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国内清筛机作业时,污土带经常发生碰倒接触网支柱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清筛机污土传送带自动避障系统.该系统用激光和超声波两种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对障碍物进行检测,采用自主研发的污土带转角传感器对污土带位置进行测量,用 DSPIC30F601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提出了避障算法,通过设计的相关软件,结合数字图像监控技术,辅助清筛机驾驶员实现避障操作,提高了系统的交互性,此系统解决了清筛机污土带安全生产避障问题,使用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BS-1200型边坡清筛机在夜间、雾天、灰尘大等视野不好的工况下作业时,污土带可能无法及时避让而碰撞到接触网支柱,影响作业安全。为此,研制了一套边坡清筛机污土带避撞辅助安全装置。该装置采用基于电子标签标识障碍物位置的无线测距技术获取障碍物的位置,并结合污土带转角传感器数据和视频图像,经软件处理后发出语音提示或声光报警信息,提示操作人员及时避让。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便,能实现障碍接近报警和自动停车,不受灰尘等环境因素影响,满足现场作业需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用于清筛机污土输送装置的自动避障系统。该系统用集成的超声波传感器组作为非接触测量器件,增加了覆盖区域,用PICl6F876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件,提出区域判定的避障算法,并进行了相关的软件设计。该系统具有性能可靠、速度快、性价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四轴配砟整形车的自动避障系统,系统用高速激光传感器作为非接触测量器件.该激光传感器可在180°范围的区域扫描,可以实现障碍检测的功能.结合工控机系统实现了自动避障的功能.该系统具有性能可靠、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了一种新型的配砟车辅助避障系统,该系统可实现作业时对前方障碍物加以规避及作业后对道床轮廓予以检测,其采用了传感器测量技术、AD采集技术、非接触测量技术及可视化人机界面,既能实时采集障碍物信息,又可结合侧犁外伸参数对车辆前方的障碍物进行智能判断并记录相关信息。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精度高,性能稳定,简单易用。  相似文献   

6.
邵维 《铁道建筑技术》2008,(Z1):319-321
介绍和分析了负载敏感技术的原理以及采用该原理研制的负载敏感元件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并以SRM80全断面枕底清筛污土输送带驱动液压系统为例,对该技术在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上的运用做了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目前对带垫层的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理论的研究不够完善和为了满足工程实际中桩土应力比计算的需要,从单元变形模式出发,综合考虑桩体的负摩擦阻力、桩顶刺入垫层和桩端刺入持力层的情况,并将土层按等沉面的位置分为上下两层土体,采用简化和收敛的方法,导出带垫层的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公式.运用该方法对桩长为6.8~7.6 m的CFIG桩复合地基进行计算得到的等沉面位置位于距桩底0.6~0.7的桩长处,应力比值在14~19.计算值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计算方法能满足实际工程计算的需要,适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计算.运用该分析方法对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选择合理的桩间距、桩径、桩长和垫层材料能充分发挥CFI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南京地铁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带压进仓的具体情况,通过采取带压进仓压力计算、现场试验压力确定以及实施过程,成功地解决了土压平衡盾构进行带压进仓作业,了解掘进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等技术难点.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为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带压进仓的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现场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桩土应力比是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时的重要控制参数.根据公路路基现场试验的实测数据,分析带格栅褥垫层不同位置处搅拌桩桩顶及桩间土的应力变化、桩顶和桩间土的沉降规律,总结了路堤施工过程荷载的传递规律,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下车站需及时排除车站内雨污废水以确保地铁安全运营.传统排水系统需设置集水坑和提升设备,雨污废水布置位置点位多,系统复杂;车站主废水泵房和区间废水泵房设置位置低,受地下水位影响土建施工难度大,与市政接口较多且不易协调;此外,传统排水还存在密闭性较差的问题.针对真空排水系统在地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系统集成,对地铁地下车站中央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对全地下车站雨污废水系统进行整合,采用中央控制,集中排放.  相似文献   

