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嗜酸颗粒性腺瘤又称膨大细胞瘤,是涎腺中极为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我们二十多年先后共收治涎腺各种肿瘤375例,但其中经病理证实确系涎腺嗜酸性细胞腺瘤仅有2例,其中一例为右侧腮腺嗜酸性细胞腺瘤,另一例为右侧颌下腺嗜酸性细胞腺癌,现分别介绍于下: 例一:扬××,男,53岁,于66年4月7日以右耳前下部肿块11年破溃1年之主诉入院。11年前右耳前下长一肿块约红枣大小,较硬,无任何不适,肿块渐大,七年后长至鸡蛋  相似文献   

2.
<正> 病史摘要患者,女,53岁,因头疼、头晕4个月伴呕吐1周于1986年8月4日入院。患者于1985年8月发现左锁骨上有一核桃大的肿块,无其他症状,经抗炎治疗一段时间肿块略有缩小。同年年底又出现轻微咳嗽,咳少量白痰,拍胸片发现右肺门处有一直径约3cm大小的块影,密度均匀一致。门诊按“肺门淋巴结核”给予正规抗痨治疗数月,病灶未见缩小,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同时(两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或先后(>6个月)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我院近年来经临床、病理确诊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9岁,住院号345325。30年前哺乳期发生左侧乳腺炎,自行破溃伤口愈合后出现一鸽蛋大小之无疼性肿块,生长缓慢。20年前发现右乳肿块,大小同左侧。近一年来发现两侧肿块增大。于1997年5月13日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乳头无溢液。左乳内上象限可们及5cm×4cm×4cm大小之肿块,中等硬度,界线情,可活动,无压痛。左腋窝可扪及胸肌组淋巴结1个,质硬,活动度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变弹性、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时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86例患者的190个乳腺肿块,术前行应变弹性和剪切波弹性检查。应变弹性用弹性应变率比值(SR)、SWE用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恶性肿块的SR和Emax均比良性肿块高(P均<0.05);SR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77.9%,准确度为77.3%,Emax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7.9%,准确度为77.9%,二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弹性联合剪切波弹性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8%,准确度为87.3%,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二者单独应用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变弹性与剪切波弹性的诊断效能相似,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颌骨创伤性骨囊肿为一少见病变,我院1983年收治一例,报道于后。宁某,男,10岁,住院号15875。以下颌骨左侧无痛性肿胀半年之主诉就诊,患儿近三年来,下颌骨曾被人打过数次,全身检查无异常,颜面两侧不对称,下颌左侧膨隆畸形,肤色正常,约8×7×5 cm~3大小肿块、硬、有  相似文献   

6.
<正> 盆腔肿块的超声显象近年来国内外报导较多,诊断符合率不断提高,但其超声分类尚未统一。我室从81年3月至83年3月经超声显象检查盆腔肿块共134例,手术对照6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眼睑钙化上皮瘤系一比较罕见之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我院近遇1例,报告如下。王某,女,75岁,农民,住院号253781。患者于9个月前发现右上睑皮肤有一黄豆大肿块,不红不痒不痛,渐增大。半年前肿块明显增大突起。10多天前发现肿块局部发红、疼痛、破溃,于1986年3月3日收住我院。全身检查:血压24/12 KPa(180/90mmHg),心电图示偶发性早搏,其他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1.0,左0.9。右上睑颞侧皮肤有-3.5×2.4cm~3大之肿块,境界清楚,质地坚硬如  相似文献   

8.
<正> 例1 女性,52岁,因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用吗丁啉治疗。每次10mg,一日三次口服。服药一月后出现双乳房胀痛,并可挤出白色乳汁。检查双侧乳房外观无异常,未触及肿块,眼底检查正常。颅骨平片正常。血清泌乳素174μg/L(放射免疫法,正常值2~15μg/L)。停用吗丁啉半月后泌乳症状消失。复查血清泌乳素<  相似文献   

9.
6例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的临束特点为小、无包膜、无痛性的包块,好发于舌,肿块直径大小为0.5~3cm,切除病检前难以诊断。作者报道的食管1例和肿块直径为5cm的1例均为少见病例。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体大,胞浆丰富,含有均匀分布的嗜酸性颗粒,排列成巢或索状。本文从形态学上支持肿瘤的神经起源。  相似文献   

10.
病例摘要患者郭某,女,10岁,以左小网后上方肿块进行性增大、酸困乏力、疼痛加重1年之主诉,于1994年12月15日入院,住院号:60913。1年前发现左小网后上方肿块,无红,活动后感酸困乏力,未予诊治,随年龄增长,此肿块呈进行性增大,剧烈活动后疼痛加重,胶行,左膝关节活动受限。查体:发育、营养不良,头发货,稀少,身材矮小,智力尚可,皮肤干燥,弹性差,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郎对称。心、肺及腹部无异常。脊柱生理曲度及功能良好,左右下肢等长,左膝关节被动曲屈90度活动受限,左小同外上后方可价及20cmX20om大小包块,质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在西京医院就诊且满足纳入条件的67例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1例患者选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方案,另外36例则采用口服甲泼尼龙治疗方案,所有纳入患者在病情达到手术标准后均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截至术后半年。比较两个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治疗时间、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曲安奈德注射组与甲泼尼龙口服组的有效率均为100%,但在分层分析中,曲安奈德组临床治愈占比明显高于甲泼尼龙组(P<0.05);曲安奈德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上较甲泼尼龙口服组明显缩短(P<0.05);曲安奈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较甲泼尼龙组明显减少(P<0.05);在随访半年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与传统口服甲泼尼龙组相比,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率高且相关不良反应少。局部注射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效果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药代动力学Extended tofts模型与Reference Region模型应用于肺结节/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部结节/肿块(良性22例,恶性43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DCE-MRI检查。分别应用Extended tofts和Reference Region模型测量良恶性肺结节/肿块的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min~(-1))、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_(ep)(min~(-1))、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mL)。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估定量DCE-MRI鉴别肺结节/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Extended tofts模型中K~(trans)、K_(ep)对肺部结节/肿块良恶性有鉴别意义(P<0.05)。Reference Region模型参数K~(trans)、K_(ep)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时间分辨率较高的前提下,Extended tofts模型比Reference Region模型更适合应用于肺结节/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其定量参数K~(trans)较K_(ep)的诊断效能高。  相似文献   

