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线路三维GIS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目前三维GIS领域先进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在铁路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提出铁路线路三维GIS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和总体的软件模块体系架构,并以此为指导原则,基于ArcGIS Globe技术,在试点区域建设了铁路线路三维GIS系统.该方法可以完全再现铁路沿线的三维地形细节,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实时地对不同数据进行动态的管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铁路货运设备设施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货场、专用线货运设备设施进行可视化管理方案,详细阐述系统功能及实现可视化管理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GIS动态分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铁路车站的里程作为路径系统测量M值的校准参考依据,部分铁路货运量(用装车数表征货运量的大小)作为线事件引入到铁路网的货流径路系统中,实现了铁路货运量的可视化表达,并根据发站和到站自动沿线绘制货运方向箭头,为铁路货运运输分析和研究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站房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方协同管理难、进度失控风险高、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量巨大、信息孤岛难以共享继承等问题,以南宁北站站房建设项目为试点,搭建可视化管控平台,研究BIM+GIS在铁路站房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可视化管控平台以地理信息为基准,将BIM模型和地理场景相结合搭建数字沙盘,以信息技术为纽带,将宏观的地理环境与微观的构件信息相结合,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文档资料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动态可视化管理。基于BIM+GIS的铁路站房可视化管控平台设计与应用对推动铁路站房施工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具有良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课题基于GIS应用项目,旨在解决铁路轨道精确、直观、可视表达等核心需求。研究方法:研究依照铁路曲线自身规律,严格遵循科学计算,将铁路行车数据库中的里程、方向信息,转换为空间科学中的坐标信息。研究结果:利用GIS组件MapX和SuperMap在VB环境下实现了轨道空间信息的平面图形可视化,利用OpenGL在VC环境下实现了轨道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研究结论:铁路轨道的精确、直观、可视表达,为铁路轨道测图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有较好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工程环境监理是铁路建设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铁路建设工程环境监理中涉及大量的统计资料和相关信息,为了提供铁路建设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必要对铁路建设工程环境监理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研究设计.研究结论:基于GIS的RCESDSS的核心技术是实现了GIS技术和DSS技术相结合,并把我国铁路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经验及铁路环境保护技术融入系统,使RCESDSS能处理具有空间特征数据,又有强大的决策支持功能.系统的实现将能为工程环境监理人员提供可视化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铁路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铁路施工项目的特点和施工管理技术发展的需要,建立基于GIS技术的铁路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系统.首先介绍系统的设计思想,然后分析和设计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最后对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铁路综合客流与列流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基于区段密度和区段客座率理论的算法准确高效是该系统的主要创新,同时在系统实现策略上采用了基于DevExpress组件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和轻量级桌面GIS技术,达到了数据可视化效果与程序交互性的良好平衡,符合客运业务人员的使用习惯和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9.
重点研究某高原铁路物流特征和BIM-GIS技术在物流系统设计和关键数据上的一致性,探讨实现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架构.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总结BIM和GIS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分析BIM-GIS协同一体化应用在某高原铁路物流领域的优势.根据对某高原铁路物流特征和物流协同模型的分析,提出从物流可视化到信息流动、监控一体化的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视化方案部署和应用复杂、依赖商业软件、要求带宽高等问题,研发并设计了基于.NET6技术的铁路BIM可视化综合应用系统。通过工业基础类(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文件解析转换、数模分离及属性数据存储等技术,实现了BIM解析、部署、应用一体化及动态场景演示等功能。该系统可对铁路单工点、单场段、车站等范围内的BIM成果进行部署和应用,是对现有BIM+GIS大体量模型部署方案的有效补充。系统的应用有利于现阶段BIM成果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为实际工程项目灵活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路建设过程中施工分散作业与集中管理的特点,本文应用GIS技术建立以施工平面地图为基础的信息导航平台,提出了基于Web的施工进度形象的VML建模方法,为铁路建设过程中的综合信息的录入、查询与形象展示构建了可视化平台.该系统在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中的应用表明,系统能实现对质量、安全、成本和工期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目前铁路事故救援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技术在铁路行车事故救援决策中的集成应用,提出建立铁路行车事故救援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SIDSS)和总体结构;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功能、GIS和IDSS集成等实现SIDSS的关键技术,加强空间数据、模型分析和表示能力;提出SIDSS在铁路行车事故救援决策中的应用实施方案,使铁路行车事故救援决策更加科学化、可视化和直观化。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多采用二维平面方式进行构建,无法再现真实世界.将三维GIS技术应用在铁路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进行有益的探索.提出铁路线路三维GIS的构建框架,分析数据库和系统功能模块体系的设计思想,并探讨基于ArcGIS Engine技术,建设铁路线路三维GIS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把铁路线路设备各种检测数据与设备属性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将各种检测数据分开存储、独立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工务决策部门提供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可视化查询、浏览与分析的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铁路线路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铁路线路设计,开发基于GIS技术的铁路线路设计系统.介绍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对铁路线路设计GIS的建立、基于GIS的铁路选线交互设计方法以及铁路选线设计应用分析模型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山区铁路地质选线中的地质条件复杂、线路方案多、论证周期长、方案决策难的问题,研究三维可视化地质选线技术和GIS工程地质评价方法,实现地质选线和评价方法的模型化、定量化和系统化.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多源地质信息集成、遥感信息提取、三维地理建模以及工程地质评价方法,建立三维可视化GIS集成体系,实现地质资料管理、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三维浏览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山区铁路地质选线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铁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开展BIM、GIS等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维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针对京雄城际铁路固霸特大桥项目,以应用BIM技术构建的高精度三维铁路工程结构物模型为载体,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生成的GIS数据集成大场景为核心,实现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提升了铁路建设项目智能化建造水平。在京雄城际铁路四桥六线并行段、桥梁装配式一体化段进行BIM+GIS数据集成技术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线性参考系统和动态分段技术在铁路等线性要素处理的过程中具有的优越性,使得现行的大多数铁路地理信息系统(GIS)都加入了这两项技术.本文探讨了线性参考系统和动态分段枝术的基本概念,介绍线性参考技术在铁路供电GI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铁路勘测设计的线路调查作业中,线路人员须完成大量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传统的调查方法须借助纸质图纸在野外实地调查、记录数据,然后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为提升线调的整体作业效率,将线路计算融入"铁路线路外业调查系统",利用移动GIS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嵌入式空间数据库技术和语音识别等技术,研发基于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的集数据采集、分析与存储、线路计算、定位导航和影像资料记录等功能为一体的铁路勘测外业线路调查系统,使其不仅具有一般线调作业的可视化记录功能,而且还使系统具有线路计算和线路导航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铁专院8年的GIS开发与建设经验,结合当前GIS技术的发展方向,对铁路GIS建设的重要性、总体构架、软件平台、基础编码标准、数据更新技术和应用系统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铁路地理信息分类与基础编码标准是当前铁路GIS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