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立了单自由度非惯性系内质量不平衡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数值研究和分析了非惯性系作等加速和变加速运动时转子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转子系统的支承处于单自由度非惯性系内时,系统的不平衡振动响应会受到非惯性系运动特性的影响,转子原有壳体的系统可能会因非惯性系的运动而发生转子与静子的碰摩.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单自由度非惯性系内质量不平衡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数值研究和分析了非惯性系作等加速和变加速运动时转子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转子系统的支承处于单自由度非惯性系内时,系统的不平衡振动响应会受到非惯性系运动特性的影响,转子原有壳体的系统可能会因非惯性系的运动而发生转子与静子的碰摩.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可变阻抗滑动轴承动力系数的试验测试和识别方法,滑动轴承的动力系数不是可以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它们只能从测得的转子-轴承系统的动态响应函数中采用参数识别的方法求得。本文首先描述了用于测试的试验装置的组成和测试程序,然后讨论了从测得的系统频率响应函数中识别动力系数的模态分析方法,最后讨论了测试结果。文中的结果证实了可变阻抗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的可调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频率参数的条件下,计算了粘弹性支撑参数的规律,设计了计算转子轴系统不平衡响应的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粘弹性支撑参数,可以在较铁频域内降低轴系统的不平衡响应。  相似文献   

5.
脉冲混沌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同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脉冲神经网络的动力学行为,基于驱动-响应概念分析了两种具有可变时滞的脉冲混沌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同步性.假设激活函数满足严格单调递增,用神经网络的权系数、自反馈函数及激活函数构造不等式.根据向量Lyapunov函数理论,得到了驱动-响应系统全局指数同步充分条件的方程,即该方程小于0.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充分条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损伤及高速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建立了可考虑无砟道床混凝土损伤行为的车辆-无砟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与线弹性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路基不均匀沉降波长、幅值及行车速度对高速列车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不均匀沉降会造成无砟道床损伤,塑性损伤模型计算结果更能反映轨道服役状态;在各车辆动力学指标中,车体垂向加速度受路基沉降幅值影响最大;车辆动力学响应对波长20 m以下的路基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应对其重点关注;行车速度的增大会增加车辆动力响应,使轮轨作用力明显提升,车辆平稳性指标呈现接近线性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旋转机械试验台静子机架的结构特点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机架进行了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计算出了机架前100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谐响应分析确定了机架承受随时间按简谐规律变化的载荷时的稳态响应,瞬态动力学分析对转子系统机架发生动静碰摩时机架的振动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而且进一步研究了转子质量不平衡与碰摩同时存在时机架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在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中推广应用YNvd(星形-开闭三角形)接线变压器,基于磁势平衡方程、绕组接线方程、输出端口方程和电压传递方程,建立了YNvd接线变压器的数学模型,讨论了达到变压器良好的平衡特性应满足的设计条件;对电力系统阻抗进行了折算,给出了牵引变压器二次侧端口的电压输出方程和两相等值电路.研究表明,绕组阻抗不匹配将导致变压器在不同接地运行方式下产生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牵引母线短路电流由系统阻抗、变压器漏抗及阻抗匹配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潮汐交通流条件下的道路双向交通流不平衡问题,给出了可变车道方案。将可变车道 调整数量作为决策变量、以油耗和排放费用最低为目标,兼顾道路延误,构建可变车道方案选择 模型。模型既考虑了延误对可变车道方案选择结果的影响,也考虑了油耗和排放费用,并探讨了 可变车道的设置时间和保持时间。以北京市紫竹院路为例,计算出合理的可变车道方案。利用 VISSIM 仿真软件进行模型验证并探讨可变车道的环境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效益的可 变车道方案实施以后,道路总延误降低了21.1s,油耗和排放费用降低了40%。这说明可变车道方 案不仅能降低道路延误,还能降低车辆产生的油耗和排放费用,从而可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列车碰撞时爬车失稳响应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考虑防爬装置间动态耦合关系的防爬吸能装置二维碰撞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针对防爬齿接触的几何搜索算法, 讨论了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吸能装置纵向阻抗力的获取方法,导出了考虑塑性大变形和动态因素影响的防爬吸能装置阻抗力/力矩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该装置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算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防爬齿间的啮合程度与防爬齿本身绝对最大转动角度和防爬齿间的相对最大转动角度密切相关;减小吸能装置的纵向阻抗力和吸能长度,以及增加防爬装置的弯曲刚度均能减小防爬齿的绝对最大转动角度;防爬齿的相对最大转动角度随吸能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防爬装置弯曲刚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与防爬吸能装置纵向阻抗力的变化关系不明显;该计算方法比传统有限元方法在计算时间方面缩短了10%.   相似文献   

