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地铁列车的运行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车体板件振动,由此而引起的车体板件辐射噪声是地铁列车车内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应用模态贡献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车体板件的振动对车内场点声压级的影响特性,并通过修改局部板件等效厚度的方式改善车内声场。将地板等效厚度减少2 mm后,场点43 Hz、82 Hz频率处的线性声压级均降低了6 dB以上。通过模态贡献量分析找出对车内噪声贡献较大的模态,并结合其模态振型以及板件节点贡献量分析进行针对性结构优化,这种方法可以起到改善车内场点处声学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0%低地板车辆进行动力学建模,仿真得出车辆正常运行时二系结构与车体连接处的力和两处下铰力,以此作为激励对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频率响应计算。用计算得到的车体位移激励车体声学有限元模型,得到车内声学模态、声场分布和ISO标准场点响应。结果显示,车体在几个特定频率下的声压级超出了车内噪声指标。通过对几个特定频率下的各板件声场贡献量计算,得到车顶正贡献量较大,可提供给厂方进行结构优化。同时,根据结构模态、声学模态计算结果对车体下吊设备频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速列车表面脉动压力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原理,通过小波阈值去噪与相关性系数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某线路实测车厢外壁气压信号,得到脉动压力值;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中间车体结构、流场以及"结构-流场"流致振动耦合模型,分析耦合系统模态频率,并将提取的脉动压力对耦合模型进行冲击加载,分析车体结构位移及车内气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车窗处振动位移最大,车体结构振动位移与车体结构固有特性以及加载压力频谱特性有关;车内气压级主要集中在100 Hz以下的中低频段,车体两侧气压比车内中部气压大,靠近车壁处气压更易受车体结构模态影响,车内气压级、耦合系统模态频率与车体振动位移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出口突尼斯内燃动车组噪声控制要求、噪声源频谱特性,制定了车辆断面结构的隔声设计方案,为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对车辆所用材料及组合结构进行了隔声试验和振动试验,同时通过预测车内噪声及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车内声场进行仿真计算,进一步证明了车辆隔声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控制车辆内部噪声。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铁A型铝合金车辆的车体结构建立车内声场计算模型,利用声传递向量技术进行噪声源分析.结果表明:车体地板中部区域、车顶中部区域以及右侧墙中部附近区域对车内声学的贡献较大,是车内的主要噪声源.在增加这些区域车体的壁板厚度后,车内的噪声得到明显地控制.利用Zwicker法对车内噪声响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车体壁板增厚后,降低的噪声主要集中在100 Hz频段以下,而在人耳更为敏感的150~350Hz频段上,噪声的降低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限元法对地铁头车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出了头车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结果表明,尾部端墙、靠近车尾处的底板、底板中部等部位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故应在设计制造中加强这些部位的刚度,以提高其疲劳寿命,降低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7.
利用VA One软件对某A型地铁车辆车内噪声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减振降噪措施。建立某A型地铁车辆的统计能量分析模型,通过施加轮轨噪声源激励载荷,对该车辆车内噪声水平进行预测,为减振降噪提供依据。根据车内声场分布,利用对车辆地板面铺设阻尼减振材料以及多孔吸声材料等措施控制车内噪声。结果表明:阻尼减振材料和吸声材料分别可降噪2 d B(A)和5.17 d B(A),而混合两种材料的双层吸声降噪方式可降噪6.19 d B(A)。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控制卧铺动车组振动、噪声的必要性,提出了控制卧铺动车组振动噪声的基本对策,论述了卧铺动车组降噪优化设计技术,包括声源和振源的控制优化、车体结构隔声设计、内装结构避振设计、车内声学模态设计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分析钢轨主要缺陷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多元高斯声束模型,结合钢轨形状特征进行了圆形平面探头和矩形平面探头辐射入钢轨内声场的模拟。通过钢轨内部的声场分析模拟,确定各探头的有效检测区域,并对相应的钢轨超声检测工艺开展研究。针对钢轨内部不同位置缺陷进行了超声检测实验,实验结果的A波图显示:轨头内部、轨底及轨腰部的缺陷能够被有效检测,与超声探头声场模拟结果预期能够良好吻合。  相似文献   

10.
