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青藏铁路安多车站生态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彩娟 《路基工程》2009,(4):183-184
通过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实施生态边坡绿色防护,介绍了三维排水生态护坡的材料、植物、植被方式及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技术,对于保护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改善和优化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认识的提高,兼顾基本建设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边坡工程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因此开展生态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简单分析生态边坡中存在的植被对生态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而后采用文献中介绍的基于极限平衡原理的浅层边坡稳定分析计算方法和无限长边坡计算方法,并通过一无限长边坡实例来对比分析并讨论植被存在等对生态边坡的浅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对边坡的浅层稳定性有影响,在分析生态边坡稳定性时应考虑植被因素;考虑植被因素一般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边坡的浅层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5,(7)
植被护坡是利用植被涵水固土的原理,在稳定岩土边坡的同时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技术,其中坡面植物品种的选择和优化配置是植被护坡的重要环节,如何选好适宜的植物品种和科学合理的搭配,决定着植物群落实现和护坡成功的关键。从植物根系与边坡的相互力学作用出发,阐述了植物根系的力学效应、茎叶的水文效应以及蒸腾排水效应等3个方面的固土机理,分析了根的分布形态、根在土中含量、强度等植物因素和边坡坡度、土壤特性等环境因素对植被固土作用的影响,从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和植物选择原则的角度,并根据岩质边坡、土石边坡和土质边坡等3种不同岩性边坡与植物根系的作用特征,提出了合理的植物优化配置模式,充分发挥了植物的固土功能,为坡面绿化植物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蒙古中东部高速公路边坡立地条件的调查,从边坡坡度、母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归纳总结出了其高、陡、土壤贫瘠、植被受到破坏、气候条件差等特点.对已有生物护坡的三大类方法的技术原理、适用范围、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结合已有施工实例验证:厚层基材喷附技术结合植生袋技术是适用于内蒙古中东部的生物护坡模式,但需在施工过程中重点考虑植物配置设计、营养土配制这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植被护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路遥 《路基工程》2012,(4):189-191
植被护坡主要依靠植物的根系和茎叶来提高对边坡的侵蚀防护,可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概括为植被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两个方面。主要讨论了植物及其根系的生长及强度特点,分析了植被护坡的力学机理,指出了植被护坡的功能,展望了植被护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常见辰 《路基工程》2010,(4):252-254
植物防护是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通过野外观察与室内试验,就大气降雨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边坡坡面植被护坡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了边坡植被的多种作用,并对路基边坡植物防护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对公路路基边坡植物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工程养护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工程的生态建设目的及基础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终目标出发,结合实践,阐述了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工程养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进一步完善了TBS植被护坡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CFT生态双重网植被护坡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陡边坡植被防护施工中,针对挖方路堑的岩质边坡,一般的生态防护护坡技术达不到理想的护坡效果,介绍一种新的生态防护技术"CFT生态双重网植被护坡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其他生态防护的不足,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就CFT生态双重网植被护坡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种类及配方、施工工艺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态护坡材料在路堑边坡侵蚀防护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强度和抗侵蚀能力较高,且草灌植被可生长的生态护坡材料的技术特点.针对鄂北某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二种典型路堑边坡防护工程,从草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护坡、草种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前期养护等方面,提出利用生态护坡材料进行边坡侵蚀防护、绿化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黄土路基边坡植被护坡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草本类植物根系和木本类植物根系2种类型加筋土的力学模型,提出了土工格室植被护坡设计计算方法,并在实体工程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案例,分析植被护坡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方式,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是坡面植物群落稳定的根本,支