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锡乌穿沙公路修建在库布齐沙漠高大的流动沙丘区,风沙流侵袭与沙丘整体前移埋压公路是主要沙害形式。现有防沙措施是沙障保护下的人工植被及封育恢复起来的天然植被构成的综合防护体系,固沙及阻沙效益明显。文章重点介绍了防护体系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五道梁至雁石坪风沙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五道梁至雁石坪风沙特点及沙害的严重程度,采取阻、固相结合的措施,在铁路路基两侧设置石方格沙障、喷洒固沙剂和挡沙栅栏,有效地防治了沙害,为高原旱寒地区铁路治沙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阻沙或积沙法测定风沙流活动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确定风沙流输沙强度之方法在运用到防沙工程设计上时,常因误差较大,难以满足工程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所提出的方法是首先设置起到阻沙作用的高立式沙障,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如一年或一个风季后,通过量测高立式沙障所在处的积沙量,再结合气象资料等,计算而得风沙流输沙强度。这种反向的“由果推因”之方法虽然需要的时间较长,却在一般情况下低于公路工程等的设计周期,可满足工程设计对时间的要求。而且以这种方法确定的风沙流输沙强度与实际出入不大,并经实践证明是可以满足防沙工程设计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沙漠公路防风固沙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索防治公路沙害的实践中,通过对比不同规格草方格、粘土方格以及土工材料沙障对于防治公路沙害的效果进行比较,对不同材料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太中银铁路穿越毛乌素沙地的西南缘,沿线分布有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沙地,其中定银线的梅花井—宁东区段(梅花井段)沙害严重。根据其沙源情况与沙害特点,采用了远阻近固的沙害治理措施,固沙措施为草障植物带。基于太中银铁路梅花井段的风沙治理体系,分析评价了草障植物固沙带在降低近地表风速、减少主风向输沙量、提高地表粗糙度以及不同沙层的含水率、植株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等方面的效益,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研究了穿越毛乌素沙地南部的太中银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特征、沙害类型、沙害分布、沙害特点、危害情况及沙害成因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固阻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太中银铁路风沙防治措施,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北疆铁路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分析西段沙害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防治原则。介绍阻、固、导、护等沙害防治措施,特别介绍新研制的“机械提升组合式胶沙板”在该防沙工程中的试验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对国道207线沙阻路段的浑善达格沙地的概况、沙丘活动方式及造成公路沙阻等原因的实地调研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材料及植被优势进行固沙护路,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推出了“半隐蔽式黄柳活沙障”、“隐蔽式杂草沙障”、“人工黄柳裁植法”及引进草粒、采取条播法种植等固沙护路具体措施,为发挥地区性优势进行公路治沙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依据荒漠藻固沙结皮与风沙工程学原理,针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环境特点,分析了省际通道公路建设取沙过程产生的地表植被剥离、沙丘活化等环境问题,提出了风积沙地公路建设过程中取土场扰动减缓措施与沙障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风沙地区公路取土场施工的环境影响与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荒漠藻固沙结皮与风沙学基本原理,针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环境特点,分析了省际通道公路建设取沙过程产生的地表植被剥离、沙丘活化等环境问题.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风沙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取土场扰动减缓措施与沙障恢复技术.结果表明,草方格沙障能有效固定取土场边坡和底部的流沙,并有利于生物结皮的形成,改善土壤营养成分,促进植被恢复,是一种成功的取土场固沙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蔡欣宇  汪平  周晶  高振燕  赵满喜 《公路工程》2008,33(2):22-24,31
依据荒漠藻固沙结皮与风沙学基本原理,针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环境特点,分析了省际通道公路建设取沙过程产生的地表植被剥离、沙丘活化等环境问题。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风沙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取土场扰动减缓措施与沙障恢复技术。结果表明,草方格沙障能有效固定取土场边坡和底部的流沙,并有利于生物结皮的形成,改善土壤营养成分,促进植被恢复,是一种成功的取土场固沙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们在沙漠公路上的多年观测试验,关于风沙运动与公路沙害的防治提出下面一些见解。一、关于风沙运动 (1)风沙流:风沙流发生和出现在所有沙漠地貌和沙漠形态上,这是一种挟沙的运动气流。当风吹经沙质地表时,由于气流运动冲击力的作用使沙粒脱离地表进入气流中被搬运,成为风沙流。丰富的沙源,是风沙流的物质基础。沙粒开始移动的风速称为起  相似文献   

13.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选取典型路段,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复合型纵向沙垄分布区的不同地貌单元与部位,如沙垄垄体及垄间低地,沙垄的迎风坡、背风坡及垄顶等,公路的沙害形式及其强度等差异很大.主要原因一是受地形起伏影响,导致在不同地貌单元与部位上,风沙运动特征明显不同;二是在不同的路基断面形式上,公路沙害的形式及其强度等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两种因素的不同组合,使得调查路段上的公路沙害表现十分复杂,可划分出多个不同的区段.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也对防沙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运营多年后,野外调查发现,根据"填挖平衡"等原则及风洞试验成果而设计的路基断面形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能考虑更大范围的地形起伏及固沙带积沙导致的地面上升等因素,致使路基高度设计过低,造成风沙害越来越重,防治难度及成本也越来越高;此外,路基边坡均为1∶3也不太合适,尤其是当路堑较长较深时。在此认知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探讨更为合理的路基断面形式,如路基高度应提高45~80 cm,平均60 cm左右,有些路基边坡可为落沙坡等,以期能更好地指导流动沙丘分布区的沙漠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15.
