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的特点,引进模糊数学理论,采用多级模糊评判理论与系统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路基下伏岩溶顶板稳定性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工程实际,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为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稳定性的评价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工程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下岩溶顶板稳定性的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的特点,引进模糊数学理论,采用多级模糊评判理论与系统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路基下伏岩溶顶板稳定性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工程实际,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为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稳定性的评价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工程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潭邵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贵  程晔  袁腾芳  肖滨 《公路》2003,(1):13-16
以湖南省湘潭——邵阳高速公路部分标段路基下伏岩溶勘量资料为基础,采用多级模糊评判理论与系统层次分析方法(AHP),建立了潭邵高速公路路基下伏岩溶稳定性的综合评判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其评判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这些标段岩溶的稳定程度。该工程实践也证明了此评判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广泛的工程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勇鸿  陈志 《公路工程》2009,34(3):6-10,19
介绍了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的常规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岩溶坍塌引起的地表及岩层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根据地表变形保护等级的要求,以变形控制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确定方法.基本岩移参数能够直接利用监测的变形资料进行反分析求得,能综合反映整套地层性状对地表移动的影响.该方法不仅可用于评价公路下伏岩溶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而且可预测出溶洞坍塌引起的地表变形,为高速公路的路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瑞星 《公路工程》2016,(4):193-195,227
目前常用的岩溶区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区间模糊评判方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不能适用到各个岩溶区公路路基的判断之中,针对这些问题,在充分考虑层次性以及模户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岩溶区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区间二级模糊判断模型,同时对影响模糊性判断的模糊矩阵和权向量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模糊矩阵合成算子、区间数向量矩阵的分析判断方法,构建了岩溶区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区间模糊判断分析方法,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构建了岩溶区公路路基的三维数值模型,简要分析了路基横向、纵向与深度方向的位移应力的变化情况,该新算法不断能降低区间模糊判断的主观性,还能充分的反映不利因素对其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先根据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系统的工程特点,引入突变理论和模糊理论,对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系统进行多层次目标分解,建立出符合其工程特点的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评判层次结构模型;其次,依据突变理论基本原理,对各评判指标进行突变类型确定和突变类型归一化公式的推导,在此基础上,根据归一化公式进行量化递归运算得到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评判的总突变隶属函数值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入模糊隶属函数构造方法,利用初始模糊隶属函数和突变级数将突变理论和模糊分析结合起来,建立出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的突变评判新方法;最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的方法查明镇胜高速公路K71+460~K71+550岩溶路基的下伏大型溶洞的规模、发育特征,应用FLAC2D数值分析,对敞口的溶洞顶板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评价。并通过深层位移监测,证明桥台基础在施工及运营期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刘丽  刘群 《交通科技》2015,(1):102-103
以万利高速公路长安寨隧道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岩组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水动力分带和地形地貌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岩溶隧道水害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了岩溶隧道水害风险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了岩溶水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岩溶路基随岩溶地区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普遍,如何评价岩溶路基稳定性成为岩溶区路基设计与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的不完善性,考虑溶洞形成过程中岩溶顶板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首先,将路基下伏岩溶顶板简化为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与固支双向板等承载模型,以此进行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并采用结构力学分析理论分别建立不同模型的路基岩溶顶板抗弯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其次,通过典型案例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揭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随溶洞顶板矢高、跨度、岩石抗拉强度与上覆荷载的变化规律,探讨路基岩溶顶板破坏模式的控制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确定岩溶路基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则;然后,基于岩溶地区地质勘察信息提出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过程,建立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特征的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确定的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岩溶顶板按何种模式破坏不仅与破坏形式有关,还与溶洞形态及其矢高密切相关,石灰岩抗拉强度同样影响较大,工程设计与稳定性评价时应基于勘测数据分析各种破坏模式,以便使设计或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高速公路岩溶及采空区路基稳定性的合理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潭邵高速公路岩溶与采空区路基处理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而,针对潭邵高速公路岩溶及采空区路基的工程及工程地质特点,提出了适合于潭邵高速公路岩溶及采空区路基特点的处理方法,应用于潭邵高速公路工程实践并取得成功,取得了相当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前照灯检测仪是在假定车身位置摆正的前提下进行检测的,实际检测中停车位置往往很难做到没有偏差.影响了检测精度。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车身位置偏差自动补偿前照灯检测仪的实现方法和检测原理.详细地论述了斜拍校正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以及自然光线下高精度实时角度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主要探讨中外合资企业(以下简称合资企业)里能否存在自主品牌汽车,能否出新的自主品牌汽车。  相似文献   

14.
薛矫智 《天津汽车》2009,(10):45-48
单向离合器可以单向接合2个部件,单向离合器在分离时能产生超越作用。文章介绍了单向离合器在自动变速器中的作用和用于自动变速器的限制条件,指出具有超越作用的单向离合器,在齿轮变速机构中能够消除降挡冲击,因而在自动变速器中得到应用。使用单向离合器会使汽车失去发动机制动的作用,必要时要取消单向离合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恒  章一舫  唐华  王鼎鼎 《上海汽车》2008,(1):20-23,27
根据整车技术环境发展方向,提出了汽车发电机的技术要求.结合这些要求,阐述了汽车发电机的各种特性与整车之间的设计匹配关系,以及各种技术使用的原因和背景,并针对使用中的故障给出处理策略.在整车设计阶段合理地利用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特性,有利于提高轿车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以简化的直背式轿车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为工具,应用不同的湍流模型和离散格式对轿车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湍流模型和离散格式对直背式轿车外流场数值计算精度的影响,同时对SIMPLE算法及其两种修正方法PISO和SIMPISO算法的计算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雷诺数Spalart-Allmaras模型和QUICK格式最适合汽车外流场的计算,采用SIMPISO算法的计算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龚刚 《客车技术》2020,(1):10-13
通过AVL-Cruise搭建了纯电动城市客车仿真计算模型,结合某车型相关参数,并根据其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下仿真结果[1],计算了电机和后桥主减速器的平均工作效率,分析了不同主减速器传动比对整车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可靠性理论在公交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公交线路的布局及其发车频率两因素对乘客候车难易程度的影响,以公交网络拓扑为基础,借鉴工程可靠性理论,从直达站点对、非直达站点对以及公交网络3个层次提出了乘客候车可靠度概念,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并设计了可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直达站点对、非直达站点对的乘客候车可靠度指标反映了在给定的公交站点对之间乘客候车难易程度,公交网络乘客候车可靠度反映了所有站点对之间乘客候车难易程度的平均值。乘客候车可靠度图中各站点对之间用线条连接,其宽度表示乘客候车可靠度值大小。该图可反映乘客在站点对之间出行时等候公交车辆难易程度的分布规律。算例证明了乘客候车可靠度及其图形能够为公交网络的定量、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诱增交通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常被忽略,但其产生效益对全面评价项目效益至关重要。分析了诱增交通量产生效益的机理,并给出了其可具操作性的效益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1.5T发动机在台架实验中出现的连杆螺栓断裂问题,通过断口分析得知螺栓断裂是由于夹紧力不足引起的。通过材料的力学特性曲线,详细论述了导致螺栓夹紧力不足的原因,并通过台架实验予以验证。文章最后对螺栓装配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