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具有传递速度快,处理成本低,工作安全可靠等特点,已在国外广泛使用,它取代了传统的用纸张票证单据的贸易结算方法。在国外各种运输行业中,铁路部门早在八十年代初率先应用EDI系统,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由于诸如运单、货票、提单等各种票据和文件无须人工填写,通过EDI系统便可完成数据交换和传递,大大便利了铁路与货主、铁路与公路以及其它运输、铁路与材料供应商、铁路内部各部门间的联系,业已成为铁路与航空、公路等运输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黄悦 《铁道知识》2005,(3):26-27
日本北海道铁路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服务于市区运输或市区与机场之间运输的公路——铁路两用客车。该客车在这两种模式间的转换只需10~15秒。2004年1月,第一辆基于公共汽车的公铁两用样车交付使用,从6月底开始一直在12公里的铁路线和公路上试验。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铁路与公路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民 《中国铁路》2009,(10):32-34
针对修建铁路客运专线是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论述当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必要性。根据国外铁路建设项目的做法,分析修建铁路客运专线时铁路与公路的协调问题,提出铁路客运专线与公路平行铺设时线路间距、曲线半径、坡度、隧道和桥下通道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可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和设计借鉴。建议在进行技术和经济调研时,分析铁路、公路运输方式与其他要素间的系统关系,对交通运输体系协调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水云 《科技交流》2007,37(3):42-44
简述铁路、公路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曲线半径的制定以及铁路、公路曲线半径的选用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依托甬舟公路孙家湾1号隧道与甬舟铁路牛皮岭下隧道并行段,通过数值计算,对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情况下,公路隧道施工顺序、二衬施作时机及工法步距开展研究,并探究了公路隧道爆破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的影响,对孙家湾1号隧道的安全净距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振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1)塑性区集中在开挖范围中下部及公路右线与铁路隧道中夹岩处,中间铁路隧道受公路隧道开挖扰动影响左右拱腰产生较大水平变形;(2)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宜采用公路左线-公路右线的开挖顺序,铁路隧道二衬施作完后再施工公路隧道,采用CD法施工,并设置公路左右线步距为50 m;(3)对不同围岩级别、开挖进尺、工法的9种工况爆破施工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影响进行探究,得出各工况下振速传播路径、最大部位、振速数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对爆破施工提出针对性意见;(4)Ⅳ级围岩、采用CD法施工,孙家湾1号隧道爆破施工极限安全净距为11.5 m,净距小于11.5 m时建议采用机械开挖。  相似文献   

6.
铁路货运站兼营公路货物运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铁路货运站的实际情况,提出在铁路货运站内成立公路货运部门兼营公路运输业务的思路,并对铁路货运站兼营公路货物运输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铁路工程向东北、内蒙古高原及新疆的天山等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推进,既有道路雪害的防治及新建铁路的雪害勘察设计与评价,建立一部有关雪害的勘察设计规程,指导交通工程的雪害整治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吸收青藏铁路、中吉乌国际铁路、精伊霍铁路勘察设计的科研成果,吸取俄罗斯规范的精华,通过我国东北、新疆天山公路及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国公路、铁路的雪害防治工程的实地考察研究,编制了规程性的勘察与设计评价规定,供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在工作中参考执行.  相似文献   