高速动车组布线线槽电磁兼容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速动车布线线槽的金属材质选择、线槽屏蔽和开孔、线槽分区、线槽接地等角度进行线槽EMC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给出了包括车内线槽、车下线槽和关键电缆通讯线槽的结构设计,并对线槽间接口处的搭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建模计算,得出动车组线槽搭接导体的形状对屏蔽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快速发展,乘客对地铁车辆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车辆运营阶段的噪声问题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地铁车辆的噪声现状入手,分析轮轨相互作用引起的轮轨噪声问题,车体和薄弱环节的隔声与密封问题,以及隧道运行环境会产生混响声场环境差异问题等,为车辆噪声控制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琳  李人宪  刘杰 《铁道车辆》2011,49(8):7-10,1
应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方程数值计算的方法,仿真分析了会车压力波对高速客车空调系统和客室内流场的影响,得到了客室内空气压力和CO2浓度随车外会车压力波变化的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开放式列车空调系统,会车压力波会通过新风入口传递到客室内,使客室内的空气压力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势与车外会车压力波的变化趋势一致;空调管路系统中大压头风机可有效抑制外界压力波,使客室内压力变化幅值大幅减小;外界压力的突然变化有可能导致客室内CO2浓度升高,且CO2浓度的变化略滞后于外界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对采用下摇枕结构转向架的车辆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车辆失稳模态为构架与轮对同频同相振动的转向架蛇行模态,随着车轮踏面磨耗,车辆横向稳定性降低;当一系水平刚度减小时,轮对蛇行模态的自然阻尼减小;当牵引杆纵向刚度降低时,构架横向振动模态自然阻尼减小,横向稳定性降低。轮对水平定位刚度和旁承摩擦因数以及牵引杆纵向刚度对下摇枕结构车辆横向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三者中任一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车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番茄在冷板冷藏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板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车内货物温度场是影响其运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运用多孔介质理论建立番茄在冷板冷藏车内及货物的数学模型,模拟2种不同堆码方式的动态温度场,并对其变化及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堆码方式对货物温度场有一定影响,为有较规则几何形状的果蔬货物的冷藏运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车轮滚动噪声的理论预测方法,并给出了两种有效降低列车车轮滚动噪声的阻尼措施:①在轮缘和轮辐间加粘弹性层阻尼的弹性轮;②在轮辐上施加固化层的阻尼措施。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车轮的模态形状和模态质量。同时对一系列弹性层刚度不同的弹性车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车轮的辐射声能量受弹性层刚度的影响较大。在标准920mm车轮和860mm车轮加固化层阻尼措施会降低车轮的滚动噪声。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门隔声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地铁车辆部件的选型提供依据,文章对地铁车辆的塞拉门、内藏门进行隔声性能比较试验研究。利用LMS Test.lab振动噪声测试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测量2种型式车门在开门和关门状态下的声压级,分析了各测点的噪声信号与参考信号的相干性。根据插入损失原理,研究内藏门和塞拉门的隔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塞拉门的隔声性能要优于内藏门。  相似文献   

17.
气动力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坐式单轨车的性能.基于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某跨坐式单轨车原车型,新车型的气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得出原车型、新车型的风阻系数;并结合两种车型的外部流场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验证流线型的新车造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车内噪声已成为列车运行中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研究某地铁车内噪声超标的原因,对该线路钢轨打磨前后车内噪声进行测试,分别使用A计权和响度来分析其声学特性,并比较A计权和响度评价车内降噪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波长0.025 6~0.051 2 m波磨是地铁车内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清除波长0.025 6~0.051 2 m波磨,6个测点声压级明显降低。通过A计权分析可知,钢轨打磨对前端和后端车厢降噪效果较为明显,而对中部车厢降噪效果不如前者。通过响度分析可知,列车前端和后端车厢的4个测点车内噪声总响度降低,而在中部车厢的2个测点总响度略有增大。评价噪声主观感觉大小的A计权低估了中部车厢100~300 Hz频率的噪声影响,而响度作为反映人耳对声音强弱感觉的心理声学参数,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价低频车内噪声对人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