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1996年1-9月微型汽车市场的运行特征,并其全年市场需求进行了估计;然后分析了1997年的宏观经济工用增长率法,产品市场集成法、二次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分别对1997的微型汽车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再用二项式系数展开法进行综合最后就1997年躲开汽车市场竞争2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我国微车1984-1994年市场发展状况,阐述了其市场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采用二次曲线和指数曲等增长曲线对我国微车“九五”期间的市场需求进行组合预测;文章最后针对我国微车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为促进微车市场健康发展,逐步向国际市场靠扰,提出我国微车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国家政府等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华汽摩配》2009,(7):56-56
今年,微车市场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一个是产品结构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态势;另一个是竞争格局开始改变。  相似文献   

4.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微车产品已经成为整个汽车产业中最具有实力和国外产品竞争,并能开创出口局面的产品。在中国进入WTO的前夕,探讨微车行业的成功经验及教训,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7年,轻型车行业未能止住下滑趋势,仍处于惯性探谷底的过程中。各个厂家都投入到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之中去,竞争极其激烈。“金杯”、“依维柯”销量大幅增长,“小解放”等销量下滑。1998年,国家的燃油税政策、对农用车管理加大力度等政策都会对轻型汽车行业产生影响。总的来讲,与1997年相比,总体会有发展,但仍落后于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预计轻型货车市场需求量为30万辆;轻型客车市场需求量为2  相似文献   

6.
5月22日,东风集团在武汉宣布:由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小康微型车正式面市。至此,一汽、东风、上汽,国内汽车业三巨头全部杀入微车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微车市场将面临洗牌。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年初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明显升温,其中尤以微车市场为甚,各大主机厂纷纷加大产量,屡创新高,几近火爆。汽车在经过多年的持续增长,特别是2003年高达70%的急增后,2004年进入了调整期,但是2005年一开始微车却又出现了“井喷式”的爆发现象。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微车市场怎么了?微车作为我国的.“国情车”,多年以来一直颇具争议,那么,微车市场究竟还会“火”多久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传统微型客车用户的升级,微车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类新的细分市场--紧凑型MPV。当然,这当中要数上海通用五菱的五菱宏光最为成功,市场占有率有绝对优势。而越来越多的微车厂家意识到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前景,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紧凑型MPV产品,这当中有一新来者-开瑞K50,并且,我也认为,它的轿车化设计和使用是其在这一细分领域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微型汽车产品的开发如同任何一个工业产品一样必须立足市场,围绕市场需求转,并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始终坚持微车的基本特征和产品的优势,才能得以市场更好的回报。 首先必须坚持与发挥微车机动灵活、油耗低、价格廉、经济实用的优势与特点,坚持产品符合国情与广大中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的中国车市在经历了2002年的“井喷”之后.更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发展的现状。车市战火由10万元家用轿车燃烧到中高级轿车.“SUV”车再到微型轿车市场。于是,有煤体将2003年称为”SUV”元年。如果照此说法总结2003年的中国车市.面对沉寂了几年之久的微车市场.再看今年由路宝.QQ.爱迪尔和SPARK引领的微车蜕变革新以及因此而掀起的市场风云.我更愿意给2003年冠以“微车新生”年.将SPARK上市的12月8日称为“微车复活节”。  相似文献   

11.
向生寅 《长安科技》1998,4(2):38-38
商战无情,智者取胜。面对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长安汽车公司的决策者们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奇招、新招迭出……。京城“1818”运行,受到共和国总理的关注,“特别运行”掀起微车市场的巨大的波澜。  相似文献   

12.
长安星光4500新经济商用车是长安汽车2009年的战略产品,在长安微车产品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年以来已经实现销售突破5000辆,供不应求。目前,星光4500市场表现与战略地位相符,在终端的销售随着铺货的增加出现了逐月高速增长的势头,每月的增长率都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丁厚平 《长安科技》1995,1(3):10-16
我国微型汽车于七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作为补充车型开始研制,后来得以迅速发展,94年占全国汽车1/5的比例。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微型汽车的三个发展历程,并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我国微车的发展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然后分析了我国微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我国微车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我国微车应向集团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及对新一代微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钟东 《上海汽车》1998,(1):6-11
本文分析了1997年中国轻型市场的概貌及与轻型车相关的一些情况,并推测了1998年轻型车竞争要点和市场走势估计。  相似文献   

15.
汇总了专家对1997年我国汽车市场总体形势判断、对1998年汽车市场的定性判断、我国汽车需求增长点的分析、汽车市场的定量预测、用户结构预测、价格形势的判断、竞争方式的判断、汽车行业效益的预测等的结果,并作简要分析。专家预测1998年我国汽车总需求量为166万辆、产量为167万辆、进口量为5.34万辆;1998年我国汽车市场将继续在复苏期内运行,会比1997年有所好转,将是稳中趋升。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国家多项相关汽车政策的出台,曾被市场遗忘于角落的微车终于在全球节能趋势及适应我国国情发展的呼声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微车终于也可以车市里大露其脸并且酒向微车的阳光似乎也越来越强烈,迎向前的是微车奖在一片利好环境(政策,受关注程度,节能趋势)中谋求“车微志不微,小车大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传统微车持续走低,而新型微客(低端经济型MPV)逆势上扬,这说明用户需求正在发生改变。2014年,这种情况还将继续加剧,低端经济型MPV将进一步压缩传统微车市场,而且微车"新型化"和"升级化"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1月中旬以来,北京汽车市场上微型汽车的销售红火,几个汽车交易市场里,4年多以前的排队缴款、排队提车现象重又出现。令汽车业内外人士叹为观止。几大微车生产厂为在京城争夺各自的市场份额,迭出新招、奇招形成了微车大战,几个月以来,角逐与鏖战京城的激烈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火爆京城的微车市场,给全国仍处于低谷的汽车市场,吹起了几股清风,也为乍暖还寒的汽车市场射进了几缕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19.
王兴杰 《长安科技》1999,5(4):44-47
本文就上海地区微车销售状况进行种种分析,及如何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以增加销售数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家环保总局已拟文规定“最迟在5月1日之前,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禁止销售装配化油器的6座以下、总质量在2.5t以下的汽车”。此文虽待国家经贸委审批,是否会如期执行尚未确定,但对汽车企业已引起了极大的冲击和反响,对微型汽车生产企业造成的振动尤为强烈。一个严峻的重大问题摆在了微车企业面前:微车企业会不会被“洗牌”?微车在我国汽车市场上是否将被“封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