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由于沿海水域污染严重,近海水产养殖空间进一步压缩,海洋养殖走向深水已成为行业趋势,深海网箱已经成为拓展海洋养殖空间的重要装备。本文分析了目前普遍使用的网箱结构、提出了船舶航行可能对海上渔场平台产生的安全隐患。根据附近水域各类在航船舶的特点,提出了建立海上渔场安全监控系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日,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签订了1座90米海工自升式作业平台订单。该平台可提供海上修井和海洋工程施工服务.并设有生活区等功能区域,平台为方形船体,带有四个桩腿,全长约90米.船体总长788米,型长63.6米,型宽40米,型深580米。  相似文献   

3.
正海上可移动养殖工船作为全新的养殖载体,能够实现自由游弋养殖,适应南北接力养殖的需要,将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与工业化养殖相融合,实现海洋养殖业绿色、持续、高质量发展。开发或改造适宜的海上可移动养殖工船,以全面适应我国养殖生产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中国船级社针对海上可移动养殖工船推出适用指南,本文对CCS海上可移动养殖工船相关规范指南应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近日,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签订了1座90米海工自升式作业平台订单。该平台可提供海上修井和海洋工程施工服务.并设有生活区等功能区域,平台为方形船体,带有四个桩腿,全长约90米.船体总长788米,型长63.6米,型宽40米,型深580米。◎看点:近年来,金海重工一直积极加强技术储备,极拓展新产品领域,先后成立了海工、LNG、LPG、半潜船等多个高附加值产品项目组,为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市场转型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白旭 《船舶工程》2022,(2):14-17
<正>陶龙宾教授/博导,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英国思克莱德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教授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海洋力学与极地工程学会(OMAE)海洋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船模拖曳会议海洋工程专业委员会(ITTC)委员国际船舶与海洋结构物专业委员会(ISSC)委员。主要从事海上浮式风机水动力及系统分析、海洋工程结构物/系统的流固耦合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并主持了澳大利亚ARC、英国EPSRC、欧盟Horizon2020等海洋工程及海上重点风电项目,发表SCI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7,(1):80-83
深海网箱长期放置于水文条件较为复杂的深海水域,研究网箱在复杂水域的水动力特性,对于网箱能否正常工作意义重大。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海洋工程软件OrcaFlex,以碟形网箱为例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对比网箱在浪流联合作用下,以及单缆失效条件下的动力学分析。得出了网箱在单缆失效状态下的系泊性能,为网箱系泊系统的设计制造提出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不同海上操作工作的需要,海洋工程驳船需要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如稳性、总体和局部强度、锚泊设施、压载系统等,这些要求在规范上并未详细覆盖,但是对于海上安装操作以及保证货物完整性非常重要。文中试图通过总结相关海洋工程标准要求,并凭借历史经验就这些规范要求以外的因素予以讨论,包括海洋工程安装中对于船体稳性的特殊要求,船体总强度的考虑,工况选择以及锚泊系统,压载系统的基本要求等。  相似文献   

8.
《江苏船舶》2016,(1):13-15
针对海岛区域的孤立性、海上环境的复杂恶劣性以及波浪发电的不稳定性,结合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及波浪能发电的特征,提出一种新型的海上漂浮式综合发电平台,该平台可以综合利用风电、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等能源,同时还可以为海岛提供大型养殖网箱。  相似文献   

9.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在船舶代理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一帆 《水运管理》2006,28(5):22-27
阐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不仅大大提高了海上安全管理的效能,其商务应用还将使船舶代理人得以有效监控船舶动态,从而全方位地改进传统的船舶代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江州造船厂首次承接建造的海上捕渔船——441千瓦(600马力)双拖网艉滑道冷冻渔船,于1988年11月13日在该厂二分厂投料开工建造。该船总长43.5米,型宽7.6米,型深3.8米,设计吃水2.8米,排水量439吨,航速12节,海上自持力25天。该船设有机舱、网具  相似文献   

