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国内外自动过分相装置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动过分相方式不适于高速铁路且存在各种弊端,本文介绍了国外自动过分相的地面转换方式、接触网柱上开关转移方式和车上转换方式,同时还对我国所用的3种自动过分相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建议速度小于160km/h时一般可不考虑自动过分相装置:速度为160-200km/h时可采用地面(磁铁)传感车上自动转换的过分相装置;速度为200-300km/h时自动过分相可采用车载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列车的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客车由100km/h提高到160km/h,货车也由80km/h提高到120km/h,这就对列车制动装置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秦沈客运专线担当牵引任务的电力机车TVM430监控系统,限速值只有160 km/h和120km/h 2种,而我国列车牵引限速有160km/h、140km/h和120km/h 3种的现状,提出研究一种限速值为140km/h的装置作为补充,以满足机车牵引限速的要求.介绍了该限速报警监控仪方案及软硬件组成.基于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动力集中、200km/h的旅客列车对车钩缓冲装置性能的特殊技术要求,针对这些要求,按照成熟可靠的原则对200km/h客车用车钩缓冲装置的技术方案选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于200km/h速度等级电力机车轮盘制动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型式试验及装车考核运用表明,该制动装置能满足200km/h机车对基础制动系统较高的安全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城际高铁各种运行速度下扣件刚度的选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有限元法为基础,将机车车辆和轨道作为一个系统,分别求出运行速度为200 km/h,250 km/h和300 km/h时不同扣件刚度的列车和钢轨的动力性能。并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建议的运行速度为350 km/h时扣件刚度取值25 kN/mm的动力性能比较,找出城际铁路适合运行速度为200 km/h,250 km/h,300 km/h时的扣件刚度。  相似文献   

7.
高速客车转向架设计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鑫 《铁道车辆》2001,39(1):9-11
从转向架的总体外形结构、一二系定位装置及悬挂装置的设计及焊接构架和制动装置的设计等方面总结了长春客车厂250km/h-300km/h转向架设计和试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万向轴驱动装置不单被应用于内燃动车组,更是高速电力机车和电动车组(200 km/h~300 km/h)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文章介绍了万向轴驱动装置在高速列车和电动车组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马来西亚米轨机车C_0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参数,对构架、驱动装置、轮对轴箱、牵引装置、悬挂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等转向架主要部件进行了说明和分析计算。机车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计算和线路动力学试验验证,计算和试验结果都表明该型转向架完全能够满足马来西亚米轨机车货运100 km/h,客运120 km/h工况下对转向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集装箱锁闭装置的发展,论述了我国开行160 km/h集装箱运输专列所应选取的锁闭装置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高速电动车组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外300km/h高速动车组发展动态,认为受关键参数的限制,300km/h的速度是一个重要临界值。在此速度之下,动力集中与动力分散两种方式都能适应;在此速度之上,动力分散为佳。提出我国必须坚持科研开发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试验并巩固200—250km/h电动车组技术的平台上,应向开发300km/h电动车组技术推进。建议对总体方案进行深入比较后,再确立最佳方案为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沿江高速铁路上海至合肥段应采用的速度目标值,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在分析项目客流特征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从相关规划对时间目标值的要求、客流对时间目标值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对时间目标值的要求等方面,研究并确定沿江高铁上海至合肥段的时间目标值宜为2 h内,上海至南京段的时间目标值宜为1.5 h内;进而从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时间目标值的适应性、路网协调性以及经济效益分析4个部分对250,250 km/h预留350,300 km/h(有砟)、300 km/h(无砟)、350 km/h五个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终推荐采用350 km/h的速度目标值方案。研究结论有力地支撑了本项目选择合理的速度目标值方案,同时为整个高标准沿江通道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网络初步形成,对公路客运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原有由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因素组成的传统Logit函数上,加入偏好性因素,构建了改进的Logit函数模型来分析竞争市场分担率。同时,基于运行时速和距离,构建了高速铁路与公路客运市场分担率演变模型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市场总份额和影响因素重要性角度来讲,高速铁路与公路客运市场份额分别为53.32%和46.8%;从不同距离上的竞争演变角度来讲,在高速铁路时速分别为200、250、300、350 km时,高速铁路与公路客运竞争的市场临界点分别为200、150、100、75 km,大于这些临界点时,高速铁路市场份额占优势;小于这些临界点时,公路客运市场份额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某电力机车车体的耐碰撞性能,建立了机车车体非线性有限元碰撞仿真力学模型,并分别对安装和不安装吸能装置的机车车体结构在15,20,36 km/h速度下的碰撞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机车安装吸能装置后,其耐撞性明显提高,能满足设定的各项要求。安装吸能装置后,该机车车体司机室结构不损伤的临界速度为20 km/h。  相似文献   

15.
目前建成的时速200 km的客货共线铁路,在实际运营中一般采用客(动车组)货不见面或降速至160 km/h速度的运营组织方式,因此对于今后类似项目是否还有必要按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建设存在一定争议。通过调研、参考在建及运营项目,结合现行规范、标准及实际运营项目运输经验,对时速160 km、时速160 km(预留200 km)、时速200 km三类方案选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详细汇总和对比分析,提出部分研究思路和实施建议,为后续类似项目速度目标值标准选用提供借鉴。研究结论为:项目初期就应结合项目特点、沿线客货运量需求、相邻路网构成、地形地貌等因素对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确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LS-DYNA大型有限元仿真平台,建立了城际高速铁路高架线路双向会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初步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等速交汇下的高架线路动力响应特点及规律的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单向行车和双向会车对由高架线路振动引起的列车运行舒适度影响不大;在速度为100~500 km/h范围等速双向会车时桥梁跨中垂向挠度大于单向行车时的1.6~2.3倍,且在150 km/h和300 km/h出现了峰值,跨中横向挠度只有单向行车时1/2~4/5,且在400 km/h出现了峰值;2列车交会时轮重减载率略大于单向行车时减载率,而脱轨系数在大部分速度区段明显小于单向行车时脱轨系数。  相似文献   

17.
铁路桥梁承载能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简述结构可靠度指标计算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的基本原理,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时速160、200 km客货共线铁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和时速250、350 km客运专线铁路预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时速160、200、250 km客货共线铁路和时速120 km重载铁路(Z=1.2)道砟桥面简支钢桁梁,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铁路钢-混凝土简支、连续结合梁,时速160 km城际铁路钢管混凝土桁架连续梁等进行了承载能力可靠度指标校准计算,对铁路桥梁承载能力的可靠度指标给出了建议值。  相似文献   

18.
长吉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长吉城际铁路的速度目标值,分析影响速度目标值的相关因素,提出长吉城际铁路应该采用的速度目标值。研究方法:分别从运输需求、运输效率、工程投资和经济效益四方面对200、250、300km/h3个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结合工程建设和运营实际情况,为达到既节省初期工程投资,又为长吉城际的发展延伸预留更好的基础条件,本次研究推荐速度目标值200km/h,远期预留250km/h。  相似文献   

19.
京津城际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京津城际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进行研究,提出了线下250km/h,线上250km/h,及线下350km/h,线上分别为300、250、200km/h四种速度目标值方案,通过线路走向、社会经济效益及投资、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方案比选研究,指出线下350km/h、线上300km/h为最佳速度目标值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