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被动安全领域新的发展理念,碰撞兼容性越来越受到车企和消费者的重视。根据移动渐进可变形壁障(MPDB)试验得出的标准偏差(SD)、乘员载荷指标(OLC)、触底和结构高度等判定结果能有效反映车辆的碰撞兼容性。文章详细解析了上述四种指标的评价方法和意义,有针对性地总结了降低试验车辆攻击性的改善方案。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和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在碰撞兼容性评价方法和罚分规则上各有异同,文章对两种规程进行了详细对比和解读。最后对近两年来大量MPDB试验碰撞兼容性结果进行整理,通过数据分析展示了目前主流车型的碰撞兼容性水平和一些具备现实意义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说到汽车安全碰撞,就不得不提"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体系,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于1979年采用的,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了自己的碰撞标准,比如1997年创立的Euro NCAP;2006年开启"首撞"的C-NCAP;另外还有澳大利亚ANCAP、日本JNCAP、拉丁美洲LATIN NCAP等。和法规认证相比.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1979年最早采用NCAP体系—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即新车评价规程以来,汽车安全性逐渐被广大的汽车消费者所了解。30多年来,世界各国家/地区都相继开展了NCAP评价。在充分研究并借鉴其他国家NCAP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标准、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2006年正式建立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14年来,C-NCAP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的C-NCAP发布第二批测试结果的同时,国外同行的欧洲NCAP也公布了最新的碰撞测试结果。与我们C-NCAP主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不同。欧洲NCAP的测试报告则用语越来越严厉,对碰撞成绩较差的车型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  相似文献   

5.
美、欧NCAP碰撞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3,(32):26-29
2003年第8期《Autocar轿车情报》刊登了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所属起亚汽车公司的SedonaMPV车在欧洲NCAP碰撞试验乘员保护中仅得二星,而在美国NCAP碰撞试验乘员保护中得五星,因此责怪欧洲NCAP规则的改变。 为什么在美国NCAP碰撞试验结果和欧洲NCAP碰撞试验结果有这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美、欧NCAP碰撞试验要求和星级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将就此介绍  相似文献   

6.
《汽车实用技术》2012,(6):28-28
2012年7月1日起,实施五年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开始升级。去年9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丞洼发布了(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与2006年版和2009年版相比,新版管理规则对原有评分体系、碰撞速度和试验项目等都进行了调整,提升了碰撞标准。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安全》2008,(8):24-25
6月21日晚.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题为“揭露C—NCAP真相:自拉自唱的汽车星级标准评价”的节目播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对C-NCAP公正性的广泛关注,一些网站甚至在显著位置设立专栏.称”C—NCAP陷入碰撞门“,并以网友投票方式调查C—NCAP的可信度。C-NCAP主办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不留神被网友们冠名为“又一牙防组”,迅速成了各方质疑的焦点。2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20-22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东风日产骊威的C-NCAP测试。骊威是2007年正式亮相中国的一款新车,其同平台车型NOTF在欧洲NCAP的测试中获得了4星级的评价。骊威在C-NCAP的测试表现能否像NOTE在欧洲NCAP中的表现一样出色呢,我们还是先去试验室看看其现场表现吧。  相似文献   

