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近年开车时使用手机这种分心驾驶行为逐渐增多,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尽管我国法律明确禁止驾驶人在开车时使用手机,各地交管部门针对此类违法行为也采取相应措施严查严管,但仍有大量驾驶人抱有侥幸心理在开车时使用手机。治理驾驶人"低头族",降低事故风险,看看国外有哪些规定?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安全》2009,(9):62-62
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研究,发现驾驶人开车时至少有三个“危险时段”值得注意。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加上有的长途车司机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有的干脆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中午时饥肠辘辘,手脚疲软.极易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3.
一是开车接听电话.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业务的烦忙,许多人喜欢边开车边接电话.但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有拨打、接听手提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驾驶人,对其一次性采取扣2分的惩罚.关于用耳机接听电话,法规里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是,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和实际驾驶经验,就算用耳机接电话,也会严重地分散注意力.因此,为安全着想,开车接电话的做法不提倡.  相似文献   

4.
《驾驶园》2014,(5):59
<正>引起车祸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开赌气车、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容易导致车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被忽视的因素也会导致车祸的发生,大家要警惕五个隐形杀手。电话:开车打电话是导致车祸的一个危险因素。据试验,通话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可下降20%至70%,照顾车子及周围环境的精力减少,事故的隐患必然增加。音乐:开车时听听音乐对减少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名网友称,他4月14日中午乘坐客运班车时,看到驾驶人竟一边开车一边打牌。近年来,客运驾驶人开车接打电话、发微信、看车载电视等行为屡见不鲜,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各地有关部门对客运驾驶人的资质审查、安全管理和教育学习等相关制度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比如,笔者所在的县将"两客一危"、校车等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全部纳入"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综合云平台",实行"数据铁笼"式管理,  相似文献   

6.
8月8日,在义乌某服装厂开车的驾驶人许某为走近路赶时间送货,想从义燕线与诸暨交叉地段的山区道路穿境而过到诸暨。可车行驶在弯弯的山路时突遇刹车失灵,为保全性命不得不将车撞到公路边的山体上.上演了一出“欲速则不达”的惊险剧。  相似文献   

7.
新手问答     
<正>问:新车中带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质,不仅影响驾驶人开车时的心情和注意力,而且长期待在有异味的车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如何去除新车异味?答:一、开窗通风。由于车内空间相对狭小封闭,所以新车要经常开窗通风,甚至在必要时打开车门通风。有天窗的车辆,最好也打开天窗。另外新车很多部件都有  相似文献   

8.
正标线在道路交通中主要扮演四大角色:界定"路权"边界,如告知驾驶人开车时不能超出标线范围;指引道路几何线形,如告知驾驶人前方道路是直行、上坡或下坡;辅助驾驶行为,如告知驾驶人左转或右转;与标志和信号相辅相成,达到交通控制的目的。在扮演各种角色时,标线有时是主角,有时与标志配合,也可能是配角。标线的设置都遵循一定规则,我们结合正反案例来介绍标线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安全》2009,(10):77-77
十一长假的到来,很多人都要开车出去旅游,因此,驾驶人要养成良好的停车习惯,确保安全停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机动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据公安部统计,1986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29万起,死亡5万人;2002全国发生交通事故77万起,死亡109万人。可见交通安全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主要原因疲劳开车,酒后肇事。机动车驾驶员长途行车,疲劳过度,思想麻痹,开赌气车,超速行驶,很容易酿成祸端,而酒后开车更是驾车者之大忌。放松警惕,精力不集中。有的驾驶员自恃老车把式,技术娴熟,在驾车时精力不集中,左顾右盼;有的自以为开了多年车,从未出差错,自鸣得意,于是驾车时与乘车人聊天、打闹;还有的边驾车边抽烟边吃东西…  相似文献   

11.
一、危险时段 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段的研究,发现驾驶人开车时至少有3个“危险时段”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2.
<正>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驾驶证持有人数已达3.2亿,位居世界第一。每年新增3000多万驾驶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4.7亿。这其中,拿着驾驶证会开车的驾驶人当然是大多数,可拿着驾驶证不会开车的驾驶人也大有人在。另外,交警每年都会查获不少无证驾驶或拿着假驾驶证开车上路的"李鬼司机",让大家对交通安全着实捏着一把汗。驾驶人是道路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培训考试水平将直接决定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驾考改革涉及亿万群众切身利益。所以,不管你是"老司机"  相似文献   

