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AL)与胃烟性白血病(SAL)低原始细胞性白血病(OBL)及MDS的异同点,提出HAL的诊断标准:①初诊病例骨髓呈灶性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原+早(幼)≥本系细胞30%;②骨髓活检印片有核细胞增生亦呈减低现象,病理切片示造血组织减少。应取消SAL及OBL的命名,以防止分类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伴多浆膜腔积液者较少,而同时伴有原粒细胞瘤者更为少见,我们曾遇一例,在砚察过程中曾误诊为结核,类白血病样反应及淋巴瘤等,因其较为特殊,故予以报导。病例介绍. 患者姬××,男性、24岁、工人,住院号100734,于1976年7月12日以发热,轻咳、左胸痛,气短一月主诉入院。一月前无原因发热,不畏寒,继则轻咳,左侧胸痛,病情逐渐增重,嗣后更有气短,不能平卧,半月前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积液”而收住院。给  相似文献   

3.
<正> 慢性中性粒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简称CNL,是一种少见的白血病。国外曾报道30余例。国内近几年亦报道30余例。我院最近又收治一例,并做了骨髓CFu—Gm现在报告如下: 刘某,男,65岁,农民,河南籍。以左上腹包块二年、加重四个月之主诉于1986年9月15日入院。患者二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包块约肋缘下三横指,不影响劳动,未引起重视,一年前曾在开封市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浆细胞疾病 ,常规疗效差 ,最近我们应用反应停加联合化疗成功治疗 1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 患者 ,女 ,3 4岁 ,因头晕、乏力 2月 ,发热 1天于 2 0 0 2年 3月 4日入院。查体 :体温 3 9℃ ,重度贫血貌 ,胸骨压痛阳性 ,心肺阴性 ,肝肋下 1cm ,脾肋下 3cm。血常规检查 :Hb 43g·L-1,WBC 7.4× 10 9·L-1,浆细胞0 .74,血小板 3 1× 10 9·L-1。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为 0 .81,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78.1g·L-1。头颅X线片示 :溶骨性损害 ,诊断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5.
<正> 内翻性Meckel憩室引起的成人慢性肠套叠文献报道少见,作者在外检中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63岁.以“右下腹痛、稀便两月、发现右下腹包块一周”之主诉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收住入院. 查体:体温37.5℃,发育营养可.心肺无异常.腹软,腹痛发作时可见肠型,右下腹可触及8cm×6cm大的包块,质中、压痛阳性,活动度可,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RBC3.7×10~(12)/L,WBC 14×10~9/L,中性86%.B  相似文献   

6.
<正> 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极少见,仅占骨恶性瘤的5.4%,淋巴瘤首发于骨者只有1~4%。我科近10年来收治2例:一例为12岁女性,以左上牙痛、左下颌肿胀一年之主诉入院。体检左下颌呈13×10×8厘米之肿块,质硬、皮肤暗红、固定。左颈触及数  相似文献   

7.
<正> 舌体胚胎囊肿(衬里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甚为少见,国内未见文献报道。我院遇到一例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苏××,男,31岁,教师,住院号109207,于1979年元月15日入院。患者十年前发现舌体部开始肿大,肿物慢慢增长,时有疼痛,每经消炎好转,说话逐渐  相似文献   

8.
文献报导某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称急淋)患者在急淋典型改变以前呈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等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征象(1),此变化具有对激素良好反应,“再障”可很快缓解,但多于半年内呈现典型急淋变化等特点,Bernarrd曾观察到  相似文献   

9.
<正> 双白蛋白血症是一种家族性血清蛋白异常,与遗传有关,极少见。1991年3月我们发现一例慢泳型双白蛋白,现报告如下: 患者张某,女,21岁,陕西凤翔县人。因贫血来我院门诊就诊。血象Hb 70g/L、RBC 2.2×10~(12)/L,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女,63岁。因劳力性心慌、气短1年加重1周于1991年10月15日入院。查体:血压13.3/9.3kPa(100/70mmHg)。半卧位、颈静脉怒张、两肺下闻及湿性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00次/min,律齐、心音低、心尖区闻及收缩期Ⅱ级吹风样杂音。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经超声心动图及x-线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Ⅳ级心功能。住院期曾2次因服用江苏省常州制药厂生产的巯甲丙脯酸(Captopril-CPT)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使用"氟达拉滨+马利兰(Flud+Bu)"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患者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型)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急非淋白血病1例.预处理方案包括氟达拉滨30mg/(m2·d)×4d,注射用马利兰3.2mg/(kg·d)×2~4d;非血缘移植患者加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5mg/(kg·d)×3d;供者为其HLA配型相合的同胞或非血缘;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合计CD34+细胞3.0~8.03×106/kg(平均4.29×106/kg),单个核细胞6.74~13.51×108/kg(平均9.01×108/kg);采用"环孢霉素+短疗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预处理相关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重建造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STR-DNA证实均为完全供者植入;1例急淋L2患者在移植后早期(<30d)白血病复发导致死亡,其余5例患者随访8~20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均存活,至今无白血病复发.结论 "氟达拉滨+马利兰"预处理方案移植相关并发症轻,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远期疗效尚待评估.  相似文献   