11.
列车与刚梁柔拱组合系桥系统的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讨论地震荷载作用时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对行车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地震作用下综合考虑输入地震波,轨道不平顺和车辆蛇行运动的车桥体系振动的动力分析模型,推导了体系动力平衡方程组。通过对系统输入各种典型的地震波,在计算机上模拟了列车过桥的全过程动力响应。计算了桥梁的线性和非线性响应,研究了列车荷载及桥梁下部结构刚度对地震响应的影响。以一座刚梁柔拱组合系桥为例,研究地震发生时桥上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12.
转子出现裂纹时,切向刚度的变化对动力学响应有非常大的影响,为探明振动响应的改变规律,研究油膜力作用下不对称裂纹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首先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其次采用数值积分法求解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响应,综合利用分岔图、Pioncare截面图、时间响应图分析裂纹角和裂纹深度对系统运动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亚临界转速区域内,裂纹角和裂纹深度对系统的振动响应影响不大;在超临界转速区域,裂纹疲劳损伤对系统的非线性响应影响较大,低周期、高周期、拟周期以及混沌振动响应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3.
板式轨道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在高速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板式轨道的动力响应,将轨道板视为线性粘弹性连续支承梁,将钢轨视为线性粘弹性点支承梁,将钢轨和轨道板统一划分为有限单元,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利用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建立了高速列车-板式轨道的垂向耦合动力学方程,计算了车辆通过板式轨道钢轨焊接区短波不平顺时的轮轨动力学响应。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成熟仿真方法相比较,响应变化趋势与幅值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使用Simpack建立了某高速动车组车辆整车的动力学模型,用Hyperworks创建了带附加装置和不带附加装置的构架有限元模型.通过Nastran的有限元处理,实现了该有限元模型与多刚体车辆动力学模型的耦合仿真.研究了在动不平衡激励与构架一阶扭转频率接近时,对构架扭转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轮对动不平衡的相位对构架扭转变形影响较大,且当动不平衡与一阶扭转频率接近时,受一系垂向减振器的衰减,变形减小约一半以上,最大扭转变形为0.29 mm.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子网分布式计算的交通分配方法的构想,以含有一个单通道子网的简单网络为研究对象,针对子网OD对(子OD对)提出子网虚拟化和子网平衡阻抗的概念,建立了描述单通道子网平衡状态下子OD对间的阻抗和子网OD量之间关系的子网流量-平衡阻抗表,进而提出基于子网独立计算的两级交通分配方法。将子网的每个子OD对转化成相应的虚拟路段。其阻抗由事先建立的子网流量——平衡阻抗表确定,然后对虚拟化后的网络进行一级分配。根据一级分配得到的各虚拟路段的流量,对各子网进行二级分配。分析表明,子网虚拟化后的网络得到简化.而且考虑到各子网规模的相对较小以及一些二级分配可以并发进行,以提高分配速度。  相似文献   

16.
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将车辆和桥梁作为联合动力体系,以在建的武广客运专线廊步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对该桥在高速客车行车条件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单线和双线行车时桥梁在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的竖向和横向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7.
首先建立了带有悬空轨枕的铁道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一车-轨系统运动方程,其中考虑了轨轮非线性接触力引起的非线性问题,然后利用逐步积分法解方程。重点分析了悬空轨枕对轨道各个组成部分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在悬空部分存在轨道不平顺,引起很大的轨枕加速度和轮轨接触力。  相似文献   

18.
用Monte Carlo 模拟技术刻画路网状态的随机性,优先考虑在交通网络瓶颈路段设置可变信息板待选点,建立多目标优化可变信息板选址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为基于不确定风险决策最小和诱导效益最大的双目标规划模型,下层模型为考虑局部网络有排队延迟现象的随机用户平衡模型.采用增广Lagrange 对偶算法与相继平均算法组合求解下层模型,采用非劣排序遗传算法-II 求解整个双层规划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在可变信息板资金预算约束下,非劣排序遗传算法-II 能够有效求解可变信息板选址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得到6 组Pareto 解.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道路网可变信息板诱导配置的优化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无砟轨道类型对车辆动力学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不同类型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整体式无砟轨道、板式无砟轨道以及浮置板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运行下的振动响应,分析比较系统振动响应受无砟轨道道床类型、车速、不平顺波深、扣件刚度和板下弹簧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振动响应均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车速、不平顺波深、扣件刚度和板下弹簧刚度对整体道床式无砟轨道系统振动响应影响最大,板式无砟轨道次之,对浮置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振动响应影响最小;相对而言,浮置板式无砟轨道动力特性最好,其次为板式无砟轨道,整体式无砟轨道的动力特性最差。  相似文献   

20.
以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城市后的运输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为减少旅游景点游客量和市域客运网运输量失衡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旅游终点需求可变的运输均衡分配模型。首先,基于旅游者的完整出行过程分析,构建了目的地城市内部旅游客流的交通运输网络;其次,基于市域内旅游出行起点需求固定但终点需求可变的旅游客流出行特征给出了旅游客流出行分布函数形式,建立了基于终点需求可变的市域旅游客流运输分配模型,通过其一阶最优化条件证明了在均衡状态下,旅游客运分布量能满足Logit形式的出行分布函数和出行发生量约束,旅游客流运输分配量能满足用户均衡条件;最后,基于凸组合法的思想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在简化的黄山市旅游客流运输网络分配实例中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终点吸引度的变化和运输线路广义费用阻抗的变化可以同时影响旅游出行需求分布量,运输线路运能的增加可以提高旅游客流分配量,决策部门可通过调整运输网络节点的吸引度来平衡市域旅游资源,运输企业可通过调整运力配置,改善旅游客运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