S233线塔中-且末沙漠公路防沙体系,经受了10年的流动性沙丘侵蚀,在光建不养的情况下,防沙体系已逐渐失去防沙功能.很多路段积沙上路,给过往司乘人员带来不便及安全隐患.该路段第一次对防沙体系进行恢复,介绍了阻沙栅栏和草方格沙障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沙漠公路从建设期到运营期一直受到风沙威胁,沙漠公路合理选线能有效从源头上减少风沙灾害。为研究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不同形态流动沙丘区减灾选线,对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沿线8种流动沙丘地貌进行了遥感影像判译,并按照形态-成因法将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沿线8种地貌流动沙丘划分成了横向沙丘、纵向沙丘、多方向风作用沙丘3大形态;从研究3大形态流动沙丘区地形地貌、沙丘运动规律、沙丘表面特征与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路线减灾走向关系,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3大形态流动沙丘环境中沙漠公路减灾选线要点。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流动沙丘区沙漠公路减灾选线提供一定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青草沙水库库区流态及淤积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Delft3D二维数学模型,分析了青草沙库区流态和淤积分布特征。研究成果表明,青草沙库区除北堤中段附近和青草沙垦区附近外,不存在明显的死水区,库内的水质点都可在不同的时间内运动出库;青草沙垦区南水道的流速大于北水道,南水道是主要的输水和输沙通道,青草沙垦区南部水道淤积远大于北水道。就整个库区而言,淤积主要在上游水闸与引水道两侧、青草沙垦区南部水道,而库区中部和库尾淤积较少。库区年平均淤积量一般在100万t左右。如果取水泵站长期不用,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取水泵站出水池的淤积。  相似文献   

18.
青草沙过江管隧道工程长距离穿越长江江底后在长兴岛工作井进洞,盾构进洞时覆土达到33m,且存在长兴岛地质复杂、承压水水头高等问题,盾构进洞存在较大风险。该文叙述了盾构水中进洞的施工工艺,并针对青草沙过江管隧道的特点,提出进洞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沙漠公路常年受大风影响而致使路面出现积沙,导致路面抗滑性能大大降低,影响行车安全。文中对风积沙路面抗滑性能展开研究,采用摆式仪法及构造深度法,从积沙厚度、道路线形等方面,测量积沙路面下的摆值BPN、构造深度TD。对比不同道路线形下路面积沙对抗滑性能的影响,发现均出现摆值BPN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指出积沙在填入道路表层缝隙至基本覆盖路面的情况下,摆值BPN逐渐降低,并在积沙基本覆盖表面缝隙时降至最低,尤其在下坡路段下降最大达15.66%,此时道路行车最危险,随着道路积沙厚度的再次增加,摆值BPN逐渐增大,相较薄沙反而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00,(8)
日前 ,陕西榆林至靖边的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长城沿线风沙区开工。武警交通部队独立支队以优良装备和优势兵力请缨攻坚 ,承担了最艰险路段的修筑任务。毛乌素沙漠主要以波状沙丘为主 ,沙漠中高约两三层楼的沙丘平均每年在风力作用下前移 5m,生态环境极为恶劣。这条公路修成后 ,将成为防沙治沙的生命线 ,对治理沙漠恶化和国防交通起到重要作用。目前 ,武警交通独立支队的官兵已驾驶价值数千万元的机械设备开进毛乌素沙漠安营扎寨 ,冒着沙漠中近 50摄氏度的高温开始了测绘放线和路基开挖的前期工程。全体官兵在沙漠中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