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骅港处于淤泥粉砂质海岸,年回淤量大,采用非自航式挖泥船进行泊位清淤,施工船舶落实困难,费用高。采用小型耙吸挖泥船进行泊位清淤,有效解决了黄骅港泊位清淤的困难,而且比采用绞吸挖泥船节省费用约50%以上,同时实现了和生产船舶零干扰。探索出了淤泥粉砂质海岸泊位清淤最经济、便捷、无干扰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某疏浚工程为例,并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所具备的体积大、吃水深且不适用于浅窄行当清淤施工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耙吸挖泥船在本次浅窄航道挖泥疏浚方面应用的分析。根据对待清淤航道水深条件、潮汐特征、船舶性能等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富余水深及上线的控制,既突破了浅窄航道应用耙吸挖泥船清淤施工的技术瓶颈,又达到了拓展清淤区段长度和施工工作面以及确保清淤船机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由于遭遇异常淤积,且清淤施工条件特殊,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非常高,为此应用专用清淤船舶,通过现场"模拟操练"试验、优化布点方式等风险管控有效措施,最终取得圆满成功。文中对清淤作业条件、风险分析及应对、实施过程做了详细介绍,以期能对今后类似极端条件下的高精度清淤施工作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雨  王明亮 《机电设备》2014,31(5):53-55
为完成某港沉箱出运任务,根据预制场码头轨距、标高等参数对船舶进行相应改造.在船舶不上坞的情况下,这使得船舶性能和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缩短了改造工期,节约了改造成本,圆满完成沉箱出运任务.  相似文献   

5.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明渠临时通航问题,基于数学模型及实船试验,研究施工明渠局部疏浚淤积后船舶临时通航的水流条件及船舶试航情况。数学模型模拟了施工明渠局部清淤形成的临时航道的水深及流速,均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不同吨级船舶装载及空载条件下,试验的实船可安全上下行通过龙溪口施工明渠临时航道,为枢纽建设过程临时航道通航范围及尺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绞吸挖泥船在清淤过程中挖深不足的问题和环保施工的要求,对绞吸挖泥船进行适应性改造,具体为将绞吸挖泥船前端绞刀挖掘设备更换为环保清淤设备,实现了绞吸挖泥船的环保清淤功能。为了增加清淤设备的灵活操作性能,开发了一种新型清淤设备,位于桥架和清淤吸头之间。针对水平悬挂、36 m挖深和40 m挖深3种工况,对清淤设备关键部件进行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关键部件最大应力为84.2 MPa、最大变形为2.5 mm,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优化后关键部件符合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在不扰动已经铺设完成的碎石基床条件下,实现水下高精度清除回淤物的装备及方法的设计思路,得出了在风、浪、流条件下,清淤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并结合工程情况找出了影响基床面清淤施工的关键参数。在外海深水条件下风、浪、流作用下,不扰动已铺设沉管碎石基床面的条件下,进行了基床面水下高精度快速清淤施工。为大型沉管碎石基床清淤施工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海底隧道建设的兴起,对海底软基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DCM(Deep Cement Mixing)施工船舶,即海上深层水泥搅拌船舶,在国际上使用比较普遍,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提高深层水泥搅拌船的适用性,对桩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可整体调节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调节桩架的之间的间隔距离,桩架的高度,以适应不同海底软基处理施工参数。降低对船舶的改造成本,缩短进入施工现场前的准备工作时间,提高DCM施工船舶施工适应能力与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根据上级对津航浚221(222)船进行加大挖深技术改造的要求,我们先后开展了针对该船的改造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工作,津航浚221船已于2005年4月在中国港湾天津船舶有限公司改造完工,目前船舶施工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0.
刘国娜 《船舶》2013,24(3):22-25
介绍了非自航开体泥驳改造为自航泥驳的改造方案、图纸审核和改造技术要点,以及改造后的船舶技术性能与施工使用效果。实船证明,改造后的驳船整体性能优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仅节省船舶建造费用及配套拖轮费用,也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并且由于施工时无需被拖带,有效提升了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简述葛洲坝船闸运行以来,在闸室及下闸首一带泥沙淤积状况,清淤施工时水域边界条件的要求及清淤施工方法的选择,并对今后清淤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奇  陈立  许辉  黄卫刚 《船海工程》2013,(5):6-9,15
针对船舶概念设计阶段船型参数优化问题,根据快速性、操纵性、舱容衡准及基于经验公式建立船舶优化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的非支配解排序的多目标进化算法(NSGA-Ⅱ),以推进系统总效率、舰船经验系数、相对回转直径及船舶造价4个参数为优化目标,选取若干设计变量,对50 000 DWT油船进行多目标优化.数值算例表明,改进的非支配解排序的多目标进化算法能够有效、客观地选择合理的船舶主尺度参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现有船舶冷却系统的现状分析,着重介绍了船舶冷却水泵变频节能原理及系统控制方案.对现有船舶海、淡水冷却水泵分别进行变频节能改造,实现降低使用功率的目的.与改造前的航行、停泊工况比较,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冷却水泵节能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环保疏浚底泥中会混杂有害的污染物,传统清淤绞刀产生的扰动效应会导致污染源扩散、清淤效果变差,因此国内环保清淤工程迫切需要适合施工要求的环保型清淤机具.采用理论研究与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一款环保型清淤绞刀.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工况下机具的结构变形和应力情况,对机具进行轻量化优化.研究表明:1)新型环保清淤绞刀...  相似文献   