11.
3月4日上午,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最大、技术最先进的CASTORONE号海上石油管道铺设船在烟台成功出航.据悉,这是烟台引航站首次引领超过300米的无动力船舶. 据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李永旺介绍,CASTORONE号是烟台中集来福士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海阳和烟台基地联合...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监控海上通信系统运行状态,提出基于移动网络的海上通信系统构建与应用。系统通过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海上监控装置、移动工作站、数据服务器间的通信,由海上监控装置及时采集与传输通信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数据服务器利用移动网络通信将数据传输并反馈给移动工作站实现数据内容的访问。在传输过程中及时监控与分析网络问题位置,结合监控中心软件共同实现海上通信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并通过实际应用中验证所设计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日,2019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第六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行业内的企业代表、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聚焦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探索我国潜水打捞行业助推海洋发展战略的新路径。被称为水下"钢铁侠"的常压潜水系统(ADS)、水下钢结构海生物清理机器人等新型装备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展览会中,海上科技装备、海洋信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自主研发设计的超大18000TEU(标准箱)集装箱船——"达飞·瓦斯科·达伽马"号27日在上海顺利命名,并向承租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交付。这是中国首制超大型集装箱船,打破了之前韩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领域的垄断地位。"达飞·瓦斯科·达伽马"号18000TEU集装箱船,号称"海上巨无霸",船总长399.2米,型宽54米,型深30.2米,设计吃水14.5米,服务航速22.2节,入级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2月30日,中国船级社(CCS)大连分社首次承担鉴证检验的大型海洋渔业养殖平台“湾区横洲号”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大船海工”)顺利交付。该养殖平台由大船海工承建,采用业界首创阻尼式桁架结构,可通过自升降控制躲避台风,长123.8米、宽66.8米,圈养箱体高11米,桁架包围水体91000立方米,约能养殖20万尾鱼。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洋航务》2008,(10):17-17
9月16日,江苏熔盛重工承建的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全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开始进军海洋工程船舶领域。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863重点课题之一,由中海油订造、熔盛重工参与联合设计并建造的“海洋石油201”,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艘“深水”海洋工程船舶。该船总长204.65米,型宽39.20米,航速12节,采用全电力推进、DP-3动力定位、4000吨重型海洋工程起重机、自动铺管作业线等一系列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储管能力达9000吨,作业最深可达3000米,铺管速度5公里/天,海上最大起重能力达4000吨。  相似文献   

17.
《机电设备》2013,(1):28
2012年12月18日,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EXPLORER LIFTER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来福士")成功交付。EXPLORER LIFTER集海上重型起重作业、甲板货物储存及生活居住功能为一体,总长137.5米,型宽81米,型深39米,最大可变甲板载荷7070吨,额定居住618人,入  相似文献   

18.
《造船技术》2013,(3):4
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专业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现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7个本科专业,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相似文献   

19.
"海巡31"号船综合网络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剑翔  张均东  任光  曹辉 《中国造船》2007,48(4):138-146
研制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驾驶、轮机、电站等内容的船舶集成监控系统,能够将监控数据传输到岸上指挥中心,形成船岸一体综合网络监控。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我国首艘大型海上巡视船"海巡31"号上,使之成为海、空结合的立体海上巡逻,从而更大范围地扩展了海上搜索面,增加了巡视船的快速反应能力。综合监控网络的实时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千兆光纤船舶局域网设计;②船岸一体网络综合监控系统的技术实现;③实现网络综合监控系统的相关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海军综合训练舰“世昌舰”,1999年7月28日在厦门海域进行国防动员演习。 “世昌舰”为目前中国最现代化的海上综合训练舰,具备了航空母舰的雏形。该舰长120余米,宽18米,高约40米,排水量近万吨;设有两层纵通甲板,可在薄冰区航行;航速17.5节,远航能力达到8000海里,可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