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有的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范围的确定未能充分考虑道路沿线泥石流的活动范围与治理方式。为了减少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不清或不合理带来的问题,从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的角度出发,结合道路沿线泥石流成灾特点,以及泥石流调查、泥石流活动范围预测与灾害评估、泥石流灾害防治管理等工作要求,提出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方法和流程,并探讨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红线的权属和划定问题,最终形成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的合理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0,(5)
川藏公路邦达至林芝段泥石流十分发育,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公路通行安全。通过遥感及现场调查,研究分析了泥石流的分布规律、环境背景及激发因子。研究区域泥石流类型主要为暴雨型泥石流、冰水混合型泥石流和冰湖溃决型泥石流三大类,地形、构造运动、地层岩性等环境背景及降雨诱发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泥石流的规模及分布。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作为山区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威胁灾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泥石流展开深入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文中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基本特征及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做了简要的介绍;就现有泥石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区地质背景复杂、地貌起伏大和地质灾害分布广的特点,以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系统研究都汶公路泥石流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分析泥石流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泥石流灾害现状,对都汶公路泥石流发展趋势进行有益探讨,为山区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路泥石流水毁概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洪凯  唐红梅 《公路》2003,(8):143-148
作为一种典型的灾害地貌过程,泥石流是山区公路重要的水毁类型之一。本文基于对西部公路沿线发育的泥石流水毁的调研,将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结构形式概化为涵洞、桥梁和过水路面。将泥石流水毁的宏观表象概化为桥台泥石流水毁、上部结构泥石流水毁、桥台基础掏蚀、泥石流淤埋桥涵、泥石流水毁路基等类型。并用新构造应力场的观点探讨了泥石流水毁发育的宏观规律,研究成果对深入研究及防治公路泥石流水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结合泥石流对公路路基的冲蚀、受力以及泥石流体本身的运动特性.建立了天山公路泥石流路段路基耦合数学方程、物理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其进行耦合数值分析.发现泥石流路基易损部位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解释了泥石流路段路基产生破坏的早期成因,为泥石流病害的治理提供了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9日爆发的台湾高雄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是物源、地形地貌、降雨及地震等多因子耦合异变的必然结果,台风引起的强降雨导致散体滑坡进而产生泥石流是该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大量的村庄、居民生活在泥石流致灾区内而未进行有效的预警预报是泥石流灾难形成的根本原因.由此可知,泥石流灾害预警机制的健全势在必行,同时泥石流研究与气象学的交叉研究渗透是预警精确度提高的必要条件,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泥石流防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是天山公路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也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公路病害.基于天山公路泥石流爆发诱因、物源组成、岩性特征、运动规律,遵循高寒地区公路泥石流防治的特殊性,所开发的导流墙网、排导棚架结构、桩板泄流槽、导流弧形挡土墙技术,是该类公路泥石流极其有效的防治技术.根据这些单体技术结合已有公路泥石流的防治技术,构建了包括导流墙网 排导棚架、桩板泄流槽 底埋隧道及导流弧形挡土墙等结构在内的泥石流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天山公路泥石流病害的防治问题,研究结果已用于天山公路泥石流防治方案设计,也为同类型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郭玉宝  谭超 《路基工程》2015,(2):178-183
2013年7月10日和7月12日在强降雨的作用下,连山大桥泥石流沟连续两次发生泥石流,造成都汶高速公路和G213线200 m长度范围内堆积泥石流约8万m3,汶川至都江堰的交通中断。以连山大桥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流域因素、物源和水源这三个方面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分析泥石流的成灾过程机制,以及计算泥石流的运动参数和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提出防治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内虽然整体泥石流发灾频率低,但由于低频泥石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不为人们了解,其造成的灾害往往远高于高频泥石流。以2010年5月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的泥石流理论计算为依据,探讨低频泥石流的特征。对低频泥石流的防治进行工程措施、预防措施相结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具有爆发突然、来势迅猛、破坏性极大等特点,一旦发生将给工程建筑设施带来巨大威胁。双家沟为一条较为活跃的泥石流沟,通过现场踏勘、区域资料收集、室内试验,分析总结双家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计算相关的动力学特征参数,包括泥石流的容重、流速、流量及一次泥石流总量,据此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双家沟属于轻度易发性泥石流沟,为中频稀性泥石流,现状处于泥石流的发展期,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暴发频繁,泥石流对公路危害严重。在介绍了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状况、分布规律和成灾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川藏公路的整治改建过程中应采取绕避、工程治理、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泥石流灾害预测预报等泥石流减灾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0,(2)
