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瑜 《交通高教研究》2008,24(1):100-105
知识观与教育观、教育实习现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知识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和实习观,静态知识观追求“先在本质”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从理论到实践简单输出的教育实习模式;与之相对立的动态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和人与知识的关系,受动态知识观影响必然选择突出理论——实践——理论的动态发展的教育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2.
“相同证据原则”作为因果律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我们认知活动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怀疑论问题”与“葛梯尔问题”都是运用它对知识的可能性进行质疑.“相同证据原则”其普遍有效性可以通过先验论证加以证明;其非普遍有效性则可以通过实践的唯物主义加以证明.运用马克思主义知识观,我们不难找到“怀疑论问题”、“葛梯尔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在高校英语大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提高英语大班教学的效率是高校扩招背景下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英语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建立“主导-主体教学结构”观;通过教师情感因素的运用和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4.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在“三全育人”大德育观及其“全员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由担任“导师”的教师与校系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一起分工承担落实,真正实现教师教书、育人并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德育管理模式。文中阐述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含义及其提出的原因,探讨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保守主义”一词的理解存在诸多含混之处。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市场保守主义”和“传统保守主义”的区分并无意义。本文从保守主义的两个重要观念——自由观与财产观出发,揭示了“市场保守主义”和“传统保守主义”的根本差别,指出二者在自由观的差别并不在“自由”和“秩序”这个层面,而是体现在“外在的”和“内在的”自由观的差异;二者对财产和自由市场的看法也存在重大差异。由此本文指出,二者的差别是本质上的,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差别,对深刻认识保守主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社会的来临使得知识的作用日渐凸显,大学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大学知识观经历了从形而上学的普遍知识到自由知识、从自由知识到科学知识,再到后现代知识的转变。面对后现代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以及碎片化、弥散性等特点,大学面临着知识权威性、大学角色转变的挑战以及大学场所存在必要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树立什么样的知识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8.
12月4日下午,海燕广场彩旗飘飘,航海系以“弘扬航海文化特色,增强师生海洋意识”为主题的航海特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校党委王舒平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王书记强调,我校担负着为华南地区和全国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的重任,希望航海系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培育航海人才为宗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继续推进航海教学与实践建设,从战略角度增强全校师生的海洋意识.王书记还要求本次航海特色系列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专业学习、打造学校的特色等相结合.航海系本次航海特色系列活动将持续到2009年10月份,将举办军事会操,“海洋观—航海情缘”有奖征文比赛,“海洋观—与船长面对面”系列知识讲座,“海洋观—走向深蓝知识海洋”航海知识竞赛,“海洋观—航海技能、我精我专”专业技能大比武,“海洋观—扬帆启航,特色先锋”庆祝第五届“中国航海日”活动,“海洋观—航海蛟龙,耀我航专”军事技能汇演,“海洋观—弘扬航海文化”教师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并于2009年10月中旬召开航海特色系列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航海系举办航海特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航海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狭隘的形而上学实践观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实践观的歪曲,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共同症结。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终结形而上学实践观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个人话语的设计上,贺麟提出儒者型的个人观。这是一种颇有新意、很有价值的现代个人观。从道德行为的角度看,儒者是“合理性”、“合时代”和“合人情”的现代个人。从道德理想的角度看,儒者是有使命感的个人。从自我观的角度看,儒者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一。从总体上说,贺麟把儒者看作“技术人”和“道德人”的结合体。这一个人观与犹太思想家索罗维齐克的个人观比较接近,索罗维齐克把个人看作“技术人”和“宗教人”的结合。这种“接近”至少说明贺麟的儒者型的个人观具有普世性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形势下“大职教观”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而提出来的。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以及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运动"等可以为"大职教观"提供有益的启示。新形势下的"大职教观"不只是意味着大职业教育体系,更是意味着人们看待职业教育的思维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科学已经获得的辉煌胜利是以往任何一种知识体系都从未获得过的。这些胜利也催生了唯科学主义的观点。但是随着科学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威,对这种权威的怀疑也逐渐产生了。科学与人这“两种化”的冲突,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等教育转型教师知识能力结构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知识能力要求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利用产学合作途径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可行性、经济性,探索一条多、快、好、省地培养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美教育理念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一个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的潜在作用力。世界许多国家纷纷研究其他国家的教育优势来弥补本国教育的不足。教育改革成为一种时代的趋势。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这一"静"一"动"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用马克斯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创造性地批判发展儒家思想,把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发展到一个高度,创造了无产阶级政治家伟大的民主思想———人民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常常伴随着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这一现象可描述为反差.反差是理论与实践双方矛盾运动的不一致性及其在人们认识上的反映,这一推论可作为反差现象的本质解释.理论与实践的反差本身就孕育着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一结论显然是对理论与实践反差现象的意义评价.对理论与实践反差现象的描述、解释和评价,既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又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因而是一个如何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下学上达——知识向素质转化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学”即知识的积累与内化,“上达”是知识的超越和创新。“下学上达”的关键在于抓住知识的本质与规律,在融合贯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只对学生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达到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完成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9.
教师知识研究者认识到教师经验以及体现于其中的实践性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西方国家不同路向的教师知识研究成果为中国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有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与西方同类研究相比,中国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宽,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实证研究.中国的外语教育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传统,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要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本土化特色,从澄清本体性问题、拓展研究视域和扎根实地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整体建构,这对外语教育以及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试论知识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知识管理的概念,同时讨了知识管理在传统图书馆的作用和意义,并认为图书馆应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并通过组织知识管理来实现“学习型组织”目标和科学的知识管理来实现“知识导航”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