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很多,通常多归咎于“受凉”或感染,对肿瘤一因很少注意。往昔认为,由肿瘤引起者只占5%(Shambaugh,1972),近谓,仅次于贝尔氏与外伤性面瘫而高达12.5%。面神经本身肿瘤所致面瘫多于外来肿瘤引起者。在其本身肿瘤中,绝大多数为良性,尤以神经鞘膜或纤维瘤最常见。外露于鼓室的该瘤易诊断,而鼓膜完整者则常误诊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生性面神经雪旺氏细胞瘤的病理来源及病因 ,对 152 6耳颞骨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 :39耳在面神经骨性管裂处显示神经外膜先天性缺损 ,神经主干由此疝出。其中31耳 ,在疝出面神经凸面有明显的雪旺氏细胞增生。这 31耳中 ,有 12耳在卵圆窗上方 ,1耳在面神经第二膝部形成小的外生性雪旺氏细胞瘤。提示 :管裂处神经外膜的先天性缺损是面神经由此疝出的组织解剖学原因。面神经疝出可能是刺激雪旺氏细胞增生 ,以致形成外生性面神经雪旺氏细胞瘤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 Fisher综合征(F.S)一般被认为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临床上不常见之变异型,近来也有异议者;以急性双侧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三大主征并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病程经过良好为其特征。此征早在1932年由Collier首先描述,1937年Guillain、1938年Van Bogaer等均提到一种仅限于颅神经的GBS所谓“纯粹中脑型GBS”,“急性对称性多发性神经根、颅神经炎”,作为GBS变异型,欧洲文献曾称为GBS之“原发性眼肌型”,相继类似报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镜下切除多发性脑转移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院近期收治多发性脑转移瘤1例,采用神经内镜下一次切除,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本病命名历史和演变Hutchinson氏1896年首次报告一对双生女孩口唇有特殊的色素沉着。1919年Weber氏报告该双生女孩中一个因肠息肉引起肠套叠死亡,但两位作者都未意识到皮肤色素与肠息肉之间的联合关系。直到1921年Peutz氏方才发现一家族三代人中7例证实,3例怀疑此综合征,并著文报告,全部病例均见口腔内及其周围粘膜和/或皮肤有异常的色素斑,同时胃、小肠和结肠有多发性息肉,有些息肉有恶性变,确定了该病的家族性,命名为Peutz氏综合症。自Peutz氏报告后,文献上有类似的病例报告。1949年Jeghers等三氏收集证实的病例12例,未证实的9例,并报告自己病例10例,认为本病有下列特点:①色素沉着主要表现在口唇及颊粘膜,少数例亦见于别处皮肤;②除均有小肠的多发性息肉,胃及结肠亦可能有同样病变;③患者易发生肠息肉合并症,如肠梗阻,肠套叠及肠出血等。少数病例有恶性变;④本病原因未明,可能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6.
<正>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名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二氏综合征,国内临床报道较多,但病理报道较少。现将我院的1例临床和尸解病例予以报道,结合文献並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姓氏是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后来说姓氏,专指姓. 姓氏,姓与氏的合称.<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可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氏族":"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  相似文献   

8.
<正> 作者复习文献并报告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在口腔呈现淀粉样变性的症状。多发性骨髓瘤是发生在骨髓而来源于网状内皮系统的肿瘤。发现后一般在两年死亡。男女之比为2:11,80%发生在40岁70岁。  相似文献   

9.
<正> 骨内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国内外共报道过47例,恶性的只有国内周志道报告过1例。我院收治过2例胫骨内神经鞘瘤,其中有1例恶性的,现分别报道如下:例一:男性,52岁,农民,住院号:134870,于1981年5月11日以“胫骨纤维肉瘤继发性贫血”之诊断收住院。  相似文献   

10.
氟骨症患者的肌肉损害属原发性的,他们的肌电图呈多发性肌炎改变。其中少数患者的肌电图可以正常,多呈肌源性损害,也有神经根性及周围神经损伤的,极少数患者为神经肌肉混合性损害。氟宁对氟骨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C(P<0.01)。  相似文献   

