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燕 《中国船检》2011,(12):76-78
海上救助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全球海事界的地位。中国救捞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作为国家应急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海域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海上应急抢险打捞、海上消防、溢油污染清除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使命,代表我国政府履行海上搜寻救助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赋予的国际义务。一次次大风浪中的救助,一次次应急抢险打捞,中国救捞人用他们的忠诚、热血和专业能力化险为夷,保障了海上人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航海技术》2006,(5):F0004-F0004
交通部烟台打捞局成立于1974年,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救捞和海洋工程公司之一,主要担负着中国北部海域、港口航道的非人命救助,沉船沉物及遇险航空器打捞,海上溢油清除等职责。  相似文献   

3.
《航海》2006,(4):F0004-F0004
中国救捞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生、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对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多项使命,并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从边协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4.
朱绍凡 《世界海运》2020,43(3):31-35
海上救助打捞行业是高危行业,为更好地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必须确保自身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安全生产监管的治本之策,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在救助打捞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防线关口前移,强化预防预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够保障救助打捞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救助打捞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就救助打捞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给出一些建议,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救捞体制改革完成后,交通部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实行了动态待命值班制度,建立厂海空立体救助体系,提高了海上人命救助效率,并且已经从海上逐渐延伸到内水。海上专业队伍抢险打捞成绩斐然。国家专业海上救助、打捞队伍已经成为国家应急反应机制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必将进一步繁荣。但随着海上船舶的大型化、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救捞事业是党和国家构筑的海上德政工程,以救助人命、保护环境、服务社会、保障安全为宗旨,突出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执政为民的理念。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救助打捞队伍,承担着海上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等重要使命,是海上德政工程的重要践行者之一。救捞事业诞生以来,几经重大海难的考验和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履行救助打捞职责,有效保障海上生命财产安全,文中通过对近年来救助打捞行业重大风险点分析梳理,总结提炼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沉船打捞是海上救助的难点,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沉船事件,使国家和相关主管机构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因此国家大力提高救助装备配备水平,从事沉船打捞行业的企业与专家不断增加研发力度,努力提升打捞技术和开发更为先进的打捞装备。本文介绍了当前的沉船打捞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针对当前研究方向提出了未来沉船打捞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邓新建  杨慧 《珠江水运》2011,(20):46-47
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面积已累计达到5500多平方公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频发,赔偿范围如何确定?传统的海上救助报酬体系以获救财产为中心,在现代社会对海上污染零容忍的今天,如何从法律层面实现以环境救助的理念变革?近日,在由中国海商法协会救助打捞法律专业委员会与海运法规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广州海事法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海上救助与油污损害赔偿法律研讨会上,海洋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成了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水上消防》2014,(3):40-41
2014年4月18日,马航失联客机搜寻打捞相关技术专家研讨会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50余位专家围绕海上遇险目标快速搜寻和深水打捞两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研讨会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主办、大连海事大学承办。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部救助打捞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救捞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救助和打捞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沿海立体救助体系的建立和救助船舶动态待命制度,大大提高了救助反应速度和救助效果.但是与最快速、最科学、最有效的救助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对海上搜救工作的总体要求,提高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以保证人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沈华国  汪莉娜 《世界海运》2009,32(11):62-65
海难救助和沉船打捞清除(下文简称“打捞清除”)都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水域,是一种古老的海上实践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维护航运安全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中人们常常难以对二者作出正确的界定,从而导致对相关制度的混淆。要正确区分二者,除了认识二者的区别外,还应看到二者具有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肖克平 《水运管理》2021,(3):4-6,13
1救捞系统是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中坚力量我国海上应急救援力量包括救捞系统(1)专业队伍,海事、港航公安、渔政、公安水上执法等救援队伍,以及应急救援志愿者等,过往商船、渔船也有义务参与海上应急救援行动。救捞系统是我国唯一的国家海上应急救捞专业力量,具有执行空中、水上水下立体救助任务和应急抢险打捞任务的综合能力,最危险、最紧迫、最艰巨的海上救助打捞任务大多是由救捞系统专业队伍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加强救助打捞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救助打捞发展目标是在我国管辖内海域基本建立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救助打捞体系,具备快速高效应对群体性人命遇险、大规模溢油和危化品污染、大吨位沉船等重特大事件的能力,同时具备深海、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船检》2009,(9):65-66
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亚洲最大打捞起重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七O八所设计,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船体总长174.85米,宽48米,吊臂臂架长109米,最大起重能力4000吨。它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巨型设备的空白,同时也为我国开发海上油气函和海上打捞救助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型保驾护航设备。  相似文献   

16.
要想弄清《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与《1989年国际救助打捞公约》的关系,首先必须弄请这两个公约的宗旨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围绕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和抢险打捞、特殊政治军事保障任务等救助打捞核心业务,面向我国管辖海域内的救助、打捞、飞行三大业务领域,以支撑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的加快构建为最终目的,从运行监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数据资源、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对中国救助打捞2015—2020年通信及信息化能力建设进行规划研究,提出规划水平年内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对远期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70年来,中国海上搜救事业砥砺前行,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变革,加强专业救助力量和法制建设,完善搜救协调指挥系统和运作机制。一张张海上搜救现场图片,定格了海上搜救工作的瞬间,也见证着中国海上搜救事业的发展。早期探索颁布《海上救护方案》新中国建立初期,交通部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支援解放战争和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1951年8月,中国人民打捞公司(后改名"上海打捞工程局")在上海成立,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事》2006,(9):1-1
8月31日,交通部海事局党委书记梁晓安到沙埕港一线,慰问现场海事、打捞、救助工作人员。他指出,海事部门在“桑美”超强台风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在抢险救灾中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海上搜救、航道清障和沉船打捞工作,为受灾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南天龙”号——万吨级海洋起重救助打捞工程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子荣 《船舶》1993,(5):1-7
“南天龙”号万吨级海洋起重救助打捞工程船是最近设计制造获得成功的一艘多功能船舶。本文介绍了它的性能,船型和各项设备的主要情况,尤其对关键设备--大型海上起重机等重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