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道路养护维修的超薄磨耗层技术工程实例,从降低交通噪音和路面抗滑性能方面对低噪声抗滑超薄磨耗层应用进行研究。针对北京市城市交通道路在道路降噪和抗滑方面的需求,结合预防性养护的路面功能,铺筑低噪声抗滑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试验段,实现沥青路面降噪与抗滑性能的有效提升。通过采用过程通过法对现场路面噪声测试,并针对其功能层提出了超薄磨耗层与下卧层层间处置技术。通过现场检测结果表明,低噪声抗滑超薄磨耗层沥青路面与普通橡胶沥青路面相比,路面抗滑性能提高25%,噪声降低(1~4) d B;与普通沥青路面相比,噪声降低(3~9) d B,降噪抗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南非小型加速加载试验仪进行不同类型沥青路面表面性能衰减模拟试验,对比分析温拌剂、阻燃剂和基层类型对沥青路面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拌阻燃沥青路面表面抗滑性能和吸声系数随加载次数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但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降噪性能;温拌剂和阻燃剂的添加不会影响沥青路面表面性能;基层类型不会影响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但对降噪性能的衰变有一定影响,加载初期半刚性基层路面的降噪性能稍优于刚性基层路面。  相似文献   

3.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抗滑性及抗滑耐久性,通过室内抗滑磨耗试验对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耐久性进行研究,介绍试验方法、试件制作以及试验结果,并对构造深度衰减规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路面要求有优良的抗滑、降噪、防水和耐久性.以某高速公路隧道路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水泥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AC OGFC)面层的多功能复合路面形式,并对初拟方案进行结构分析比选,结果表明路面新型组合形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隧道水泥路面抗滑性能衰减快、行车噪声大且破损后维修困难等问题,依托惠清高速公路,通过对广东省隧道路面结构层、使用性能的深入调查分析及变更复合式路面的必要性分析,基于公路隧道路面优良的抗滑、降噪、防水和耐久性的要求,考虑不同复合式路面的特点,考虑惠清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进度、分布及施工组织的便利性,推荐了两种复合式路面,并对拟定的复合式路面水泥板的疲劳应力、温度应力进行验算。结果表明:两种路面结构适用原规范和设计要求,可提高长大隧道路面的安全服务水平和长期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隧道路面噪音大、抗滑性能差、发生火灾时易引起沥青产生浓烟等缺陷,设计了抗滑降噪型沥青混合料,采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结构降低隧道路面噪音、提高抗滑性能,并采用阻燃剂降低隧道火灾危险性。对抗滑降噪型沥青混合料的降噪性能、抗剪性能、水稳定性能、渗水性能、抗滑性能等综合性能与空隙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空隙率,并铺筑试验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抗滑降噪型隧道沥青路面比普通隧道沥青路面噪音降低约6dB,抗滑性能提高20%;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宜控制在19%,施工现场路面空隙率宜控制在16%~21%。在隧道中采用该混合料可有效提高隧道路面的使用性能,改善隧道运营环境。  相似文献   

