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涝水分流是一种借助于水力模型的模拟校核功能,将涝水通过雨水管渠分流至周边能就近排河的管渠或直接就近排河的雨水系统改造设计方法。昆山市老城区的研究案例表明,在达到相同的积水点消除效果的前提下,以涝水分流为主的改造方案比以管道翻建和调蓄为主的方案在节省投资和减少交通影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涝水分流措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雨水系统提标改造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内涝防治是一项涉及多专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统筹管理。结合洛阳市易涝积水点现状调查,分析了洛阳市排水防涝设施存在的问题,从“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等方面提出治理策略,以期为城市内涝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立交下穿道、轨道交通、隧道3类市政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山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致涝因子,结合重庆市中心城区历史积水情况,运用现场调查、文献调研等多种风险分析方法,构建了山地城市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内涝防治能力3级评估方法,旨在快速评估位于低洼区域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内涝防治能力,为后续内涝积水整改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针对高风险设施采用水力模型法校核内涝风险,中风险设施采用推理公式法校核,低风险设施无需校核。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大中城市均遭受到城市内涝的影响,交通系统近乎瘫痪,地下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城市水灾害已成为威胁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该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水灾害防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城市水灾害防御体系建立的实践经验,研究城市防洪、排涝及排水几套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体系的建立、设计标准的选用、运行机制的匹配等各方面进行探讨,构建立体排水体系,建立联动机制,御洪水于城市之外,借城市水系并采取一定工程措施除涝,由排水管网排水,为我国城市水灾害防御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快速发展引起土地类型的变化、不透水路面的扩张,加上以排为主的传统思维缚束,导致城市雨水管理模式的不合理,引发雨洪内涝、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新的雨洪管理模式,倡导维护或恢复场地的自然水文功能,采取源头削减、径流过程调控等方式对雨水进行综合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雨洪管理的新潮流。基于低影响开发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内涝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涉及的因素主要有竖向标高、管网系统、排水组织模式、外部影响等。因此,内涝点的整治方案应系统统筹考虑,分析三明市中山公园内涝点的内涝成因.从外围防洪整治、上游山洪整治、区域内涝整治三个系统分别提出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及城市内涝等问题,从海绵城市理念出发,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以及LID(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分析,详细阐述了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屋面绿化、渗透塘、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LID技术在民用建筑建设中的应用,解决了城市内涝、热岛效应等问题,同时对节约用水、缓解排水压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城市频频面临的城市内涝问题、黑臭水体问题,国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管控、黑臭水体整治、污水提质增效工作也愈加重视。针对目前城市水系统规划,分析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同时,以目标为导向,注重城市水系统规划。并从顶层设计角度考虑如何避免城市水系统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水系统规划控制策略,对之后的水系统规划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237-237
<正>成都市防汛办近日发布消息,今年成都市对《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与往年划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4级应急响应不同的是,今年在《预案》中将"城市洪涝"进行了专节表述,并首次明确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5级应急响应举措。成都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修订表明,城市内涝已经成为成都市防汛工作的重点。此次修订中,将"城市洪涝"作为"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章节里的一个专节,分为"城市外洪"和"城市内涝"两种情况。发生"城市外洪"时,根据江河洪水应急响应执行,按照全市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由低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城市雨水排放的特点,分析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介绍低影响开发理念及低影响开发在城市雨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并进行了低影响开发的效益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极端天气的增加,影响城市安全的内涝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河道分布不均,呈现南密北疏、中心城外密中心城内疏等特点,传统的排水规划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状城市安全的需要。结合城市特点,浦东新区排水防涝规划坚持“绿灰蓝管”多措并举的理念,深度挖潜现有设施,合理解决好源头控制与大、小排水系统的组合问题;通过构建模型评估城市内涝风险、高效预测区域积水灾害、明确重点提标改造地区,有效提升规划效率并及时反馈规划效果。规划通过对已建系统进行低影响开发及现有排水设施多用途利用等方式对排水系统进行提标改造,有效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可为今后同类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调蓄湖泊在城市内涝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城市遭遇多场长历时强降雨时,若调蓄湖泊未及时腾空库容而漫溢,易引发系统性内涝灾害。为评估调蓄湖泊应对多场长历时强降雨时的防灾韧性水平,结合武汉市实际,提出了湖泊退水时间评价指标。以武汉市最大的3个湖泊水系为例,基于构建的湖泊水系水动力模型,模拟了100 a一遇不同超长历时设计降雨下的重点湖泊水位变化。结果表明:遭遇1 d设计降雨时,汤逊湖、东湖模拟最高洪水位均未超过控制最高水位,但退水时间较长,分别达到9 d、3 d+6 h;退水期间,再次遭遇强降雨时,存在较大内涝风险。该研究可为平原河网地区排涝标准的制定及排涝设施规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我国极端降雨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日益增加,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桂林市阳朔县具有世界级山水景观,是国际旅游圣地,近年内涝频发对旅游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内涝治理势在必行。通过研究近几年阳朔县的内涝情况,以2020年6月发生的极端降雨情况为例,从水文气候、城市建设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阳朔县内涝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系统治理、蓄排共举等相应治理措施,为山地城市内涝治理提供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我国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城市之一,平均每年有2~3次台风影响。2005年台风“麦莎”在上海市近邻浙江登陆,带来普降大雨,导致市区河道水位迅速上涨,对上海造成严重影响。该文分析了“麦莎”造成上海市郊成涝的原因,并提出了城市防洪排涝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系统具有“自然-社会”二元特性,包含了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近年来,我国在水务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前瞻性、生态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探讨生态智慧导向下水务系统顶层设计与关键技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的智慧水务平台,包含智慧供水、智慧污水、智慧排水防涝与智慧海绵城市,改进城市水系统在前瞻性、生态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等方面的短板,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水环境质量,提供水安全保障、恢复水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南平市作为闽北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本文以南平市武夷新区(建阳中心城区)为例,针对区域内现状水系缺乏、沟通性较差、山洪频发、排涝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河湖库塘水系新建改建、水系连通、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方式水系进行重新规划,以实现完善城市水系布局、实现水系互联互通、保障城市洪涝安全的目标,为后续同类型城市水系连通规划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盈江县城洪涝灾害,根据其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治理大盈江洪灾,主要采取上蓄下疏、修建堤防的措施;而治理城区内涝,采取填高地面、高水高排、开挖排水河道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和分析了南昌市旧城区积涝原因,编制了城市排水规划,研究了设计标准,针对积水严重区域,采取就近排放、蓄排结合,分流调剂方法治理内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