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指出预防直线提速货物列车脱轨的根本措施在于一方面要提高列车轨道(或列车桥梁)系统脱轨抗力作功σc,另一方面要降低此系统的输入能量σp,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还提出了预防脱轨的轨道参数改善方法及改善轨道参数后此系统抗脱轨安全系数N的计算方法,以确保直线段提速货物列车的正常运行,不会脱轨.最后还提出了现场行车试验验证方法,以鉴别上述计算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直线货物列车脱轨过程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向俊  曾庆元 《铁道学报》2002,24(2):104-108
首先指出了国内外脱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方法,运用列车-轨道时变系统空间振动分析理论及此种能量随机分析方法,对直线货物列车脱轨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线路工况下货物列车脱轨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货物列车在大风灾害下的安全运行问题,基于列车-轨道系统空间振动计算模型及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提出大风灾害下列车脱轨全过程计算方法。以我国常见的大风灾害为对象,计算运营速度下货物列车在8~10级大风环境中的脱轨全过程,对脱轨机理、轮轨几何接触状态及轮轨相对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风灾害引起的列车-轨道系统输入能量的增加是导致货物列车脱轨的主要原因;随着风速及车速的增大,系统输入能量随之增加,转向架与钢轨的横向相对位移增大明显,但转向架摇头角变化较小;另外,曲线线路上列车横向振动更加剧烈,其中转向架与钢轨横向相对位移及转向架摇头角均大于直线上的相应值,其最大分别为87.3 mm和4.59°。上述机理及数据可为列车车轮脱轨掉道检测装置提供参考,确保列车在脱轨瞬间及时停车。  相似文献   

4.
基于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提出了桥上列车脱轨全过程的计算方法。根据此方法,对我国京山线老滦河桥及京广线黄河桥等2座钢板梁桥上的货物列车脱轨全过程进行计算,得出列车脱轨时的车-桥系统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脱轨时,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及桥梁横向振幅都非常大,远远超过规范规定值;脱轨时间非常短,约在0.2 s以内。与有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该方法对于桥上列车脱轨事故再现及预防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车脱轨的力学机理与防止脱轨理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论证了:1)现行脱轨系数Q/P及轮重减栽率△P/Po的限值不能防止脱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它们不能控制列车实际的Q/P与△P/Po不超过规定限值;2)列车脱轨的力学机理是列车桥梁(轨道)时变系统的横向振动丧失稳定,只要此系统横向振动是稳定的.列车车轮就不会脱轨掉道。提出了判别此系统横向振动是否稳定(即列车是否脱轨)的此系统抗力作功增量与输入能量增量准则。深入论述了:1)国内外此系统振动计算理论在计算模型、激振源、随机分析3个方面存在根本问题;2)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列出了12例列车是否脱轨的计算结果,所有对应于有实践结果的算例,其计算结果都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车桥及车轨时变系统横向振动计算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介绍了作者解决这些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提出了列车脱轨能量了胡机分析理论。用此理论预报一货物列车脱轨实例,与实际发生的脱轨事故吻合,判另了另一脱轨试验列车不脱轨,计算了该试验列车最大拓动响应,与测试结果良好接近。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国内外脱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脱轨研究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现有预防脱轨标准对实际列车脱轨没有控制作用。(2)不明原因列车脱轨机理不明确。(3)列车脱轨计算存在3个根本问题:①列车-轨道(桥梁)时变系统振动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未满足轮轨位移衔接条件;②仅以轨道横向不平顺作为列车-轨道(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的激振源,未考虑根本激振源——轮轨接触状态的影响;③仅以轨道不平顺的随机性和按时不变系统随机振动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8.
桥上列车脱轨的力学机理、能量随机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向俊  曾庆元  周智辉 《铁道学报》2004,26(2):97-104
总结了国内外现有桥上列车脱轨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基于物理概念,提出了桥上列车脱轨的力学机理,进一步提出了桥上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列车脱轨几何准则;能反映轮轨接触状态及相对位移的列车桥梁时变系统空间振动方程组的建立;此系统横向振动激振源的确定;此系统随机横向振动的计算方法;评判列车是否脱轨的能量增量准则。计算了6个桥上列车是否脱轨实例,计算结果均与实际符合,证明这个理论有一定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双块式无碴轨道高速列车脱轨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块式无碴轨道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双块式无碴轨道空间振动分析模型,进一步建立高速列车一双块式无碴轨道系统空间振动分析方法。然后,基于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对高速列车-双块式无碴轨道系统横向振动稳定性及高速列车是否脱轨进行了评判。计算结果表明:高速列车以300km/h速度在双块式无碴轨道上运行时,车轨系统横向振动是稳定的,列车不会脱轨,且具有n=2.143的抗脱轨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0.