7.
NovaChip超薄磨耗层是一种超磨耐久的表面层,具有抗滑、耐磨、防水损、降噪的优良性能,通过独特的施工工艺,可用于沥青路面性能恢复,也可用于新建沥青路面表面的抗滑层。文中通过在长沙二环线上铺筑超薄磨耗层试验路,总结了适合长沙城市快速路的超薄磨耗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为城市道路改造中推广超薄磨耗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东公路交通》2017,(6):11-14
介绍了超薄树脂抗滑层在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专项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并开展了室内原材料检测及潮湿状态下粘结剂粘结性能的研究。依托实体工程,开展了超薄树脂抗滑层现场摆式摩擦系数BPN、构造深度TD、横向力系数SFC及粘结强度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及耐久性,超薄树脂抗滑层可显著提高原路面抗滑性能,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且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及耐久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多孔混凝土材料的声学性能以及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面/轮胎噪声量测,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不同厚度时多孔路面的实际降噪效果与噪声频率分布。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孔隙率与表面抗滑构造的条件下,8 cm厚的多孔水泥混凝土面层就有最佳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寒复杂条件下隧道运营的安全问题,提出基于安全的抗滑沥青表层与隧道彩色封装薄层技术,提升铺面抗滑耐久性并提供明色及彩色诱导功能。以新疆公格尔隧道为试验段,进行高寒复杂条件下隧道铺面优化设计并现场测试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彩色封装薄层对于增强驾驶员注意力、改善道路景观、实现洞口亮度自然过渡均有显著效果。另外,封装薄层的细观构造与抗滑沥青面层宏观构造相结合,可显著提升铺面的抗滑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张艳聪  周新星 《公路》2021,(2):297-299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能力直接关系着隧道的行车安全,抗滑能力恢复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运营需要面对的普遍问题。结合工程案例,针对运营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介绍铣刨刻槽、HOG表面纹理化技术、铝矾土抗滑表层等3种抗滑能力恢复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及处治效果,以期为其他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双层排水路面结构体系相对于传统的单层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在降噪、抗滑、排水、抗冻及耐久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文中通过双层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在遂资眉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对双层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并就工程施工的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露石砼路面由于露出表面粗集料,具有抗滑、降噪和防眩等优良的路用性能。文中结合武罐(武都一罐子沟)高速公路露石砼试验路段,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以及现场露石工艺等方面对三辊轴机组铺筑露石砼路面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露石路面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4.
细粒式露石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石混凝土路面除具有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稳定性好以及耐久性好等优点外,还具有降噪、提高路面抗滑力及耐久性等优良特性。该文在考虑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兼顾路面抗滑性及降噪性,针对粗集料类型、颗粒大小、级配以及缓凝剂类型、用量、浓度等进行露石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混凝土贯入阻力确定路面最佳刷洗时间。结果表明:路面最佳刷洗时间为混凝土贯入阻力在100 MPa左右,且养生时间不超过30d;露石路面最大集料粒径宜为13mm,且13.2~9.5 mm之间粗集料含量应占集料总质量的30%~40%。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路面表面处理材料多功能性的要求,以阳离子乳化沥青为基体材料,通过添加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性材料,制备一种多功能沥青乳液材料用以沥青路面微表处,以期达到融雪抑冰、抗滑降噪的目的。结果表明:多功能沥青路面微表处材料可有效恢复沥青路面的表面功能,使路面摩擦系数提高、构造深度增大;同时该材料具备较好的耐磨耗性能、一定的降噪性能和融雪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的抗裂耐久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特征与施工控制措施,通过试验路段及试验分析表明,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得到明显提升,现场芯样结构完整、均匀密实,基层表面及内部均未出现裂缝现象,能够较好的形成嵌挤密实结构,有效的改善了基层底部抗弯拉性能和抗荷载疲劳能力,为提升路面耐久性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15,(6)
经济型SMA混合料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合料结构,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抗裂、抗滑、水稳定性及耐久性等优点。通过对经济型SMA路面长期检测表明,经济型SMA路面抗车辙、抗滑性、抗裂性、水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性能较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施工控制较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也有更高的要求。结合工程实例,对承德地区的经济型SMA路面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在以后的施工当中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晓梅  郭健禹  李莹 《中外公路》2019,39(5):226-229
为了设计具有优良抗滑耐久性的沥青路面,该文基于压力胶片技术研究成果,设计不同级配的抗滑层SMA和GAC沥青混合料,采用抗滑性能衰减率评价其不同加速加载搓揉阶段的抗滑性能,进而比选出具备优良抗滑性能及抗滑耐久性的沥青混合料。研究结果显示:合理控制4.75 mm档筛孔通过率是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设计的关键,该文设计的各抗滑层抗滑性能方面:SMAGACAC,SMA-4和GAC-4及GAC-5具有优良的抗滑性能及耐久性,推荐其作为路面抗滑层,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SMA-4。  相似文献   

19.
多孔沥青路面是一种大空隙骨架结构的路面,具有显著的路面构造深度,有利于提高抗滑性能,并具有降温和降噪功能。依托上海五洲大道的实体工程对多孔沥青路面的功能性能进行分析,使用空隙率作为路面功能性能衰变的特征变量。以不同空隙率(18%~22%)的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多孔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性能衰变,包括排水性能、抗滑性能和抗堵塞性能。  相似文献   

20.
排水性沥青路面(OGFC)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具有排水、降噪和抗滑功能。文章介绍了OGFC配合比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OGFC使用的高粘度改性沥青和SMA使用的改性沥青的成本进行了经济对比分析,指出,OGFC面层不但具有良好的排水、降噪功能,而且造价低于SMA路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