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患儿,女,11岁,住院号0213546.以“面色苍黄、头昏、纳差7年”之主诉入院.7年前患儿出现头昏、纳差、面色渐苍白曾在外院多次诊治,均按贫血治疗,效果不明显.半年前曾作骨髓检查诊断为:(1)缺铁性贫血.(2)骨髓纤维化.经口服铁剂效果不明显,遂来我院要求确诊.患儿平素言少,活动量不大,偏食,不喜食蔬菜.学习成绩较差.家中其他成员健康,母孕期健康未服过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5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1/3病例曾接触苯、化学药物或肝炎病毒感染;1/2病例的体液免疫及1/3病例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7/23例糖水试验及6/23例尿含铁血黄素分别为阳性或弱阳性。对本病的病因问题、免疫改变及伴有的溶血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药物,但对部分病人无效或易产生耐药,但使用达那唑(Dabazal)疗效显著。同时达那唑对类风湿病引起的心脏损害及关节肿痛也存一定疗效。3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例,临床具有典型的溶血性贫血表现,1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心肌病,类风湿因子阳性。3例病例血红蛋白(Hb)在49g/L~72g/L之间,抗人球蛋白阳性。病程为2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孕周≤12周)4 532例,剔除已诊断的贫血孕妇,对观察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并随访5次至孕妇分娩。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本次随访期间新发贫血的383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2频数匹配,随机抽取年龄(±2岁)、孕期居住地基本相同的766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相关性。结果在383例新发贫血孕妇中,71.5%的孕妇血清25(OH)D浓度低于50.0nmol/L,而对照组为60.1%,两组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50~75nmol/L血清25(OH)D组孕妇相比,<30、30~50nmol/L组妊娠期贫血的发生风险均增加。通过校正混杂因素后,孕妇血清25(OH)D浓度<50nmol/L时,较50~75nmol/L组孕妇发生贫血风险增加74%(OR:1.74,95%CI:1.27~2.38)。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贫血显著相关,应该重视妊娠期妇女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颇为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本文收集并分析了近1年来经我室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朋例病例,对照分析了经腹部与经明道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宜内腹异位症中的优缺点。牙料与方法本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其中经腹超声(TAS)检查30例,经阴道超声(TVS)检查20例,年龄24~sl岁。妇科检查于子宫测方或子宜直肠窝触及活动差、胜病明显包块,大部分为囊性并与子宫紧密相连,形态不规则。仪器为SPECTR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川一ha-SSD610、630。TAS检查探头频率3.SMHz,TVS检查为手柄…  相似文献   

6.
<正>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者对肝炎病毒具易感性,而肝炎病毒又能引起获得性G-6PD缺乏产生溶血.本文通过1例典型病例报告和病人组及对照组试验结果的分析来探讨肝炎病毒与G-6PD缺乏的关系. 患儿,男,13岁,学生,因发烧、恶心、呕吐8日入院.发热初曾按上感治疗无效.恶心,厌油,呕吐加重,  相似文献   

7.
<正> 卵巢肿瘤临床检查方法甚多,由于B超检查无损伤、操作简便,快速可靠,已成为目前妇科卵巢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现就我院1982~1986年间卵巢肿瘤经B超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报告如下。本文95例卵巢肿瘤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1岁。全部病例检查时常规采用膀胱充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陕西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1年陕西省报告百日咳病例信息,描述性分析百日咳的发病率和分布特征。结果 2012—2021年陕西省累计报告百日咳病例8 270例,发病率在0.21/10万~6.2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17/10万。6—9月病例数占44.81%(3 706/8 270)。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8/10万、2.47/10万和1.46/10万(χ2=289.638,P<0.001)。0~1岁、1~5岁、5~10岁和10岁~的百日咳病例数(占比)分别为3 884例(46.96%)、2 869例(34.69%)、1 408例(17.03%)和109(1.32%)。在1岁以下百日咳病例中,≤2月龄、3~5月龄和≥6月龄病例数(占比)分别为884例(22.76%)、1 608例(41.40%)和1 392例(35.84%)。结论 陕西省百日咳发病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关中地区高发,高峰期为6—9月,5岁以上病例增多。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收住我科的再障患儿病例,按1986年宝鸡会议再障诊断际准,复核确定诊断,重读存档骨髓片51例,光镜下观察全片非造血细胞团的数量。年龄2岁3个月~14岁,男31例,女20例。51例再障骨髓片中出现由三种非造血细胞组成的非造血细胞团37例,阳性率73.7%;由四种以上非造血  相似文献   

10.
在1974~1987年收治的22例肝豆状核变性中,以神经系统紊乱为首发症状者15例(68%),以肝病为首发症状者7例(32%)。其中20例查到K—F氏环,5例有溶血性贫血,9例有遗传家族史。提高对本病肝病型的认识,对可疑患儿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及对先证者的同胞和父母进行筛选试验,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自1956年10月至1989年3月共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866例。其中60岁以上者28倒,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8例中男19例,女9例(男:女=2.1:1)。年龄60岁~86岁.28例中原发性再障21例,其余7例为继发性的(+氯霉素3例、解热镇痛药2例、异烟肼1例、肝炎后再障1例)。病程最短者2d,最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报告一起由实验大白鼠引起的流行性出血热(EHF)小暴发流行。1986年8月~1986年12月,1986年12月~1987年2月两次发病,共12例。全部病例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清EHF 抗体阳性,双份血清EHF抗体4倍以上增高。  相似文献   

