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建邯黄铁路部分线路从黄骅港东部沿海盐场盐池中经过,盐池段地基为海陆交互沉积层,土层为砂黏土及黏土,局部淤泥夹层含大量有机物,呈透镜体状,具高压缩性,硬壳及硬底为砂黏土和黏土,属软土路基地层。盐池地势低洼,常年有水,盐池土亦为盐渍土。为有效控制路基工后沉降,达到稳定性要求,防止产生盐渍化路基病害,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包括:基床底层填料采用改良土,基底面以上0.5 m铺设一层不透水两布一膜土工布,路基基底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土工布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新(兰州—新疆)铁路第二双线路基段拟采用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单元道床板直接浇筑在纵向连续的支承层上时,二者层间良好的粘结制约了道床板温度应力的释放,也给支承层自身带来了较大的附加应力,易引起结构产生裂缝,并破坏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在对试验段长期观测的基础上对结构铺设土工布前后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合试验段推板试验,给出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土工布设置意见:道床板与支承层之间需要设置土工布,板中设置销钉/钢管桩时,土工布为道床板与支承层间提供的摩擦因数不能小于0.6,若支承层设置纵向锯齿槽,土工布可以选用一般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工程实例提出在厚层软基路堤施工中,采用三加一(袋装砂井、砂垫层、土工布并辅以超载预压)组合方案进行加固处理,薄层轮回加载方式填筑路堤,快速安全完成软土路基施工。  相似文献   

4.
兖石线膨胀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兖石线膨胀土的分布,以及兖石线膨胀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产生的机理。结合兖石线路基大修的施工条件,通过对基床表面铺设两布一膜不透水土工布、基床表层范围内换填石灰改良土两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确定采用在基床表面铺设两布一膜不透水土工布处理兖石线膨胀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  相似文献   

5.
重载铁路盐渍土路基中土工布使用寿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欲使土工布大规模地应用于工程,对其寿命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针对土工布多为出厂预期寿命,缺乏工程最关心的现场使用寿命判定依据,且国内、外研究成果不多,本文通过现场和室内研究,以期确定其使用寿命并获得土工布保护技术,为重载铁路路基中土工布使用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结合现场埋置土工布跟踪分析,初步估计盐渍土路基中两布一膜土工布现场使用寿命在80年以内;(2)两布一膜土工布的老化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紫外线、高拉应力、盐池水、海水等;(3)基于现场取样试验和运营线路调查分析,建议工程抽检周期为10年;(4)该研究成果可为盐渍土铁路、公路和民航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重载的新形势下,利用铁路路基橡胶合成纤维土工布,采用大机抛床中修同步铺布的施工方法处理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土工布不同的3个断面,分析其极限填土高度、垂直沉降、侧向位移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来说明采用土工织物的阻滑补强作用效果。土工织物处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能够加快路基的固结、提高路基的抗剪强度、减少路基的竖向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是我国南方铁路中首要的路基病害。通过分析造成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主要因素—路基填料、水、温度和列车荷载对路基的影响,阐述几种常用的病害整治措施,结合工程实际,采取石灰改良土和土工布相结合的方法整治了一段路基翻浆冒泥病害,为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防治和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京九线粉土路基加固和病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京九线K718+300~K748+300段粉土路基土体特性、病害类型和病因,提出并实践级配碎石覆盖边坡、种植香根草加固护道、铺设土工布封闭基床等路基加固与病害综合整治技术,提高了路基土体强度和抗洪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曾昭学 《中国铁路》2004,(3):28-30,44
详细介绍2002年5-6月在大秦线K414 434-K414 748处259#~260#桥间高路堤地段使用土工布防水膜(板)整治路基下沉病害的施工方法,提出使用土工布防水膜(板)进行既有线路基病害整治施工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指明既有线尤其是高速重载铁路施工,只有依靠技术进步,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才能适应和满足高密度重载(高速)运输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京九线粉砂土路基土体特性和病害类型,分析原因,提出瓜子片覆盖边坡、种植香根草加固护道、铺设土工布封闭基床等路基加固与病害整治综合技术并实施,提高了路基土体强度和抗洪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支承层假缝与道床板伸缩缝对齐设置能够有效引导支承层裂缝发展,但伸缩缝位置轨道结构竖向抗弯刚度较小,列车通过时基床应力应变幅值较大,且在多雨潮湿环境中,雨水等杂物易侵入下部基础,破坏结构稳定.针对支承层假缝与道床板伸缩缝对齐设置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支承层假缝设计进行优化:伸缩缝位置支承层上表层铺设一定长度的土工布,土工布中心线与伸缩缝中心线重合,土工布两侧支承层分别切割深度为支承层厚度1/3的假缝.土工布的铺设使得板端形成一定长度的分层隔离区,通过对不同长度隔离区设计方案在温度、温度梯度或列车荷载等作用下的响应分析,并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发现隔离区长度在800~1 000 mm或1400~1 600mm时结构性能良好.综合考虑,土工布铺设长度选为1 720 mm.  相似文献   