9.
逍客的原型车Qashqai于2007年在Euro NCAP碰撞测试中以有史以来最高分数获得5星级评价,可谓轰动一时。那么逍客在C-NCAP测试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会否创造一个C-NCAP的最高成绩?我们一直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0.
《汽车情报》2007,(3):19-20
继2006年10月27日首批C-NCAP试验和评分结果公布以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又于2007年1月23日正式公布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2006年度第二批6个车型的评价结果。至此,2006年度C-NCAP评价计划全部完成,12个车型共36车次的碰撞试验前所未有地呈现了国内市场多种品牌乘用车产品在碰撞安全性能方面的真实表现。2007年的C—NCAP计划不久即将启动,消费者将从更多车型的评价结果中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梁静 《时代汽车》2008,(5):76-77
作为中国汽车领域安全评价的新标准,C- NCAP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安全"的代名词。尤其是伴随着近几年大形势的推动与发展,国内汽车企业在针对C-NCAP的标准设计方面,也日益成熟与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有关汽车内部凸出物试验的标准中均只将假人头部作为参考指标;而正面碰撞法规和C-NCAP(2021版)中均将假人的头、颈、胸、骨盆、腿等部位损伤值作为衡量汽车安全性能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通过滑台碰撞试验方法,对汽车内部凸出物试验测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假人的头、颈、胸、腿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95th假人的骨盆位移量过大,造成假人下半身受到损伤更为严重。因此,本文建议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试验测评方法中,应适度考量假人多个部位及其损伤指标,旨在不断完善我国汽车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汽车安全性能,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的乘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结合海马A平台车系在C-NCAP中的表现,同时考虑侧面碰撞胸部及腹部的得分状况,合理运用计算机仿真手段对侧面耐撞性能进行优化设计,使该平台车型在C-NCAP碰撞标准四星的基础上提升到C-NCAP五星,同时更大程度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对中国新车评价程序(C-NCAP)2021年版中首次引入的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PDB)碰撞试验工况进行了介绍,对碰撞兼容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一种针对于MPDB工况碰撞兼容性的优化方案。仿真分析与验证的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可明显改善碰撞兼容性得分,可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偏置碰撞下驾驶员腿部伤害的差异性,本文在对C-NCAP40%偏置碰撞及IIHS 25%小偏置碰撞两种不同类型偏置碰撞试验的试验工况、假人腿部评价指标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某乘用车车型在上述两种试验下驾驶员的腿部伤害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从碰撞力的传递路径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碰撞中车身与壁障重叠率的不同导致不同的碰撞力传递路径,最终导致车身变形的差异。其中,25%小偏置碰撞对车身的破坏程度极大,试验后驾驶员侧的A柱严重变形,车身结构大量侵入到车内生存空间,故其假人腿部伤害值大于另外两种正面碰撞,尤其是驾驶员左腿伤害值。优化车身前端结构,增加A柱强度,最大程度保证驾驶舱腿部生存空间,才能有效提高小偏置碰撞中乘员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C-NCAP自2006年8月实施后,到2008年底已经发布了65种车型的评价结果,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文中对这65种车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一些与试验相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凯  季奕 《天津汽车》2013,(12):15-17
随着汽车被动安全的发展,对于儿童乘员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C-NCAP2012版中,要求在正面碰撞试验后排放置P3儿童假人.用于评价儿童约束系统。文章按照要求首先对比了各国法规中儿童假人的伤害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车型试验数据的研究,讨论后排儿童假人伤害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因素,尤其是儿童安全座椅形式,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拉带式座椅保护效果最好;坐姿较直时对胸部伤害较小,但对头部伤害较大。该研究对于儿童假人的被动安全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Euro NCAP发布的行人模型认证技术公告TB024的最新版本对6岁儿童行人模型认证提出了单独要求,旨在加强对儿童行人的保护。本研究应用符合Euro NCAP技术公告(TB024)规定并且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6岁儿童行人有限元模型,设置了4组不同方位行人-汽车碰撞仿真试验,以探究不同碰撞方位下的儿童下肢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角度的碰撞条件下,仅270°背面碰撞时儿童股骨未发生骨折;0°碰撞时儿童下肢膝关节韧带损伤最为严重;180°左侧碰撞下,对撞侧膝关节半月板最容易发生损伤,而撞击侧股骨远端生长板存在较大的受伤风险;270°背面碰撞中儿童的胫骨和腓骨最容易发生损伤。本研究为儿童行人保护和儿童下肢损伤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汽车安全防护装置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燃料电池车氢系统碰撞试验的方法,从试验和理论的手段进行氢系统结构碰撞安全性研究.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汽车安全测试法规,确定了氢系统碰撞试验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氢系统碰撞安全性的方法.最后,经实车碰撞试验验证,该系统的安全设计满足整车碰撞要求.  相似文献   

20.
面向C-NCAP的轿车乘员约束系统性能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C-NCAP评价为目标,利用MADYMO仿真技术对某乘用车乘员约束系统进行改进,并通过实车碰撞试验验证改进方案的效果.仿真与试验的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显著提高约束系统的性能,增强了其在碰撞过程中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