13.
<正> 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伴茶色尿、巩膜黄染;这类病例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1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巨幼细胞性贫血伴溶血10例,其中女3例,男7例,年龄15岁~21岁9例,72岁1例,发病到确诊,平均2个月~3个月。10例中1例患慢性肠炎,1例萎缩性胃炎;1例在5年前行胆囊空肠吻合术;其余7例均有偏食或少食菜、肉史。10例均以头昏、乏力、食纳下降之主诉入院。7例伴茶色尿;9例巩膜  相似文献   

14.
肝段下腔静脉梗阻 (budd chiariSyndrome ,BCS)是由于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肝静脉流出道受阻而引起的综合征。先天性梗阻常为隔膜型 ,或由栓塞而致下腔静脉闭塞。确诊主要依靠血管造影。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olourDopplerflowimaging ,CDFI)的广泛应用 ,极大丰富了对本病的检查手段。本文旨在探讨CDFI检查对BCS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3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BCS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12~ 6 7岁 ,平均35 .8岁。其…  相似文献   

15.
<正> 冷凝集素综合症(即可逆性低温血凝现象),是一种特殊的IgM抗体引起的免疫性疾病,部分病人伴有手足发组及溶血性贫血。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已有散发病例报导,但其仍属少见疾病,常延误诊断,为提起临床注意,特将我院两例病人报导如下: 例一:患者×××男性65岁,干部,于1980年10月28日以遇冷易发生肢端麻木、紫绀并伴有葡萄酒色尿4年,入院前两日以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之主诉入院。1976年元月,因受寒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9例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确诊为SFT的临床及预后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例腹膜后SFT肿瘤细胞Vimintin(Vim)、CD34、CD99、Ki-67、Bcl-2和S-100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 9例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37~69岁,5例表现为腹胀,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瘤大小(1.0 cm×1.0 cm×2.0 cm)~(30.0 cm×25.0 cm×10.0 cm),单发7例,多发2例。组织学表现为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和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伴有黏液变性及血管外皮瘤样形态。免疫组化阳性率结果:Vim、CD34、CD99 100%(9/9),Ki-67 77%(7/9)、Bcl-2 67%(6/9)、S-100 22%(2/9)。均获有效随访,2例死亡,均与研究疾病不相关,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6.5、8.3年,存活病例中有1例在术后3年复发,二次手术后未再复发,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腹膜后SFT临床少见,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多于查体发现,超声、CT检查是主要术前检查方法,但对SFT诊断无特异性,根治性切除是治疗首选,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早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定期复查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TSH)分泌瘤引起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 ,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治疗的 7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垂体TSH分泌瘤占我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 2 .5 6 % ( 7/ 2 70 ) ,功能性垂体腺瘤 3.95 % ( 7/ 177)。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4 2 .7± 17.3( 2 4~ 70 )岁 ,平均病程为 38.7± 31.4 ( 1~ 84 )月。首发症状以甲状腺毒症为突出表现的占 5 6 % ( 4 / 7) ,其他表现的占 14 % ( 1/ 7) ,意外发现的占 18% ( 2 / 7)。确诊之前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 5 6 % ( 4例 ) ,平均治疗时间 14± 12 ( 3~ 37)月 ,接受13 1I治疗的 14 % ( 1/ 7)。查体 :确诊时 7例患者中存在甲状腺肿大者占 85 % ( 6 /7) ,均无突眼。化验 :确诊时血清FT4和FT3水平高于正常的 10 0 % ( 7/ 7) ,平均血清TSH水平在 6 .2 5 2± 3.199( 3.6 3~12 .86 ) μIU·mL-1,抗甲状腺抗体均阴性 ,甲状腺13 1I摄取率正常范围 85 % ( 6 / 7) ,降低 14 % ( 1/ 7) ,TRH兴奋试验无反应或反应正常 ( 3/ 3)。血清GH、PRL、ACTH、FSH和L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鞍区MRI检查为大腺瘤 (直径在 2~ 10cm)?  相似文献   

18.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逐渐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但肠道肿瘤的超声诊断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我院1989年亚月~1996年6月行B超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道肿瘤66例,以探讨B超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66例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23~86岁,平均55.4岁;病程7d~6年。41例有腹痛和(或)腹胀感,11例便血,36例腹部可们及包块,1例伴有黄疸.66例均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其中54例同时行X线检查。2仪器与方法日立EUB-40型、Aloka610、63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日晚餐后禁食,急诊例外。…  相似文献   

19.
<正>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原因及临床特点国内外报道结果不一。现将我院1982~1991年收治的46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86,女182例,平均37.3岁。用CF-20I型或CT-MB_2型纤维结肠镜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2岁~14岁)、青年组(15岁~39岁)、中年组(40岁~59岁)和老年组(60岁~82岁)4组。结果468例出血原因的检出率为92.6%。其中慢性结肠炎占32%,息肉占20.1%,大肠癌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 ATDs)在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过程中导致粒细胞缺乏症这一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因ATDs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症病例,并比较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研究的ATDs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70例,其中5例死亡,均为女性,年龄33~54岁。5例死亡患者中2例合并甲亢性心脏病,3例合并甲亢危象。相对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47.00±8.12)岁vs.(35.58±11.10)岁,P=0.028],甲亢病程较长[1 800(315~2 880)d vs. 60(40~120)d,P=0.002],从出现症状到粒细胞缺乏症诊治间隔时间较长[5.0(3.5~11.0)d vs. 0(0~2.5)d,P=0.002],合并甲亢危象的患者比例较大(60%vs. 0,P<0.001)。结论年龄、甲亢病程及诊断是否及时与ATDs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死亡率相关,合并甲亢危象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建议甲亢患者服用ATDs治疗后,一旦出现咽痛、发热等粒细胞缺乏症前驱症状,应及时监测血常规;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则应尽早选择其他治疗甲亢的方案,避免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