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动态     
<正>第14次中国-东盟交通运输部长会议通过《中国—东盟海事教育培训发展战略》11月5日,第14次中国-东盟交通运输部长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东盟海事教育培训发展战略》。该战略是我国在海事领域牵头制定的首个地区性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在区域海事教育培训发展方面达成的共识,是中国海事局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该战略将依托"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下的合作项目,进一步深化在海事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船员质量和竞争力,提高人力  相似文献   

2.
<正>11月10日至12日,"2016年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首次协调会议在广州举行,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智广路、广东局副局长庄则平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参加。会议根据"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  相似文献   

3.
正在本次中国-东盟海事劳工履约合作研讨会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事劳工相关的议题上充分交流了意见和看法,对部分重点关注的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在这场合作研讨会的背后,既有着东盟各国对海事劳工履约合作的现实需求,也有着对建立中国-东盟海事劳工履约合作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8月13日,第12次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旨在推动我国倡导的相关海事技术合作项目和技术标准得到东盟相关国家的支持、参与和推广运用。本次会议重点提出渡运安全治理、非公约船舶技术标准、船舶排放控制等新议题。据了解,本次会议审议了IMO(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审核报告和海上货物安全运输合作通信工作  相似文献   

5.
动态     
正东盟船员技能培训基地在威海挂牌成立6月30日,"东盟船员技能培训基地"在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挂牌成立,并举办为期10天的第一期东盟船员技能培训班。威海海事局将跟踪和服务东盟船员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通通信部海员教育培训与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海事教育培训发展战略》等研究,积极争取"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优  相似文献   

6.
《珠江水运》2012,(21):78-79
中国一东盟海事磋商机制第八次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珠海市召开。来自中国海事局和东盟各国海事主管部门的60多位代表就区域内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履行、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海上搜救应急合作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协商。《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被称为全球海员的“权利法案”,具有针对性强、采用检查和发证程序、引入港口国监督机制、确立不予优惠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国-柬埔寨海上紧急救助热线的正式开通,这也意味着,历时四年,"中国-东盟国家海上紧急救助热线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将有效地促进中国—柬埔寨两国之间海上搜救合作健康稳定发展,共同维护海上人命安全。也能为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合作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5、4、3、2、1……启动!"10月31日上午,伴随着开通仪式主席台上的水晶球亮起,中国-柬埔寨海上紧急救助热线正式开通。当天在广东湛江海事码头,数百名来自中国、柬埔寨以及东  相似文献   

8.
《中国船检》2005,(6):40-40
2005年东海联合搜救演习是我国政府加强与东盟各国合作,特别是履行2004年签订的《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备忘录》中有关海事合作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我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这次联合搜救演习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海上遇险搜寻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9.
, 《珠江水运》2012,(21):78
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第八次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珠海市召开。来自中国海事局和东盟各国海事主管部门的60多位代表就区域内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履行、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海上搜救应急合作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协商。《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被称为全球海员的"权利法案",具有针对性强、采用检查和发证程序、引入港口国监督机制、确立不予优惠原则、赋予缔约国政府灵活性原则等5个特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从广东海事局获悉,7月3日,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5国学员聚集广州,参加为期22天的澜沧江-湄公河海事与搜救培训。这是我国首次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举行海事与搜救业务培训。本次培训由中国海事局主办,广东海事局承办。据悉,这次培训是中国海事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仪,深化与东南亚国家海事与搜救合作的新举措。东南亚在一带一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主要区域。区域内  相似文献   

11.
海巡船是怎样的,海事人员是如何履行海事职责、实现海上监管、施展海上救助的?在2017年第五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广东海事局海巡船首次亮相海博会,为广大市民群众科普海事知识,让大家走进广东海事。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10日,首次"中国-东盟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履约合作研讨会"在广州开幕。来自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东盟9国政府主管机关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国际保赔集团和国内有关院校、保险界、航运界代表和专家学者50多人出席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海事局主办,广东海事局承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航运交通、水上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海事劳工领域的区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的圆满结束,也标志着筹备已久的"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及实船演练"项目正式收官,该项目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合作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上搜救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在2013年9月召开的中国—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六次高官会上正式提出了"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及实船演练"项目,获得了东盟各国代表的一致认可。2014年11月,在缅甸举行的第1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我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确定了实施该项目。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支持下,项目分为"沙盘推演"和"实船演练"两步进行。2016年9月,"沙盘推演"在广州圆满完成,来自文莱、柬埔寨、  相似文献   

14.
正为增进我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海事搜救主管机关的相互了解,强化海事管理与水上搜救领域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发展,由中国海事局主办,广东海事局承办的为期22天的澜沧江-湄公河海事与搜救培训于7月3日在广州开班。今年7月3日,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5国学员聚集广州,参加了由中国海事局主办,广东海事局承办的为期22天的澜沧江-湄公河海事与搜救培训。据悉,这是我  相似文献   

15.
海事消息     
消波 《水上消防》2006,(5):44-45
国际海事组织设最勇敢海员奖,中国与东盟将加强海上执法合作联合打击跨国犯罪,我国首个海事调解中心在上海成立,我国将开展海雾海面风监测,中国船级社出任国际船级社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对话交流不断升温,海上搜救机构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海上联合应急反应能力。本次举行的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海上务实合作的又一有力举措。一水相依,兴衰相伴,中国与东盟国家致力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10月31日,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中国湛江,共同推动海上搜救务实合作。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东盟成立半个世纪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并建成共同体,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20艘参演船艇、3架飞机、1000余人联手上演了一场海空协同、多国协同的大规模海上联合大搜救……10月31日,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在广东湛江外海海域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演练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海上搜救实船演练,有力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探索建立区域海上搜救合作模式,为各国人民提供更好的海上搜救服务和保障。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海上合作取得突破,近日成功举行中国-东盟国家首次大规模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第一次协调会于2017年5月10-12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及东盟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搜救机构代表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海上搜救领域开展的重要务实合作,有助于深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海上搜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  相似文献   

19.
<正>为巩固三地海上搜救合作成果,进一步整合三地搜救力量,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香港海上救援协调中心、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共同主办,广州市海上搜救中心负责承办了今年的三地海上联合搜救演习。10月27日,"2015年粤港澳三地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在广东珠江口海域成功举行。本次演习由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香港海上救援协调中心、澳门海事及水务局主办,广州市海上搜救中心承办。据了解,本次演习由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海事、救助、  相似文献   

20.
《航海教育研究》2013,(4):28-28
2013年11月7日至8日,中国一东盟海事磋商机制第九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与会代表围绕42006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压载水公约、海事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议题开展研讨,并积极探讨加强双方互联互通合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