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的作用是确保汽车制动时行驶方向的稳定性、可靠性,但是目前仍存在非线性、时变性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为保证汽车制动行驶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实现各工况下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优化控制,以影响整车稳定的变量滑移率为研究对象,分析所设计策略的控制效果。搭建汽车动力学模型、制动系统模型、轮胎模型和滑移率模型等主要模型,设计基于滑移率的ABS二阶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基于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的ABS制动过程和基于模糊PID控制的ABS制动过程进行仿真,对比研究最佳滑移率、载荷、水泥-冰对接路面、扰动等对制动过程中的轮速、车速以及滑移率等动态性征反映的稳定性和抗扰能力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最终制动距离和最终制动时间反映的制动性能的影响。最后,将自抗扰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装配于试验车辆的ABS,进行水泥路面和冰-水泥对接路面制动过程的实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二阶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的ABS制动的最终制动距离和最终制动时间更短、制动效果更优,制动过程中的轮速、车速和滑移率在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抗扰能力等方面均更佳;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证明了仿真模型及其仿真结果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制动集成检测系统在整车道路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款乘用车为试验对象,选用热电偶传感器、拉线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踏板力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速仪及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的制动集成检测系统对其进行了整车道路试验,并与虚拟仿真试验进行验证对比.该检测系统在试验过程中实时接收各传感器输入的制动性能物理量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对该乘用车的整车制动系统匹配和ABS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中对空气悬架导向机构对汽车的横向、纵向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别作了分析,得出应当合理的布置导向机构以满足整车稳定性的要求。而对于平顺性好、稳定性差的空气悬架车辆来说,在制动或加速工况下,应适当"牺牲"平顺性以提高其抗"点头"和"仰头"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空气悬架导向机构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空气悬架导向机构对汽车的横向、纵向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别作了分析,得出应当合理的布置导向机构以满足整车稳定性的要求。而对于平顺性好,稳定性差的空气悬架车辆来说,在制动或加速工况下,应适当“牺牲”平顺性以提高其抗“点头”和“仰头”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虚拟样机软件对装有ABS、EBD的整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仿真。首先建立了整车的动力学模型,通过Control模块接口建立模型联合仿真的输入输出参数,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以滑移率为逻辑门限的控制策略,对分别装有ABS和EBD的整车直线制动过程进行了联合仿真,得到EBD具有较好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改善轮胎磨损和制动点头性能为目标,本文中引入灰色关联度TOPSIS法对多设计变量进行筛选,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前悬架和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其KC特性,并结合试验验证其准确性。本文中基于对前悬架和转向系统的15个硬点坐标为变量的灵敏度分析,使用熵权法和主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灰色关联度和TOPSIS法筛选出综合贡献度系数较大的6个硬点坐标为设计变量,从而构建优化设计模型。使用Isight软件结合NSGA-II算法,获得Pareto最优解集,最终确定悬架和转向系统硬点布置的优化方案。经过优化,性能相对于初始设计有着明显的改善,前束角、外倾角、车轮侧向和纵向位移随轮跳的变化率分别减小了48.9%、21.2%、26.6%和20.5%,阿克曼百分比增加了19.02%,且抗点头率由9.2%增加到30.4%,侧倾中心高度由136降为100.5 mm,在兼顾操稳性的同时,能有效改善轮胎磨损和提高制动点头性能。  相似文献   

7.
汽车整车制动性能测试试验一般通过规定环境条件下的制动距离及平均减速度反映制动性能,但忽视了路面温度对制动性能的影响更为直接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路面温度对整车制动距离的影响,通过理论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比不同路面温度下的制动距离试验数据,研究了路面温度对整车制动距离影响的程度及规律,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轻型载货车下长坡制动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得到车辆连接下长坡过程中,随温度升高,制动器制动力矩产生温度衰退,最高可达到15%到20%。同时随着制动次数的增加,真空伺服系统产生真空衰退,引起整车的制动性能衰退达到25%左右。两者相加整车的制动性能达到40%左右。最后提出对于山区轻型载货车加装排气辅助制动系统及提升真空泵的抽真空性能来补偿整车制动性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9.
对某10 m纯电动客车传动系进行加速和制动工况下的NVH性能试验研究,为纯电动客车的NVH性能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中前制动器改为盘式制动器,对采用不同配置制动系统的整车进行路试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制动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在该制动系统中加装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来调整前、后轮制动器的输入压力,并对改进设计后的整车制动性能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该轻型货车制动力分配更加合理,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对欧洲制动AMS试验的仿真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选用特定车型,应用已有的Carsim悬架、轮胎等模型建立整车模型,通过改变制动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过程的标定。最后根据欧洲AMS制动试验方法设定了仿真工况,并进行了制动效能和制动热衰退性能的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标定Carsim制动系统模型的AMS制动性能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备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在车辆设计初期利用Carsim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仿真,从而对其性能做出预测和评估,并可有效地找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电制动过程中能耗制动系统的工作和控制过程,为功率分流混合电动车提出了一种包含能耗制动的机电联合制动控制策略,采用试验数据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选用典型城市驱动循环工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制动控制策略能保证整车制动过程中蓄电池的充电安全性,并可高效地回收制动能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滑转率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滑转率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不同时指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制动时存在着轴荷转移问题,应针对不同车型区别对等,并适当降低后制动力和限值。  相似文献   

14.
汽车整车制动性能取决于制动系统的结构与整车参数的匹配。本文对NJ1020系列小型客货车的制动系统进行分析,同时对制动系统的元件进行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15.
防止"点头"的制动技巧所谓"点头"就是由于制动太猛,导致车轮骤然停止,车身在惯性的作用下保持前冲的势头,于是就出现了车头向下冲的情况。防止"点头",要通过不断摸索和练习,尽量做到平稳停车。在制动距离足够的前提下,制动的时候要缓慢持续踩下制动踏板,让车均匀减速,当车身趋于停下的时候,要缓慢抬升制动踏板,直到停稳时完全松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制动力系数和滑动率理论曲线,推理出其逆向过程,分析了一种制动解除慢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为整车开发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制动减速度和制动响应时间作为商用车制动系统两项重要技术指标,直接影响车辆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对某款8×8车型的制动减速度与制动响应时间进行匹配设计、测试分析及设计优化,最终使制动减速度达到理想状态,制动响应时间大幅缩短,制动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制动管路对整车制动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商用车整车制动系统的管路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材料的制动管路进行了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动管路对整车制动系统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整车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找出了因制动管路的原因对整车制动的影响。并采取措施解决了整车制动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装备机械式电子制动系统(EMB,Electronic Mechanical Brake System)的挂车的制动性能特性与常规制动系统性能有很大区别,EMB系统具有响应时间短,制动效能高的特点,结合EMB制动系统的制动性能,搭建制动性能测试平台,对装备EMB系统的单轴和双轴挂车进行试验,从制动效能与制动协调性2个方面对装备EMB系统的挂车整车制动性能进行评价,分析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减速度、制动力和制动距离的变化情况;并依据大量试验数据对比EMB系统与常规制动系统,验证EMB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最优滑移率的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控制模块;通过分析控制系统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选择最优控制参数进行整车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附着系数利用率较好地符合国家制动系统测试标准,验证了基于最优滑移率的ABS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