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连续梁桥无缝线路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高应安 《铁道建筑》2005,(11):18-20
文章总结归纳了连续梁桥无缝线路纵向力的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连续梁桥无缝线路调节器采用的铺设方案不同,无缝线路纵向力、梁轨相对位移以及桥梁墩台纵向水平线刚度限值会有明显的差异。连续梁桥无缝线路设计,应根据无缝线路纵向力对桥梁及线路的影响,进行无缝线路调节器设置方案的比选。  相似文献   

2.
介绍铜九线鄱阳湖特大桥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的计算和无缝线路结构设计,比较桥上无缝线路钢桁梁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的两种方案,计算无缝线路作用在桥梁上的伸缩力,以供类似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桥上无缝线路计算理论,针对桥上无缝线路断轨机理,考虑断轨时相邻非折断钢轨以及墩顶刚度的影响,推导了桥上无缝线路桥墩断轨附加力的解析计算方法,并与有限元解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理论解析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对桥上无缝线路断轨附加力的计算趋于合理,能够指导我国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京广下行线渌口大桥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中,桥上纵向力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无缝线路允许温升和温降计算以及墩台检算,说明渌口大桥满足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德两国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中的线路纵向阻力取值差异较大,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编制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程序,分别采用德铁规范的线路纵向阻力模型和中国线路阻力模型,结合实际工点进行计算,对比分析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结果,建议我国桥上无碴轨道铺设小阻力扣件。  相似文献   

6.
徐玉坡  梁晨  卢耀荣 《铁道建筑》2014,(5):124-125,161
《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中无缝线路稳定性控制采用修改后的"统一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其中对变形波长计算式作了实质性修改。该公式用于设计计算可能出现计算的无缝线路弯曲变形波长为∞或虚数的不合理情况。本文对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两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7.
颜乐  魏贤奎  王宇  王平 《铁道建筑》2014,(5):126-130
根据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并结合拱桥上无缝线路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上承、中承、下承式拱桥上无缝线路的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采用ANSYS和FORTRAN语言相结合的方式,编制了拱桥上无缝线路通用计算软件ABCWR。以一普通桥梁为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符合桥上无缝线路基本原理。ABCWR可对桥上无缝线路的伸缩力、挠曲力、制动力及梁轨相对位移、墩台纵向力及位移进行计算分析,可用于铁路上各种拱桥和普通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8.
用Ansys建立在不同横向约束和失稳长度下的一维无缝线路计算模型,计算钢轨相对失稳温度和失稳时钢轨横向最大位移量,并与传统无缝线路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指出传统无缝线路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局限性,以及由于Ansys算法假设较少,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9.
运用有限单元法和无缝线路横向鼓曲稳定性理论,建立无缝线路横向稳定性计算模型,分析钢轨初始弯曲矢度、波长、导曲线半径及道床横向阻力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提高无缝线路横向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京九上行线东江特大桥无缝线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京九上行线铺设无缝线路,需对总联长为336 m连续梁的东江特大桥进行单独设计.根据当地轨温变化幅度小,桥上无缝线路不设伸缩调节器的特点,分析桥上无缝线路的力学特征,介绍了东江特大桥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包括无缝线路构造、附加力计算以及线路、桥梁墩台与支座的验算.  相似文献   

11.
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伸缩附加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存在着巨大的伸缩附加力,但一直没有恰当的计算方法。根据以往的试验和计算结果,分析了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原理,采用常量阻力,拟定出钢轨伸缩附加力的形函数;根据钢轨位移和伸缩力的微分关系得到钢轨的位移函数;结合桥上无缝线路的边界条件和变形协调备件列出非线性方程组,利用MATLAB镏软件编程计算得到解答。该方法原理清晰明了,计算过程简单明确,计算结果准确,具有实践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竖向运动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娄平  曾庆元 《铁道学报》2004,26(5):71-80
视车辆、轨道和桥梁为整个系统,将车辆模拟为由弹簧和阻尼器连接的多刚体,钢轨和桥梁均模拟为Bernoulli Euler梁,钢轨和桥梁之间的钢轨基础用连续的弹簧和阻尼器模拟。应用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和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4轴双层悬挂系统车辆的车辆 轨道 桥梁单元和系统的竖向运动方程。与传统的方法(分别建立车辆运动方程,轨道和桥梁运动方程,这两种方程通过轮轨相互作用力耦合)相比,该方法能直接得到车辆 轨道 桥梁单元和系统的运动方程。举例说明了轨道表面不平顺对车辆、钢轨、桥梁以及车辆与钢轨之间接触力的动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桥梁及桥梁墩台、空间梁单元模拟钢轨、弹簧单元模拟桥梁与墩台及轨道之间的连接,建立梁—轨纵向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空间力学模型。以丰沙线永定河单线铁路桥梁、秦沈线沙河双线铁路桥梁对其进行计算验证。以秦沈客运专线32 m多跨双线整孔简支箱型梁桥为例进行纵向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开,钢轨挠曲附加力有明显增大;列车在桥上单线制动,四根钢轨的制动附加力有较大的差别;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向制动,相比单线制动,钢轨制动附加力有一定程度增大,但增大得并不多。  相似文献   