再论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脱轨计算中的根本问题,车辆与轨道振动方程解的唯一性无保证,采用的激振源未包括所有引起车轨系统横向振动因素的作用,车轨系统随机振动的计算问题未解决;以轮轨相互作用力的计算为脱轨分析的突破口不恰当,现行规范规定的脱轨系数Q/P及轮重减载率△P/P际值,不能反映实际列车Q/P及△P/P的随机量大值,不能保证实际列车可能产生的最大Q/P及△P/P不超过规范限值,另外,本文继文献[1]进一步论述了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再次作了实例脱轨分析,与实践结果吻合,提出了预防列车脱轨措施及车轨系统抗脱轨安全系数N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Gary  P.Wolf  孔军 《国外铁道车辆》2001,38(2):34-39
介绍了防止脱轨的有效策略,并着重对脱轨原因分析方法以及技术进步对脱轨原因调查所起的积极帮助作用等进行了阐述。运用实践证明,早期发现是防止脱轨的关键,而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总体方案,以及具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或专业队伍,则是成功的脱轨原因查找及其改进方案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轮对稳态脱轨准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进行轮对的受力分析,导出了轮对临界脱轨的两个准则,一个为假设轮轨间出现摩擦滑动的经典脱轨表达式,另一个为考虑轮轨间蠕滑力效应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实例计算表明,经典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近似解析方法保守,采用本文提出的解析表达式进行脱轨的判断更为合理。通过计算还得知,减小轮轨摩擦系数、增大轮缘角和减小轮对冲角有利于防止脱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某日8时23分驼峰场办理39059次车自峰1全场溜放,第1钩16节车计划去Ⅲ部位26道。当这16辆车溜至323^#道岔(站场情况详见图1)时,8:32:08.30自动控制系统下达335^#道岔反位→定位的命令(DCJ↑FCJ↓),8:32:08.85反位表示继电器落下(FBJ↓)。但是经过0.95s,335#道岔的定位表示继电器(DBJ)并没有吸起,表明道岔未转换至定位,8:32:09.00控制系统发出道岔恢复报警,随后发出使335^#道岔回转的命令(FCJ↑DCJ↓),将335^#道岔转向反位。在道岔转换的过程中,8:32:12.86该车组进入335区段(335DGJ↓),此时335^#道岔的DBJ、FBJ均在落下位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与控制脱轨的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既有线部分桥梁横向刚度不足引发列车脱轨的情况,进行列车脱轨机理、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以及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限值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桥上列车脱轨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列车桥梁振动分析的计算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轮对与钢轨之间的相对位移大于游间时,轮缘爬上钢轨的接触状态,从而建立了桥上列车脱轨分析的计算模型。基于列车脱轨分析的能量随机分析理论,采用车桥系统输入能量增量与此系统抗力作功增量比较的能量增量准则,对老滦河桥下行线上列车脱轨实例和上行线上列车不脱轨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6.
货物列车空车脱轨现象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对车辆脱轨问题的研究成果,结合甸南津浦线和大秦线脱轨试验数据,一语文对三大件式轨转向架货车在空车或装载较少情况下脱轨的可能性及其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在脱轨事故调查和预防轨事故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为综合因素造成的脱轨事故的预防和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货车列检技检车辆有效时间利用率,将电动脱轨器更新改造为智能型电动脱轨器。重点介绍智能型电动脱轨器的方案设计、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龙钢 《铁道通信信号》2005,41(10):23-23
原贵阳铁路分局管辖线路属典型山区铁路,弯道多、曲线半径小.为保证行车安全,工务部门在曲线上加装防脱护轨.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处于弯道上的车站进站信号机、预告信号机的轨道电路区段及自闭区段上,加装的防脱护轨横跨了电务两相邻轨道区段的分界绝缘,以致经常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对运输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代替测力轮对,测试脱轨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铁道车辆脱轨评估的安全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铁道车辆脱轨评估的安全标准,在准静态车轮爬轨的情况下,现有的安全标准是有效的。最近运行在高速线上的新干线车辆负载波动大的车轮进行了观察,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动态脱轨 没有制定评估方法。在通过对动态脱轨现象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利用Y/Q的持续时间评估脱轨安全性,本文根据道岔运行试验得到的线路数据建议控制的转向架的静态轮重减载率及其极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