15.
<正>4月9日,机务管理船载系统改造工程于长江九江航道处"宁道标406"、"宁道趸40"轮正式开工。本次施工的内容为对机动船舶机舱及远程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趸船安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非主力在用机动船舶船位自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数字机务系统是数字航道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远程状态监控系统、船舶维护保养系统、设备分级管理系统、船舶资料库系统、船舶视  相似文献   

16.
目前信标机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管制、无线电导航、导弹制导、外弹道测量、卫星测轨等多方面领域,具有定位精度高,方位信息实时更新等优点。本技术依托于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三标段进行应用,清淤换填区内需进行超大体量抛石形成机场跑道区、平滑区,施工区内最高峰时期抛石船舶高达24艘同时作业,若采用定位方驳定位抛石,施工定位所需时间较长,施工效率低,出现施工区域内船舶航行阻塞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引进信标机定位技术,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大幅提高定位效率,解决了船舶排队等待定位抛石等难题。本文主要对信标机技术与水上抛石施工结合应用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船舶在随机纵浪中参数激励横摇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在纵浪中参数激励横摇运动的稳定性对船舶的航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文章研究了船舶在随机纵浪中的主共振响应及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将随机参数激励项考虑为一窄带随机过程,建立了简化的船舶在随机纵浪中参数激励横摇线性模型,用多尺度法分离了系统的快速项,求出了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和稳态概率密度,由最大Lyapunov指数得到了系统零解稳定的条件.研究表明,船舶的阻尼、随机波浪的中心频率及带宽和随机参数激励幅值等对船舶在随机纵浪中参数激励横摇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肖波 《珠江水运》2022,(3):75-79
中小河道的淤泥沉积问题比较常见,淤泥问题若长时间得不到处理,将直接影响河道的抗灾性能.通过开展河道清淤治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河道自身的防洪灌溉能力.本文以一个清淤及底泥处置的工程为例,介绍了环保绞吸清淤船的清淤方法.该环保清淤工艺主要是定制并改换环保绞刀头、同型号绞吸式挖泥船串联施工等.该工艺在环保清淤工程中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19.
受自然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运营过程中的航道每年都会产生回淤现象,当回淤程度影响通航安全或航道正常通航时,必须进行清淤。为减小营运损失,往往通过边通航边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期间,疏浚挖泥船需占用航道半幅通航水域,减小航道的有效通航宽度,使得航道交通密度变大,且工程船舶进出施工水域会与航行船舶发生交会,绞吸式挖泥船需铺设管线作业,施工侧作业期间禁止通航,迫使渔船和小型船舶改变习惯航路,对营运航道的通航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驾引人员瞭望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有限的通航空间使对避让和船舶机动性能均受到限制,文章通过射阳港进港航道施工实践,提出了疏浚施工过程中保障航道通行的一些措施,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了施工期间航道的安全正常运营,为类似施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夏国光  尤乐 《水运工程》2011,(3):173-176
在某预制场造船基地改造工程中,船舶下水滑道采用了水下现浇模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船舶下水方式为气囊滚动式下水。为保证船舶顺利下水,滑道的坡度及平整度是工程施工的控制重点。在以往的工程中,水下现浇模袋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护坡工程,对坡度及平整度的要求低于船舶下水滑道。针对水下现浇模袋混凝土和船舶下水滑道的特点,此工程在基床整平、模袋加工、模袋铺设和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细节进行了把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