13.
<正>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对于经常需要长途开车或是规划长途出游的驾驶人来说应时时以这句话提醒自己,因为疲劳会影响驾驶人的专注力,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莫大的遗憾。近日有则交通事故,是某驾驶人开车协同家人朋友出游,原本是快快乐乐的旅游假期,却因为开夜车赶路,  相似文献   

14.
《驾驶园》2015,(8)
<正>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2967万,占总数的9.82%。我们发现,有的驾驶员特别是新驾驶员,他们在驾驶车辆时忽略了许多细节,存在着不少误区,常犯忌讳,不但容易损毁车辆,也影响行车安全,必须要加以戒除。忌讳之一:忘记放下驻车手刹。驻车手刹一般用于停车  相似文献   

15.
正夜间行车,由于光线差能见度低、驾驶人身体疲劳、路况不佳等多种因素导致事故发率要远大于白天。作为驾驶人有必要了解夜间行车相关注意事项,做到有备无患,确保夜间行车安全。夜间行车注意事项勤休息可避免疲劳驾驶通常来说,日间行车3至4个小时就要停车休息一下,而夜间光线不好更不能长时间驾驶。如果只有一人开车,就要到尽早开到途中的服务区休息,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疲劳驾驶。遇到大车勿走神夜间路上货车较多,在夜间行车要有意识降低车速,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离货车远一点。需超越货车时,除切换灯光提醒之外,还应鸣喇叭,以引起货车驾驶人注意。  相似文献   

16.
李伟 《驾驶园》2009,(12):90-90
说起开车的趣事,相信10人当中就有9人有故事可写。我把我的一次惊险的故事讲出来,希望对其他的驾驶人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也再次提醒自己:开车千万要注意细微操作,别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当儿戏!  相似文献   

17.
《驾驶园》2015,(5)
<正>我们都知道开车需要驾驶人较高的专注力,才能确保交通顺畅及公共安全,然而"疲劳驾驶"所发生的交通意外却层出不穷。驾驶人在嗜睡程度较高时,专注力还有应变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如果发生紧急状况,驾驶人可能无法迅速反应,也往往因此造成事故。下面是近期发生的因疲劳驾驶遭遇车祸的案例,惨烈的现实足以引起驾驶员朋友的警醒。  相似文献   

18.
金星  刘云 《驾驶人心理》2006,(11):29-29
俗话说:“因小失大”,“捡小便宜吃大亏”,这种事情近来在驾驶人身上时有发生。这里记录了几起已发生的事故都是因为驾驶人因捡东西的小动作而忽视了别人的安全,酿成了大悲剧。望广大驾驶人以此为鉴,不要在开车时捡拾东西,因小而失大,捡来了祸患,拾到了灾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演员、交通安全宣传员公益代表张国强在醉驾入刑十周年纪念暨倡建酒驾醉驾治理社会共同体启动仪式上发布倡议书,以下为倡议书节选:我们抵制酒驾,做一位守法的驾驶人。手握方向盘,就有一份义务。要守住法律底线,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坚决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杜绝侥幸心理,守法文明出行。我们抵制酒驾,做一位真诚的劝导员。亲友团圆相聚,就有一份责任。要守望相助,理性饮酒,为家人,  相似文献   

20.
《驾驶园》2014,(8):66-67
<正>问:驾驶人的驾驶习性是否影响行车安全?有哪些防御措施?答:驾驶人的驾驶习性是行车安全重要因素,现就常见的几项驾驶习性与认知提出一些防御观念。1.习惯单手开车(单手操作方向盘)的驾驶者相当多。出租车驾驶员也十分常见这一现象。单手开车的驾驶习性可能无法应对一些紧急状况。◎防御观念:在弯弯曲曲山路行使更应绝对避免单手驾车。由于动力方向盘需由引擎带动,对于运转不顺有熄火疑虑的车辆,可能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