11.
<正> 疼痛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常见的诊断上及治疗上的问题,不同的疼痛感觉可区分为麻木,感觉过敏及感觉倒错。多发性肌炎及关节炎疾病偶而可认为是早期诊断而不是早期严重疼痛的神经炎。Landry's最初描述之GBS包括四肢突出的疼痛,“稍—活动即致钝痛加重”,Guillaia,Barre,及Strohl继之描述了第二例,疼痛均为首发症状。Haymaker及Kernohan一组中50例病人有28例在病初有疼痛。本文分析了连续收住之29例GB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构建可视化评分系统。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2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用nomogram进行COX回归评分系统的可视化构建。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种、是否多发、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是否手术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种、是否多发、肿瘤分级、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3、5、10年的预测价值均明显高于第6版AJCC TNM分期系统的预后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Z=13.178,P<0.000 1;5年:Z=11.462,P<0.000 1;10年:Z=4.298,P<0.000 1)。结论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较多;本研究绘制的可视化nomogram可根据患者的评分计算出患者的3、5、10年生存率,且预测价值明显优于TNM分期系统,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胃癌X线诊断     
胃癌102例 X 线分析胃癌在欧美很多见,居癌瘤死亡原因中之首位。在胃脏各种疾病中亦较其他疾病多见,Dwyer 氏在3000例胃肠检查病人中450或15%有器质性病变,其中295例十二指肠溃疡,92例胃癌57例胃溃疡,2例胃梅毒,3例良性胃肿瘤,1例胃发球。胃反十二指肠三个常见疾病形成下述比例:卽胃溃疡1,胃癌2,十二指肠溃疡5。而本国文献中有关胃癌之报导较少,尤其胃癌之 X 线研究更少见。但我们数年来在实际  相似文献   

14.
<正> 贲门癌在我国属常见之肿瘤,根据阜外医院病例统计,贲门癌与食管癌的比例约为1:3。但此病由于其部位特点,过去有的作者将其归入胃癌的范畴,有的又将其和食管癌混在一起分析,而较少单独加以讨论。我们同意吴英恺氏等的意见,贲门癌既不同于一般胃癌,又不完全同于食管癌,而应当单独列为一类疾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前言青光眼是较常见之眼病,致盲率颇高,据我院1955年1956年之盲目统计,此病之致盲率为7.34%—8.65%,在国内文献中青光眼之统计已有许多报导,最早有裴乐德氏(1932),继有张晓楼氏(1952)和梁树今氏(1953)等之报告。195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提出“为消灭青光眼而奋斗”的号召,即在  相似文献   

16.
<正> 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以多发性硬化较常见,而痛性强直性痉挛发作是多发性硬化病之一种虽不最多见,却具有独特临床表现之综合症,有助于诊断;然以往国内外均未能予以足够注意,报告不多,晚近才由日本学者所重视,有所详细探讨,国内仅见少数报告提  相似文献   

17.
<正>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也称钙化上皮瘤,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这种肿瘤多为单发,多发者实属少见.在临床上遇见1例多发性毛母质瘤,特报告如下:患者:奚某,女,23岁,以“发现右前臂及左膝外侧痛性结节半年之主诉,于88年2月22日就诊于我院.半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其右前臂及左膝关节外侧有两处黑色痛性结节,当时体检内科情况正常,仅在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其优缺点。方法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各种病变69例,其中垂体腺瘤6例,蛛网膜囊肿21例,脑积水18例,透明隔囊肿6例,颅内表皮样囊肿8例,血管网织细胞瘤9例,颅内多发性转移瘤1例。结果6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或好转,头颅CT、MRI复查颅内病灶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内镜对于颅内多种病变的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和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是目前微创神经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度近视,镜片每难满意矫正,且常继续进行,更易发生严重的合并症,而可招致失明,尤其是易发生视网膜剥离,文献中如Arruga氏之682例视网膜剥离中,即有391例有近视,亦即占57%;Gomin氏80例中有52例近视占66.2%;张俊杰氏  相似文献   

20.
<正> 嗅神经上皮瘤是一种发生在鼻腔的神经源性肿瘤,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简要讨论。患者男,44岁,住院号134461,1981年4月28日住院。患者于半年多以前,曾以“头痛两月余”之主诉住西安市某医院神经科,按“前颅凹肿瘤”开颅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并行钴~(60)放射治疗4500r。出院时头疼消失,唯左眼球突出未恢复。半月多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