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介绍我国集装箱中心站移动接触网的发展,分析了装卸线采用移动接触网的优缺点,并结合具体集装箱中心站实际工况,阐述了如何选择装卸线接触网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装卸作业是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和重要环节,也是铁路货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在阐述集装箱吊装作业F-TR锁脱钩安全监控现状及我国铁路集装箱F-TR锁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铁路集装箱F-TR锁脱钩安全监控系统需求,通过铁路集装箱F-TR锁脱钩安全监控系统框架和工作流程的设计,经过试点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铁路集装箱F-TR锁脱钩安全监控系统对吊装集装箱F-TR锁可以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避免集装箱作业过程中出现F-TR锁未脱钩事故,为提高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安全提供自动化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气化铁路集装箱站装卸线采用不悬挂接触网运输方式,结合目前集装箱站设置方案,研究集装箱装卸线两端接触网行车可能的安装方式,对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悬挂及下锚安装进行分析,为实现列车牵引供电—接触网在集装箱站装卸线范围内不悬挂接触网行车,设计出两种有针对性的接触网终锚结构方式,满足了列车进出集装箱站装卸线的牵引供电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心站用移动接触网时6.5m线间距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目前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常规设计模式和集装箱装卸机械,分析了当装卸线采用移动接触网时影响线间距的主要因素,同时给定了线间距为6.5 m时集装箱装卸机械横向操控最大允许误差并对运营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装卸门吊作业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为提高铁路集装箱装卸效率,在分析集装箱运输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集装箱在箱区位置、集装箱在车上预期位置及门吊作业顺序,以装卸作业过程中门吊总运行距离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遗传算法建立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优化模型并求解。根据集装箱装卸线门吊作业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铁路集装箱装卸门吊作业优化模型能够找到集装箱装卸的最优顺序,可以实现缩短集装箱装卸时间、降低装卸成本的目的,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移动式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的一种特殊安装形式。在电气化铁道集装箱作业的车站或电力机车库内,当货物起吊作业时,接触网停电移开线路上方,给机械化装卸货物提供施工场地。作业结束后,接触网在自动控制下快速移动到线路上方,给电力机车供电。  相似文献   

7.
针对集装箱正面吊作业范围广、流动性强、监控难度大的问题,利用"互联网+设备"的理念,借助4G无线网络传输,研究设计集装箱正面吊无线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集装箱正面吊无线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远程数据中心和系统应用等4部分组成,通过在集装箱正面吊上安装无线高清视频对动态图像进行实时采集,实现对集装箱正面吊作业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流程控制,优化对集装箱正面吊装卸作业安全过程,促进站段各级安全管理(监控)人员全面提升集装箱正面吊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杨念 《电气化铁道》2010,21(2):35-36,40
在接触网终点设计常规下锚结构形式下,集装箱中心站龙门吊装卸作业线股道接触网终点的有效行车距离无法满足电力机车直接摘挂货物列车要求。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接触网终点下锚结构形式,改进后的下锚结构形式能在不影响龙门吊作业的前提下延长接触网终点有效行车距离,满足电力机车直接摘挂取送货物列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铁路集装箱站场装卸作业效率及管理水平,推进自动化进程,充分利用多约束条件智能调度优化算法和装卸路径优化算法,采用传感检测、精确定位、网络通信、智能识别等技术,对铁路集装箱站场装卸自动化远程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通过系统框架设计、功能设计、关键技术,提出铁路集装箱站场装卸作业控制模式,实现系统远程控制装卸自动化和现场作业"无人化",有效提升集装箱站场装卸作业稳定性、快速性、安全性,为铁路集装箱装卸自动化站场建设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装卸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铁路集装箱装卸车作业安全水平,在阐述F-TR锁的结构、F-TR锁在平车上的布置,以及集装箱装卸时角件在F-TR锁上的运动轨迹的基础上,分析在集装箱装卸车时F-TR锁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按照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的管理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铁路集装箱F-TR锁装卸安全管理对策,即建立集装箱业务培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集装箱装卸安全双重防控机制、强化集装箱装卸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推进集装箱装卸机械设备安全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