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北京至承德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实践为研究背景,在隧道围岩动态地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常规的围岩位移监测、应力监测,以及现场点荷载试验,及时的得到了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化综合信息。围岩位移与应力等监测信息为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是隧道信息化施工、设计的重要手段,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施工阶段围岩类别的定量评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大量的实地观测数据和数量化理论,根据围岩的完整性评价指标,并考虑岩层处的 地下水的状况以及应力场,提出了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的定量评定方法、建立了围岩类别判定系数的确定方法,从而导出了隧道围岩类别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汕湛高速公路东岭隧道为特长山岭隧道,单洞最大长度4 248 m,最大埋深超过300 m,隧道长度在广东省高速公路中排名第三,地质条件复杂。通过运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水文地质试验、室内试验和现场抽水试验、地应力测试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隧道围岩级别,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及修正值[BQ],详细划分了隧道围岩级别。  相似文献   

4.
软弱岩体分类及其变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软弱岩体中起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将软弱岩体分为软弱型、破碎型、软弱破碎型、高应力型和膨胀型等五种。给出了相应的分类指标及其与《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国家标准)中参数Q的对应值,以及不同类型软岩隧道围岩变形定性规律和失稳规律,有助于正确及时地对软弱岩体稳定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赖春华 《交通标准化》2014,(7):88-89,94
通过模拟某软弱围岩隧道留核心土法开挖,分析了隧道拱顶下沉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上弧形导坑开挖后,拱顶下沉速度快;掌子面推进约1倍洞径时,下沉速度变缓;推进约2倍洞径时,下沉速度明显放缓,总下沉量趋于稳定.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吻合,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龙井隧道是忠万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地质复杂,围岩变形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最终变形量大。通过对龙井隧道围岩变形量测资料和掌子面地质素描的比较分析后发现,掌子面有软弱夹层分布时,其变形破坏程度较严重。文章根据龙井隧道开挖以来变形破坏程度最严重的泥灰岩段软弱夹层和围岩的典型组合结构,利用岩石三轴试验仪,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设计了包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试样,根据试样变形破坏特征来解释大变形段围岩变形破坏发展演化过程,根据夹层与围岩的组合结构,建立夹层-围岩的受力模型,借此解释夹层引发围岩大变形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围岩稳定型不足的软弱围岩地段,支护体系是整体施工安全的保证。就软弱围岩的超前支护、预期支护和复合衬砌支护体系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大盘隧道施工围岩量测的运用,简单介绍了围岩量测技术的方法、量测数据的分析及其调整施工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勘察阶段围岩分级的准确率一般为50%,有30%~40%的分级结果相差1~2个级别。如果实际围岩级别比设计阶段预计的差,若不调整围岩级别.施工的支护强度将弱于实际需要值.势必造成不安全.反之如果实际围岩级别比设计阶段预计的好,而仍不调整围岩级别,所付出的支护强度超出实际需要值.势必造成浪费。因此,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对围岩进行动态级别.对隧道设计施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元网络在公路隧道围岩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原理,结合公路隧道围岩判别的工程实际资料,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的有师学习记忆和预测功能,对公路隧道围岩判别预测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预测检验,证明了人工神经元网络在公路隧道围岩判别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以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上坪隧道为背景,根据设计资料对不同条件下的隧道进行工程造价的分析探讨,获得了各级围岩的隧道工程造价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各级围岩的隧道工程造价指标相差较大.本文的分析结论可以为其他同类型项目合理控制隧道工程造价和正确选择深挖路段的建设方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张家口至石家庄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实践为研究背景,在隧道围岩动态地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常规的围岩位移、应力监测以及现场试验,及时得到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化的综合信息,这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彭振宾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7):150-150,152
隧道的防冻研究中,温度是传热学中主要的物理量,也是防冻设计的重要参数。隧道温度场研究影响范围内的围岩及结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过程,是一相变、边界条件复杂的不稳定热导问题。把握寒区隧道围岩及结构温度场的分布,是做好隧道防冻设计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结合朝家山1#隧道围岩塌方工况,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隧道内特殊地质构造是其产生较大变形、坍塌的根本原因,指出隧道地质及围岩岩性复杂性、挤压构造岩体破碎、稳定性差以及破碎硬质岩体的失稳坍塌具有突发性是造成本次塌方的直接原因,并结合施工规范,为以后的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大梁峁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针对水平层状岩体隧道,采用ANSYS数值分析软件将水平泥岩砂岩互层岩体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的方式,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数值试验分析,通过分析围岩塑性区、围岩应力、隧道变形、锚杆轴力、初支及二衬内力,得出施工采用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和水平泥岩砂岩互层隧道围岩变形和初支、二衬应力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八仙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围岩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八仙岩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方法,分析了八仙岩隧道各种结构型式地段典型断面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对围岩变形和应力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云南昆明至玉溪高速山心坡隧道不同类别围岩爆破方法,重点阐明其掏槽、光爆技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年对盾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同时结合沈阳地铁二号线松陵区间盾构施工工程实例,阐述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的影响程度,可为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