13.
我院外科近期收治 1例罕见的肝脏良性间叶脂肪瘤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34岁 ,上腹间断不适伴背痛半年。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正常 ;B超探查示肝右叶有1 1 cm× 7cm强回声肿块 ;CT增强扫描可见肝右后叶有1 1 cm× 9cm类圆形低密度占位性病灶 ,分界清晰 ,中有不规则条网状强化影。手术之中看到肝右叶有 1 0 cm× 8cm×6cm淡黄色包块 1个 ,质软 ,无包膜 ,周边与肝组织界限清楚。病理活检镜下见到大量分化良好的脂肪细胞 ,有少许血管相混杂 ,诊断为肝脏良性间叶脂肪瘤。讨论 良性间叶瘤中的脂肪瘤常有以下亚型 :血管脂肪瘤…  相似文献   

14.
脾脏错构瘤     
<正> 脾脏错构瘤极少发生,国外迄今只有几十例报道,国内尚未见到,我们近遇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43岁,工人,主诉为左上腹闷胀3个月.既往史无特殊,查体除脾肋下1cm外,无其它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腹部B超示脾区实质性包块,CT示脾内占位疾.术中见脾大约16×12×8cm~3,质地色泽正常,于其上极脏面可及一7×6×6cm~3之包块,光滑,质软,与脾组织似有一界限,无腹水,即行脾切除. 病理肉眼检查:脾大15×10×6cm~3,重485克,包膜完整光滑,切面见脾外侧实质内有一7×7×5cm~3之肿块,  相似文献   

15.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高对纵隔型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常规X线检查摄正侧位胸片。体层摄影检查11例。CT检查采用PICKER-2000CT机,自肺尖至膈顶用层厚,层距均为10mm连续扫描。CT增强检查8例。结果纵隔隔型肺癌X线表现:病肿阻塞较大支气管致肺叶不张紧贴于纵隔上,并包裹肺门肿块或纵隔肿块,隐匿性肺癌,X线平片仅可见纵隔增宽呈波浪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可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受累支气管的情况,肿  相似文献   

16.
<正> 骨肉瘤常原发在骨骼系统,腹膜后腔极罕见,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0岁,以右上腹包块1年之主诉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18cm×10cm肿块,质硬、表面不平,不活动,与肝下缘分界不清。腹部平片及胃肠钡餐示:肝下方有18cm×10cm×11cm钙化块影,胃、十二指肠降段受挤左移,结肠肝曲受压下移。B超示:肝肾隐窝有19cm×10cm强回声肿块,肝内大小不等之  相似文献   

17.
<正> 杨某,女,43岁,医生,住院号236525,以左锁骨部肿大隐痛7年。明显增大1年入院。患者7年前发现左锁骨靠近胸骨处较右侧肿大隐痛,后肿块渐增大如鸡蛋大小。检查:左锁骨近胸骨段有4×6×2cm~3突起,有轻压痛,血象:白细胞:5×10~9/L,中性:0.7,淋巴细胞:0.28,单核细胞:0.01。嗜酸细胞:0.01.ESR:11mm/h.AKP:2.0μmol·s~(-1)/L.x—Ray示:左锁骨近胸骨段膨大,皮质增厚,无骨膜  相似文献   

18.
1996年6月我们收治1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发现瘤体侵及部分气管,在完整切除全部肿瘤的同时,切除部分被肿瘤侵及的气管,并移植同侧甲状软骨,修补缺损气管部,术后随访8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干部。以颈部肿块7月主诉入院。7月前无意中发现颈右侧有一肿块,约2cm3大,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不伴发热多汗食欲亢进,曾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未治疗.7月来肿块缓慢增大,但不疼,无声音嘶哑。以甲状腺腺瘤入院。同位素扫描;甲状腺右叶“温结节”,甲功各项均正常。查体:T36.SC,R20次/min,P80次/min,BP18,…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自1957年至1986年共收治外阴、阴道囊肿55例,除14例应用穿刺等方法治疗未经病理证实外,现仅将经病检证实的41例外阴、阴道囊肿报道如下: 41例中主要症状为外阴肿块、有下坠感者26例(占63%);泌尿系刺激症状7例;性交困难3例;阴道有分泌物2例;外阴疼痛1例。基本符合Deppisch所报道。外阴、阴道囊肿大小约1.5~8cm,以直径3~4cm较多见。囊肿性质与大小无明显关系。外阴、阴道囊肿发生在阴道下1/3最多,右侧小阴唇次之,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张某,男,63岁,26年前医右下腹包块3周,诊断为升结肠癌,在我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升结肠结节型腺癌Ⅱ级侵及肌层,系膜淋巴结2/29有转移。术后恢复顺利,化疗1疗程,术后25年无不适。1年前因上腹隐痛,贫血4个月,诊断胃癌二次入院,手术探查见胃窦部8cm×6cm×2cm肿块,侵及浆膜,第3、4、5、6、7组淋巴结肿大,余未见异常.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胃幽门区浸润型低分化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