13.
孟宪洪  高文 《铁道建筑》2001,(10):24-26
介绍通让线水害地段路基采用土工布封闭基床,塑料排水板封闭基床,置换砂垫层和设渗水或排水盲沟等方法整治浆冒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王亚飞  李立  彭锴 《铁道建筑》2023,(1):122-126
通过铁路路基室内试验和现场填筑试验,对比研究了复合土工膜、橡胶合成纤维土工布两种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在不同防排水层构造中的施工损伤,总结了基床防排水层的施工工艺,并探讨了基床防排水层构造优化。结果表明:橡胶合成纤维土工布具有较低的伸长率、较高的强度,其抗拉断裂强度和顶破强力约为复合土工膜的5倍和3倍,其施工损伤系数明显小于复合土工膜,具有较强的抗施工损伤性能。薄层砂垫层宜采用人工摊铺或人工粗平与机械平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砂垫层厚度在0~10 cm时,施工对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不铺设砂垫层对材料的水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仅考虑施工损伤因素时,可在提高土工合成材料强度、优化填料级配及其施工工艺的条件下,针对性优化基床防排水层的砂垫层厚度。  相似文献   

15.
收集东北地区气象和冻结深度数据,探讨沈阳铁路局管辖内冻害区域分布规律。对丹大、长珲和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冻害情况进行调研,在重点区段展开冻胀监测试验,分析客运专线路基结构形式与冻害的相关性,分析冻害原因,提出具体整治方法。实践表明,基床表层冻害可采取护肩切槽或护肩下铺设无砂混凝土板的方法排出隔断层顶部基床表层积水;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铺设XPS保温板提高路基体内部温度的方法,路堤地段基床底层也可采取跟管掏土将高含水率细粒土填料置换出来的方法进行整治,路堑地段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增设或加深排水盲沟降低地下水的方法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6.
问题63当采用三线二岛地下二层站的布置时,地下二层的2个站台与共用地下一层站厅是否可划为一个防火分区是否需做防火隔断答:当三线两岛车站为同一条线路(即两岛之间的线路为本线的存车线、折返线)时可不做隔断,可与地下一层站厅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否则,需据情况另做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栋  王宁  陈锋  张杰 《铁道建筑》2023,(1):127-131
传统排水管易堵塞,不能满足铁路路基水害整治措施长效要求。毛细排水管具备反滤和抗淤能力,可长期保持优良的排水效果,将其应用于路基水害整治值得探讨。测试不同毛细排水管的尺寸参数,开展虹吸排水量、覆土通水量和虹吸能力模拟试验,研究毛细排水管包裹层(透排水带)的集水槽宽度、排水孔径等关键参数对排水性能的影响,并应用于邯长线(邯郸—长治)试验段。结果表明:当透排水带排水孔径最大为1.123 mm,集水槽宽度最小为0.508 mm,隔断宽度最小为1.504 mm时,流速为3 L/min,虹吸排水高度20 cm;毛细排水管包裹层毛细排水孔形状对其毛细作用和排水量影响较大,毛细排水孔径越大,排水孔的排列越紧密,则排水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8.
论述建立铁路路基信息模型必要性。对资源层、核心层、共享层、领域层、路基三维模型信息交付标准和铁路路基字典框架进行定义和分析,提出基于IFC的路基建模平台架构和路基BIM三维信息模型应具备的功能,并针对模型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实现模型集成和展示平台,是路基工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高速列车运营荷载作用将导致复合结构路基产生沉降。由于高铁对路基沉降要求高,复合结构路基的荷载传递和沉降变形规律值得工程界关注。为研究高铁复合结构路基荷载传递以及沉降变形规律的影响因素,本文建立高速铁路复合结构软土路基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作用于轨道板以下的路堤顶面,分析桩长、桩间土模量和下卧层模量对桩身轴力分布、桩土应力比以及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桩身轴力随桩长增加而增大,路基沉降则明显减小;在不同桩长下,桩土应力比沿桩身距离路基中心水平方向位置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10 m、12.5 m、15 m和20 m桩长下桩土应力比稳定值分别为6.8、10、13和17;(2)桩身轴力随桩间土模量增大而减小;在不同桩间土模量下,桩土应力比随桩身距路基中心水平位置的偏移先稳定后增大再减小,10 MPa、30 MPa和50 MPa桩间土模量下桩土应力比分别为30、12和7;(3)下卧层模量增大使桩端摩阻力增大,桩身中性点位置向下偏移;桩土应力比随水平位置偏移的变化规律同样是先增大后减小,下卧层模量增大能使桩的沉降明显减小,但对路基总沉降影响不大;(4)该研究结论可为高铁复合结构路基及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装配式轨道板弹性和绝缘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轨道结构,并对轨道杂散电流设计接口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类比测试,分析装配式轨道结构土工布隔离层改用微弹性层后,其对地电阻的绝缘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干燥环境下,新型装配式减振垫成品体积电阻率是土工布体积电阻率的22651.899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