12.
<正> 我科从1989年10月~1990年3月收治急性再障3例,其中肝炎后再障2例,采用大剂量强的松龙(6-mepr)治疗,收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12岁,有肝炎接触史,入院前病程5个月;例2,女,6岁,其父患乙型肝炎,入院前病程半个月。以上2例乙肝系列检查HBsAg、HBeAg、PHSAR 3项+,诊断为肝炎后再障,SAA-I。例3,男,  相似文献   

13.
<正> 胎盘植入是一种较严重、少见的分娩期并发症。中孕期胎盘植入更为少见,易被忽略。患者女,34岁,农民.因停经6月,要求引产住院。8年前足月顺产1次,7年前中孕引产1次。人工流产4次。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宫底25cm,胎心132次/min。入院后4d常规消毒下放应用水囊引产,水囊中注入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一例男性,30岁,因寒战.发热、牙龈肿胀、溃疡形成,疼痛、全身淋巴结肿大45天,用抗生素、强的松等治疗无效入院。因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结果为反应性增生,而误诊为龈口炎、败血症、住院14天因颅内出血死亡。结合文献讨论了口腔软组织淋巴瘤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和误诊教训。  相似文献   

15.
<正> 男性,54岁,1987年5月22日入院。患者于1971年6月出现多汗、心慌、急躁、消瘦,体重下降5kg,眼球外突,未曾诊治。1972年8月出现发作性四肢麻痹无力,每2~3dl次,多在夜间发作,无明显诱因,每次持续3~5h后缓解。发作时测血清钾3.41mmol/L,心电图符合低血改变。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激发试验阳性。BMR+35%,I~(131)吸收率24h为53.31%,符合甲状腺吸碘功能亢进。应用抗甲状腺素药物及氯化钾治疗缓  相似文献   

16.
<正>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可出现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急停)。现就我院1982年~1991年6例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17岁~40岁,ANLL-M_(2a)2例,M_(5a)1例,ALL 2例,CML 1例。急停发生于HOAP诱导缓解化疗2例,HOAP巩  相似文献   

17.
<正> 胰腺结核十分少见,国内曾报告3例,本院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薛××,女,26岁,住院号11689,1982年9月6日入院,患者自称6年前(即1977年)冬季开始感觉上腹部不适无明显原因,饮食减退,消瘦、乏力、反酸、倒气、不发烧,时有畏寒,此后经常在饭前,饭后上腹痛,偶而在夜间发生,近期加重。消化  相似文献   

18.
<正>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是临床上少见的畸形。1841年由ott氏首先描述。国内胡氏(63年)、张氏(63年)、徐氏(64年)先后报告20例。近年来未见新病例报导。作者于75年至78年观察到三例,两例手术矫正。现报导如下: 例一:患者乔某,男,18岁。住院号6658。于78年8月以出生后全身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不能站立行走17年主诉入院。挛缩日渐加重,到就诊时患者不能站立,只能爬行。患者第  相似文献   

19.
<正> 慢性低血压,又称特发性低血压,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治疗方法欠佳。用单味五加治疗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于下。临床资料选择坐位右肱动脉血压低于12/8kPa,伴头昏、乏力等症状者。排除症状性体位性低血压。男5例,女61例。年龄17~53岁,中医辨证:心脾气虚40例,其它证型26例。治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分别服倒卵叶五加(Acanthopanax obvatus Hoc)和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 et Maxim)Harms]冲剂,每包含浸膏分别为1.35g和0.68g2包/d,两次服,共20天。上药均由陕西中药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均<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 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纯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或P<0.05);在2.5∶1~20∶1的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统计学意义,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