护结构等工程附加物是坡面植物群落稳定的保证,养护管理措施是坡面植物群落稳定的有益补充;分析了充分考虑影响高陡边坡植物群落重建的干扰因素、采用有效植被恢复策略、制订适宜的施工方案对高陡边坡植物群落重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绿化植物的选择是植被护坡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通过调查横穿门头沟区的109国道沿线边坡自然状况和植被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适合门头沟区自然气候条件的植物选择指标体系,从防护性、抗逆性和景观性方面,对沿线调查植物种进行综合评价,选出了综合特性优良的19种草本和10种灌木,为沿线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岩质边坡应用植物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经验,结合湖北荆宜高速公路红色粉砂岩路堑边坡采用厚层基材植物防护的科研实例,采用Mont-Carlo随机模拟、室内外试验等方法,在对红色粉砂岩岩性、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红色粉砂岩边坡采用厚层基材植物护坡的可行性、厚层基材植物护坡的动态机制、护坡植物选择和基材层的设计。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红色粉砂岩边坡较稳定,但在降雨条件下冲蚀严重,稳定性降低;研究区雨水充分,岩体内部微裂隙发育,导水性强,能够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为厚层基材植物护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护坡过程的第3阶段为植物护坡正常、理想的工作阶段,厚层基材植物护坡能达到功能、环境和视觉的统一效应,植物的选择及基材的设计是关键;实践证明,在红色粉砂岩边坡应用厚层基材植物防护是可行的,可以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在贵州山区建设高等级公路将对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为了降低这种破坏的程度,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黔东地区玉铜高速公路土质边坡生态防护为工程实例,介绍和分析了植被护坡的机理、方法及护坡的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延安地区黄土边坡护坡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护坡植物类型、生长特征及常用工程措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地区黄土边坡植物主要为适应该地区地质、气候和地形特点的种类,以耐寒耐旱及适生性强的植物为主;边坡植物的生长特征与坡度、湿度等边坡生境有直接关系,并存在一定的物种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安地区黄土边坡各坡度条件下的适宜植物种群及配套工程措施,为延安地区黄土边坡植物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区公路边坡植被重建是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的难点,坡面植被越冬率是坡面生态工程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研究依托丹东-拉萨高速公路(内蒙古集宁-老爷庙标段)生态护坡工程,结果表明:喷附时间、坡向、坡度,坡面母质、坡位、冻水浇灌以及喷附基材配比等因素,都会影响护坡植物越冬能力,从而通过试验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以改善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世绥 《中外公路》2007,27(4):308-311
保持公路边坡稳定是保障公路畅通的重要基础,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技术是保持水土、建设生态公路、景观公路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意义、主要模式、护坡植物的选择以及主要的护坡植物。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圬工护坡方式施工强度高、绿化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护坡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研究热点。从工程的角度分析了城市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护坡的机理,介绍了生态护坡技术在道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包括植物固土技术、土工材料种植复合技术、生态混凝土技术、生态水泥护坡技术,并探讨了其局限性,提出了生态护坡需与工程护坡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1)——植被护坡简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介绍植被护坡的主要功能及常用的植被护坡方法,针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的特点,结合实例分析了现用的植被护坡方法用于岩石边坡的缺陷,指出了开发护坡新材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5,(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交通、水利、矿山、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开挖出大量裸露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技术与手段,具有绿化边坡、美化环境的作用,但由于岩石边坡缺少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养分条件、水分条件且坡度一般较大,现有绿化方法仍存在诸多不足。鉴于边坡绿化技术的现状及国内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求,提出了自动浸灌、自灌式植草、自渗水植生带和活木桩-生态袋等4种绿化方法(均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自动浸灌技术针对坡面降水无法保留储存的问题,采用预先将上层土壤的大气降水和下层土壤的地下水吸收,变成束缚水储存起来,而后能长时间供给植物,解决植物生长对水分需求的问题;自灌式植草方法采用自灌系统,将坡面降水收集利用,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和抗旱能力,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自渗水植生带采取在坡顶修建蓄水池,利用植生带的吸水性,自动进行渗水灌溉;活木桩-生态袋组合绿化方法解决了裸露的岩石边坡视觉、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将活木桩的景观作用与生态袋任意堆砌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了岩石边坡的整体覆盖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