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2021,(5)
山区公路涵洞排水能力不足,会造成路基水毁或水损;过于保守的排水设计,则会导致建设资金的浪费,其中"降雨-下垫面"相互作用下的过涵设计流量精确计算尤为重要。提出了基于GIS的山区公路涵洞设计流量仿真计算方法:以芝加哥雨型法分析设计重现期的当地降雨时程变化,采用SCS水文模型综合考虑下垫面因素,基于GIS水文仿真平台模拟山区涵洞控制流域内的"设计降雨-地表径流"过程,应用于太行山区高速公路实际工程,实现山区公路涵洞设计流量的精准计算。与现行规范的推荐公式进行比较,该计算方法能细化降雨时程,并考虑了多维下垫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兼顾涵洞设计的安全经济、理论性与自动化要求。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水力学原理和经验公式,对不同形式的边沟流量和开口式排水口在连续坡度上及凹形竖曲线底部的排水能力进行了水力计算。采用修正法计算了不同形式的边沟水流量;对排水口排水能力的水力计算,综合考虑了边沟形式、边沟内水流量、铺面横坡、道路纵坡等因素,得出了排水口排水能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力学原理和经验公式,对不同形式的边沟流量和开口式排水口在连续坡度上及凹形竖曲线底部的排水能力进行了水力计算,并采用修正法计算了不同形式的边沟水流量。对排水口排水能力的水力计算,综合考虑了边沟形式、边沟内水流量、铺面横坡、道路纵坡等因素,得出了排水口排水能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边沟排水与美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国超 《公路》2003,(4):67-69
通过分析目前高速公路边沟设计上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处,结合江苏省连徐、宁杭等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实际,初步探讨了目前高速公路边沟排水与美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几种能更好地满足边沟诽水与美化要求的流线型边沟的具体断面型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迅速排除路面径流、保证路基稳定、延长路面使用年限、维持车辆正常交通及行人安全,需要合理进行路面排水设计。结合设计暴雨重现期和允许路面最大排水宽度(允许扩展)的概念,可以分为汇水流域地表漫流、道路边沟流和雨水口进流的计算,进而可以确定雨水口的设置间距。该文首先阐述了地表漫流的流量、道路边沟流量和雨水口截流能力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算例说明了连续坡面上雨水口间距设置的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6.
潘丹  张金  程晶  张欣艳 《公路工程》2023,(4):105-112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中较典型的挖方路堑段,在“缓坡”、“超高”等不利线形几何组合条件下,首先对路堑边沟坡度进行分析计算,验证与相关规范条文要求的符合性;其次对典型边沟型式及断面进行水文水力分析计算,对边沟泄水能力、流速进行定量分析,重点研究了缓坡段内由于超高横坡度对边沟泄水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不利几何设计条件下边沟的设计要点;最后选取典型“缓坡+超高”不利几何工况,计算分析不同纵坡、坡面条件下典型边沟设施泄水能力及流速,可为今后类似工况下边沟排水设施设计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区低等级公路超高路段边沟情况的分析,归纳整理出相应的加深设计要求,避免了由于处理不当造成边沟积水,影响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对陕北黄土地区公路排水设施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截水沟、边沟、急流槽和小桥涵等排水设施水毁的形式和4种主要原因,并从设计理念、设计降雨重现期、水力水文计算、地下排水、边坡防护和灾害预测预警等6方面提出排水设施设计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蒋雅君  刘世圭  周睿  曹丹阳  吴春伟 《隧道建设》2022,42(12):2015-2023
为指导管理单位维护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保证隧道结构和通行安全,提出一种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技术状况评估方法。根据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排水段、排水单元和排水管段3个层次,分别以各管段的功能性和结构性病害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市政排水管道病害参数的计算方法确定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管段病害参数计算方法;采用SWMMH软件建立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模型,模拟排水系统中地下水的状态,计算各管段和不同工况下排水单元间流量,根据流量比值大小得到不同管段和排水单元的权重;采用分层加权综合评价思想建立功能性和结构性技术状况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排水系统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及山区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创新山区公路设计理念的实际需求,阐述了多元素系统化的设计理念;论述了新形势下山区公路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建立新型设计组织的机制保障;重点从路线设计、排水设计、路面设计、桥梁设计、安保设计几个方面分述了创新理念在山区公路综合优化设计中的运用;结合山区公路的特性,强调了设计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各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之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路面技术利用装配式结构的优点,有效缩短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维修的时间;而且混凝土路面板在预制场内进行标准化制作,使用寿命大幅提高,具有绿色、安全、环保、节能等社会效益。