8.
中继间顶进技术是框架隧道下穿既有铁路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依托厦漳公路(厦门段)东孚双洞隧道工程,系统说明在既有线铁路下方修建大跨径隧道线路加固及项进技术的各种问题,说明了提高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安全系数采取中继间顶进技术的必要性,挖孔桩结构选型与承重力检算的必要性,架设24 m D型便梁+I 56型钢纵、横抬梁加固钢轨的设计与设置原则和施工工艺,并强调了框架隧道中继间顶进施工技术与施工监测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公铁两用车     
前言“从公路到铁路”、“从铁路到公路”不用换乘这一梦想最初始于70年前。初次尝试是1932年在英国的LMS铁路上试行的,随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做过试验,日本也曾尝试过实用化,但都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0.
运输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运输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分析,从运输市场的需求、运输产品的质量和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方面建立了评价运输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就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企业的竞争力分别从整体和分项就以上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以下结论。整体评价:铁路运输的竞争力最强,公路次之,航空排第三。分项评价:在运输市场需求方面,公路最强,铁路最弱,航空居中;在运输产品质量方面,航空的竞争力运输企业的竞争力占优势、其次是铁路,公路在这方面竞争力最差;在企业经济效益方面,铁路运输企业竞争力最强,公路次之,航空排第三。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有限差分法在悬臂梁弯曲计算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对接触网钢柱(以下简称钢柱)各横截面的惯性矩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作了简单分析,并用该方法对钢柱挠度进行编程计算,其理论计算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在钢柱设计时,用该算法可以快速确定其挠度是否合适,并及时进行调整。在生产中用该算法也可以分析钢柱主,副角钢厚度变化对整个钢柱挠度的影响,从而要求在生产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使其外形尺寸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戎 《中国铁路》2002,(9):26-28
分析我国政府铁路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铁路管理的职能,对入世后调整政府铁路管理职能以及加强铁路政府监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有无竖井条件下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车体压力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竖井对车体压力的作用机理,基于车体压力变化幅值对竖井面积、数量和列车速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后隧道内的压力波及其传播体系以竖井为界分为前后2个不同的阶段,列车在不同阶段内行驶时车体压力独立地遵循各自的变化规律.减小竖井面积和增加怪井数量均有助于降低车体压力的变化幅度,当竖井面积小于0.5倍隧道有效断面面积时,竖井可有效降低车体压力的变化幅度;增加竖井数量虽然能降低车体压力,但会增多车体压力的变化次数;竖井对车头的降压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车中和车尾;对于不同的列车速度,竖井对车体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竖井的降压效果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低温生活污水氨氮深度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折点加氯去除低温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加药量、pH值、反应时间等工况条件以及工程应用设施,结果表明,采用次氯酸钠折点氯化的方法深度处理氨氮,操作方便,反应迅速完全,脱氮率高,出水氨氮1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悬索桥主缆初张力对成桥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富民桥为单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其主跨主缆由塔顶中点向两侧对称张开至桥面梁端两侧的锚碇,呈空间曲面状态。运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天津富民桥进行3种不同主缆空缆初张力条件下成桥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空间索面悬索桥主缆初张力对成桥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桥时,主缆初张力越小,在结构自重作用下主梁底部应力、主缆张力也越小、主塔应力与锚碇应力也越小,主缆初张力的大小对成桥时吊索索力的大小及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在活荷载作用下,主缆初张力越小,悬索桥结构体系产生的主缆张力增量则越大,吊索索力增量也越大,即更多的荷载通过吊索传递到主缆,相应地主梁承担的荷载较小,主梁挠度、梁底纵桥向应力随主缆初张力的减小而变小。总之,主缆初张力越小,悬索桥结构体系的性能越佳。  相似文献   

16.
就目前机车验收在机务段工作的作用及关系进行了普通解释。  相似文献   

17.
1概述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成组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但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的切削加工、冲压和装配等制造工艺,而且在工艺设计、工装夹具等产品的零件设计,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铁道货运》2004,(1):26-27
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特货公司)作为全国铁路特种货物专业运输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由中铁特货运输中心及全国14个铁路局共同参股组建。主要经营特种货物的铁路运输及货物的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信息等相关物流业务;铁路运输设备、设施、配件的制造及安装与维修;铁路特种货物专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单车系统中站点需求不匹配问题,研究需求确定条件下考虑故障车回收的有桩式共享单车系统再平衡单车调度问题,建立完善的考虑故障车回收取送一体化旅行商调度模型,以车辆行驶时间、每个站点固定的检查时间以及装卸搬运总服务时间为优化目标,运用贪心-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最优调度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出合理的调度线路,减少平衡系统内每个站点的需求的服务时间,同时对故障车进行回收,提高了单车系统中单车利用率,进而有效解决故障车回收的单车系统再平衡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超 《铁道建筑技术》2014,(1):86-89,93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施工一般采用分步开挖法,围岩及支护结构的最不利承载状态往往发生在初期支护闭合之前,因此有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介绍了施工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用设置释放系数的方法来模拟释放荷载的发展,对地层材料、锚杆加固区、喷射混凝土层及钢支撑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也进行了探讨。通过ANSYS对两种开挖方式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施工顺序对围岩的稳定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影响很大,合理的施工开挖顺序应使围岩尽早构成承载环以分担更多的释放荷载,同时支护结构也应尽早构成承载性能好的拱形结构。加固区围岩强度的提高可使围岩分担更多的释放荷载,可以明显减小支护结构的受力。在云南保腾高速公路勐连隧道的施工中,该分析评价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很好地指导了隧道在软弱围岩地层的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