14.
对典型案例的桥上咽喉区无缝道岔群的温度力、道岔部件相对位移和传力件的剪力进行了计算,并与普通桥上无缝线路的温度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桥上无缝道岔较一般区间桥上无缝线路钢轨附加力明显增大,桥上无缝道岔设计应同时兼顾道岔与桥梁孔跨布置;典型案例中的道岔尖轨、心轨位移及限位装置的结构强度均可满足其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车桥系统空间非平稳随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虚拟激励法将轨道高低、方向和左右轨高差不平顺转化为一系列简谐荷载,将非平稳振动分析转化为确定性的时间历程分析,进行三维车桥系统空间非平稳随机分析。采用分离迭代法求解车桥系统运动方程,运用三倍差原理确定系统响应的最大和最小值,讨论系统响应的功率谱密度。研究表明:车体振动、桥梁跨中横向响应和轮对受到的横向轮轨力的随机性较大,轨道不平顺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桥梁跨中垂向响应及轮对受到的垂向轮轨力主要由确定性荷载引起。  相似文献   

16.
安庆长江大桥为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复杂,为塔-索-梁空间组合体系,铺设无缝线路后,在荷载作用下,会形成"塔-索-梁-轨"藕合作用体系,其无缝线路力学传递机理较一般桥上无缝线路更为复杂.通过建立大跨度斜拉桥"塔-索-梁-轨"耦合模型,对安庆长江大桥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进行计算分析,比选大跨...  相似文献   

17.
桥上无缝交叉渡线纵横向耦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凯  高亮  陈鹏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3):33--35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由于地形条件和环保要求的限制,出现道岔(渡线)全部或部分设置在桥上的情况,既有的无缝道岔计算方法难以解决桥上无缝道岔(渡线)桥梁与相互作用的问题.为此,采用有限元方法,以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4.0 m间距无碴轨道交叉渡线为例,建立桥上无缝交叉渡线纵横向耦合的计算模型,为建模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桥上无缝交叉渡线的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并对今后桥上无缝交叉渡线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梁、轨相互作用原理(桥上无缝线路的纵向力通过桥跨结构传递到桥梁的墩台上,)检算桥墩的强度,进行安全储备量分析,进而优化新建桥上无缝线路设计,使设计既安全又经济。  相似文献   

19.
道岔区轮轨力转移与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岔区复杂的轮轨接触状态决定了其轮轨力特性与一般线路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空间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理论和Hertz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研究道岔区车轮与同侧并列的2股钢轨同时接触的2点接触问题。依据2点接触时轮轨弹性压缩量计算每一接触点上的轮轨力,由此确定车辆侧向和直向通过时的轮轨2点接触范围以及轮轨力转移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2股钢轨上轮轨力转移和分配特性不仅与钢轨外形、轨顶高度和宽度有关,而且与车辆过岔方式有关;考虑轮轨2点接触后的计算方法,消除了单点接触轮轨力计算中轮轨接触点从一股钢轨转移到另一股钢轨上时引起的轮轨力突变,使得轮轨力变化更为平顺和真实。  相似文献   

20.
针对简支梁和连续梁,建立整桥系统的计算模型,对墩台位移引起的作用力作用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梁轨耦合作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墩台位移引起的作用力是纵连式无砟轨道梁轨相互作用较重要的附加作用力,建议受日照及风荷载影响较大的高墩桥设计中考虑墩台位移引起的作用力的影响;连续梁与简支梁桥墩向右位移时所受的外荷载大致相当,轨道及桥梁各部件所受附加力也大致相等,且桥墩纵向位移越大,各部件所受附加力越大;考虑桥梁伸缩及桥墩位移的共同作用时,轨道及桥梁各部件的受力与变形均较单因素作用时量值大,且连续梁上各部件的受力与变形较简支梁大;从梁体位移方向的比较来看,当桥墩位移与桥梁伸缩方向相同时,钢轨、轨道板、端刺的受力及轨道各部件的位移较大,而当桥墩位移与桥梁伸缩方向相反时,剪力齿槽、墩台、底座板所受纵向力较大;从荷载耦合方式来看,桥梁伸缩及桥墩位移两种荷载耦合时,轨道及桥梁各部件的受力与变形要小于两种荷载单独作用后将计算结果叠加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滑动层摩阻力等线路约束阻力的塑性极限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