11.
根据真空管道系统污物输送机理和技术,结合铁路旅客列车密闭式厕所真空卸污的特点,对旅客列车真空卸污管道系统的布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卸污系统真空中心一般应布置在卸污线的中间位置,并宜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式;卸污管道纵断面应布置成“锯齿形”。  相似文献   

12.
铁路某车站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某车站增设固定式真空卸污系统,主要解决车站列车卸污作业问题。测试某车站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性能,主要验证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车站运营列车进站后,测试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卸污作业耗时,包括单个污物箱清空时间与整列车所有污物箱清空时间,同时记录真空机组运行情况,并分析试验数据。数据分析显示该车站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对两列车卸污作业耗时均小于40 min,具备高效、快捷完成列车卸污作业的能力,该系统可以在类似大型铁路枢纽推广。  相似文献   

13.
动车组在高级修解编后需要借助公铁两用牵引机车推送至不同检修库股道,为保证现场作业安全,解决驾驶视野盲区、调车通信不畅、无法主动避障及信号机人工识别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研发一套适用于动车组高级修现场的调车安全防护装置,通过搭建专用网络和导航基站,绘制高级修基地底图,并利用远程控制、图像分析识别、遥感与地理信息等技术,实现盲区识别、行车避障、位置管控、信号机自动识别等主要功能。该装置经过实际运用检验,可提高调车效率,减少现场作业人员,强化调度中心与现场的联络通信,极大提升调车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污废水处理设计及环评项目实例,系统梳理了该类项目污废水产生环节、污废水产生量、污废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置等相关工作。针对污废水处理工艺及污废水达标论证、市政配套可依托性、地下水影响分析、含油污泥处置等问题,提出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上海站增设真空卸污系统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站采用的真空卸污系统为国内首例在车站使用的固定式地面卸污系统.特别是针对既有车站的复杂情况并且保证运营正常的情况下增加该卸污系统,解决了基层单位的实际问题,满足了铁路提速的要求,体现了科研为生产服务的理念,同时也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节能环保.该系统由真空凸轮泵机组、盘绕式真空卸污单元、真空管道等组成.其特点为真空抽吸,压力排放,污物通过机组直抽直排.该系统自2007年7月1日投入使用以来,在不影响使用的条件下先后完成了4次改造,保障了运输整备需要.  相似文献   

16.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安全工作评价系统是科学、公正地评价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安全工作质量的系统.分析了Java语言MVC应用模型的优点,并利用该应用模型实现了系统的Java设计方案.现场测试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综合利用加筋土技术的工程进行现场测试,着重研究了反映加筋土地基工作性能的诸多指标(如竖向土压力、筋带内力、沉降特性、非加筋区地表运动)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加载对以上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大荣  吴芳美 《铁道学报》2001,23(Z1):46-49
文章介绍了铁路机车信号设备分析系统的研制背景,重点描述系统功能、软件结构和研究的技术关键.该系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机车信号的分析和故障诊断及定位中.且经过现场多次试验,分析系统性能稳定,通用性强.实践表明,该系统不仅有助于分析目前已投入现场使用的机车信号,消除故障隐患,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行车安全,而且为今后发展高速铁路的以机车信号为主体的信号系统提供了一项基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桥梁施工培训的现状,提出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桥梁现场施工人员培训。研究和设计桥梁施工三维仿真培训系统,介绍该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特点,并且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实验结果表明,桥梁施工三维仿真培训系统能对桥梁现场的施工操作和安全事故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使培训不受天气等恶劣环境的影响。缩短培训时间。节省培训费用。桥梁施工操作人员通过在该仿真培训系统上的演练,有利于快速掌握桥梁施工的工艺流程,积累施工操作经验,对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旅客列车密闭厕所真空卸污管道系统设计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真空管道系统污物输送机理,建立旅客列车密闭厕所真空卸污管道系统流量计算模式,并对卸污进气量、卸污口位置、真空站抽升速率与摩擦阻力压力损失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真空卸污管道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