结归纳了在路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用的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并通过其沉降观测、评估进行验证,最终达到了满足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舒适的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