以在建项目为依托,对预制装配式路面板块设计、接缝处理及传荷技术、预制、安装拼接工艺及层间处理等进行了工程应用,总结了施工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装配式桥梁结构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现场劳动力,显著降低对周围交通和环境的影响。S7公路新建工程作为上海市装配式试点项目,在主线高架采用装配式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上,地面中小桥也采用全预制拼装技术,下部结构的桩基、桥台、盖梁、挡土墙等均为预制构件,上部结构采用新型刚接板梁,边梁防撞墙与梁体分开预制装配,为同类型桥梁结构的装配式技术研究与应用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在国内外跨海大桥、城市桥梁工程中已有大量应用,其预制拼装技术是桥梁工程领域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该文从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的实际工程应用出发,对其施工技术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针对预制桥墩连接处相对薄弱的特点,探讨了预制混凝土桥墩节段之间、预制墩身与盖梁及承台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构造特点,阐述了装配式桥墩主要施工工艺、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点,并介绍了传力可靠的新型装配式桥墩连接方式。研究结果可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墩连接构造的合理选用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并对装配式桥墩未来的发展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山区2级公路沥青路面交通量、气象资料、弯沉测定、钻芯试验、路面结构以及排水设施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出该路面出现早期大面积疲劳开裂破坏产生的原因为:超载严重导致基层层底实际拉应力大于设计拉应力而出现疲劳破坏;边沟未设泄水孔、土路肩,致使路基形成封闭水域而导致结构层积水;面层过薄、路面开裂导致雨水下渗并汇聚在面层基...  相似文献   

15.
依托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研究工作,在调研和设计图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水设计图进行优化改进。以广东省为例,根据广东公路排水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暴雨径流划分的6个分区,其降雨强度对排水设施尺寸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计算分析各设计参数对排水设施尺寸的影响,给出边沟和排水沟的尺寸和使用条件,为公路排水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肖燕  瞿帅 《路基工程》2020,(1):29-32
针对目前湖南省各地区所采用的公路边沟尺寸单一,区域适用性较低的现象,结合湖南省各地区降雨分布和公路边沟工程特点,基于水力最优断面分析,将湖南省各地区降雨强度分为3个区,并据此计算了不同公路等级、边沟类型及边沟断面排水沟设计,给出了参考尺寸推荐值。  相似文献   

17.
山区乡村公路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山区乡村公路现状的深入调查,总结探讨了这类公路的主要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的基本原则、路面结构层选择、桥涵与排水边沟设计、配套设施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设计对策;从加强施工培训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施工对策;从建立健全管养机构、加强使用管理、发展管养工作市场化等方面提出了使用管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行高速公路路表排水边沟横截面偏大的现实问题,文章提出了应结合高速公路各路段的边坡、路面的汇水面积大小以及降雨强度等实际状况,进行具体分析计算,推导了关于路堑、路堤边沟横截面面积的简易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简易的计算结果表,可供高速公路路表排水边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芬  刘惠  王作君 《中外公路》2021,41(1):12-16
交通量迅速增长使得高速公路加宽改扩建工作势在必行。该文针对目前传统公路加宽方式用土量大、污染严重、施工周期长等不足,将装配式组合结构运用到公路加宽中,并结合工程实际,利用Abaqus结合强度折减法对装配式公路加宽结构的路基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此加宽方式后路基稳定性得到提高;加宽下部结构中位于坡上的预制桩较坡下的桩需要更高的单桩承载力;通过适当增大桩长、桩径和桩土间的摩擦系数可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其中增加桩长带来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遵循欧洲(法国)标准进行的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对防排水设计理念,尤其是有助于灭火的排水边沟与可维护性检查井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今后防排水设计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