文章以滇西北香格里拉~丽江高速公路沿线的5条典型公路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泥石流对公路路线影响的基础上,以研究区高精度DEM为底图,基于GIS平台,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公路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分别计算出各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上补洛大桥左侧泥石流沟为高度危险;园宝山隧道进口、黄草坝泥石流沟为中度危险;冲江河互通、彪水岩隧道与上长坪隧道之间泥石流沟为低度危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方法可以作为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可为公路泥石流风险评估、预警预报及工程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房山区杏园村南部发育的泥石流为例,根据其独特的地质环境,从泥石流的致灾历史与规模、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诱发因素四个方面着手,选取泥石流发生频率、一次最大冲出量等11个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并建立分级标准将泥石流危险性分为6个等级。将突变理论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综合考虑了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真实地描绘了泥石流系统的内在机制,得出杏园村泥石流危险性等级为低度偏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15.
G315线托帕-吐尔尕特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吉尔吉斯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沿线频发的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通行。通过对G315托帕-吐尔尕特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实地调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并结合泥石流对公路危害特征,初步提出研究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表明,研究区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K0+00~k80+00段,灾害性泥石流共发育55处,其中沟谷型泥石流34处。泥石流沟口高程在2105~3036m之间,流域面积介于0.013~41.49km~2,沟床比降介于25‰~727.3‰。沿线泥石流均为降雨型泥石流,受物源类型及供给形式的影响以稀性泥石流和水石流为主。最后针对泥石流危害特征初步提出了硬性治理和柔性防护相结合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可拓方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泥石流实地勘查资料为例,在分析泥石流发育特点、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评判指标及分级标准;采用可拓方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研究表明,将可拓学运用于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沟谷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重力式桥墩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安全性,以某既有铁路重力式桥墩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CFX建立了泥石流冲击桥墩的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桥墩在不同参数的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同时采用LS-DYNA软件分析泥石流中大块石对桥墩的冲击力,进而对桥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速度、容重和黏度的增加,泥石流冲击力也随之增加;泥石流中大块石对桥墩的冲击力较大,分析中不可忽略;桥墩在泥石流冲击、大块石冲击以及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桥墩的横向偏心距、抗倾覆稳定性、抗滑稳定性、基底应力均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应加强对可能遭遇泥石流灾害的重力式桥墩的监测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8,(11)
中巴公路国内段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繁且危害严重,严重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带建设和互联互通安全,当前缺少对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防治分析。文中以中巴公路奥布段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等手段,结合泥石流孕灾环境和控制要素分析,通过GIS与信息量模型相结合分析公路沿线泥石流危险性。研究发现,公路沿线大部分区域处于中度危险以上,中度、高度和极高度危险区3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4%,泥石流数量达到66个,主要分布在盖孜河的深切峡谷区段;评价结果与实际灾情较为吻合,近年来频发的泥石流灾害较好验证了评价结果的精度;结合泥石流危险度和泥石流活动特点,提出不同危险度下公路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和对策。研究成果可为中巴公路选址布线和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集成昆铁路赤普沟泥石流的数据资料,建立泥石流数据库,对主要泥石流影响因素构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数据库评判系统,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东旭 《路基工程》2018,(5):211-215
某泥石流沟物源丰富,采用缝隙坝可以有效地拦挡块体物源,起到拦挡节流和稳固沟床的作用。根据现场分析,确定在泥石流主沟下游设置缝隙坝,计算了泥石流缝隙坝自重、动水压力、竖向压力、扬压力、水平水压力、水平土压力、泥石流整体冲击力和石块冲击力等,对缝隙坝的抗滑移、抗倾覆、地基稳定性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表明该泥石流缝隙坝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