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钱晓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16-120,M0014
随着城市地铁的不断发展,盾构法施工环境愈来愈复杂、风险控制要求也愈来愈严格以郑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盾构法隧道施工为背景,某区间盾构机下穿人工湖--龙湖为工程施工实例:对盾构机在砂性地层中长距离下穿龙湖风险进行分析,对盾构机下穿龙湖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与优化,提出一套关于盾构机下穿人丁湖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盾构机安全顺利下穿龙湖,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军伟  曹胜利 《隧道建设》2015,35(Z2):91-96
长株潭城际铁路市府至雷锋大道暗挖区间施工过程中需下穿地表建筑物熙源酒店,为了安全顺利地下穿该酒店,对开挖方法进行不断优化比选,先后采用了液压劈裂机、铣挖机、液压破碎锤等多种施工方法进行现场试验,最终结合施工进度、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对比,采用潜孔钻机+液压破碎锤的方式进行开挖施工。施工中对建筑物进行监测,各项监测数据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避免了爆破震动对酒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保证盾构法隧道正常施工的问题,在消化吸收国内外盾构下穿建筑物和切削桩基技术的基础上,以深圳地铁9号线大剧院—鹿丹村区间工程为例,根据地层及既有建筑物情况,对现有盾构下穿方案进行改进。首先理论分析验证方案可行性,然后确定具体施工措施,并在实施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总结了盾构法施工下穿桩基建筑群的施工技术:1)提前加固下穿区土体;2)设置盾构推进试验段;3)盾构改造;4)地面二次注浆。施工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盾构的顺利下穿,确保了既有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在建的昆明地铁1号线首期市政通道配套工程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施工中采用了优化盾构机形式、三步注浆等措施,同时辅以现场监控等措施,较好地控制了施工过程中既有建筑的沉降。研究表明: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二次跟踪注浆对沉降控制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姜华龙 《隧道建设》2013,33(6):499-509
为解决盾构工法近距离下穿运营既有地铁车站中盾构总沉降控制问题,通过采取盾构施工前对障碍物进行探测、区间与车站之间土体的加固、盾构推进和注浆参数的合理确定及盾构机注浆系统的改进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盾构在整个下穿过程中的顺利推进,并使整个施工过程的总沉降量控制在-1.7 mm以内,达到了施工前评估报告要求的-3~+2 mm的控制标准,为盾构下穿既有站施工的沉降控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下穿人行通道施工时的土舱压力设定;提出主要通过控制注浆压力来控制穿越阶段的同步注浆施工;建议将穿越段分为不同的控制阶段,各区长度的确定则要综合考虑盾构穿越层土压力的大小、盾构机推进的影响范围、盾构机土舱压力的调整能力等。推进过程中结合其他措施将某隧道近距离下穿人行通道的不均匀变形控制在2mm左右。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8)
在盾构机下穿城市桥梁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既有桥梁的保护和控制沉降变形是一项关键技术,采用桥梁基础周边土体预加固措施和控制盾构施工参数、保证注浆和二次注浆质量是保证既有桥梁运营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地铁10号线福田口岸站—福民站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深圳某住宅小区老旧砖混民居建筑为依托,根据实际施工方案对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设计袖阀管注浆预加固方案下隧道下穿施工对砖混建筑结构受力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表明:盾构隧道正穿对建筑物的影响明显大于侧穿方式;下穿施工对脆性材料结构影响大于对延性材料的影响;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方案,可有效控制建筑物拉应力发展,保证受力安全。  相似文献   

9.
薛景沛  何浩 《隧道建设》2009,(Z1):46-51
介绍广州地铁城市集运系统2标盾构2次成功近距离下穿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盾构开挖面顶部距地铁一号线仅2.275 m,且盾构下穿既有线过程中又面临着隧道贯通和贯通后刀盘已经推进接收车站但盾尾仍在既有线下方)。通过对一号线隧道结构以及现状的调查和梳理、盾构下穿前的方案多方审查,下穿施工过程中巧妙地动态地把盾构划分为3个施工段,并将盾构贯通断面进行延长,果断地提前对既有线引进自动化信息监测技术,指导施工。应急决策小组以及应急措施的及时跟进,盾构贯通后监测工作的延长以及稳定指标;对盾构机的提前维护和及时更换刀具的技术及采用超前注浆、钢花管注浆及延长隧道的方法等也是这次顺利近距离通过既有线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申文明 《路基工程》2013,(4):120-124
地铁隧道下穿大量建筑物,评估隧道施工引起的影响是控制工程风险的关键课题。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山路西站—中山路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基础,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区间隧道开挖对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的影响,对工程可实施性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工程辅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志和 《隧道建设》2010,(Z1):376-382
隧道浅埋段下穿城镇如何在不影响地表居民生活、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高效施工,控制爆破震动是施工关键。现结合某浅埋隧道下穿城镇段减震控制爆破的成功应用及所取得的施工经验,详细论述采取小导洞爆破超前+扩挖层预留光爆层分区爆破的施工方法及组织,并通过爆破震动监测对施工中的控制爆破方案及减震爆破效果进行总结,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马宏伟 《隧道建设》2011,(Z2):126-131
某地铁区间为小间距隧道,下穿悦来立交,立交的桩基位于区间隧道的中间。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采用减震爆破技术、隧道周边增设减震孔、两隧道中间岩柱打设对拉预应力锚杆、拱部施作超前小导管支护以及钢架、中空注浆锚杆、砂浆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常规支护措施,辅以地质素描、超前探孔、施工监测等手段动态指导施工。通过以上措施,该区间隧道安全顺利通过下穿立交施工,对周围环境、道路行车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是类似工程可行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坤 《隧道建设》2011,(Z2):103-107
根据无锡地铁施工经验,对浅覆土条件下盾构过河到达施工所存在的技术难度及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从掘进参数设置、施工操作、洞门加固补强等方面制定了技术措施,并充分结合盾构机本身性能制定技术方案,确保了盾构机安全到达。  相似文献   

14.
张伟 《隧道建设》2011,(Z2):88-91
结合多年地铁土建工程盾构施工的施工经验和实际情况,通过阐述盾构机平移空推过站的资源投入、施工准备、盾构主机过站、后配套过站等,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使用油缸顶起和钢板平铺盾构机过站技术,对目前逐渐兴起的盾构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岩军 《隧道建设》2012,(Z1):59-64
地铁盾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盾构机过车站或风井等情况,对于盾构机过中间风井的情形,由于中间风井空间狭小,庞大的盾构机要在狭小的风井内完成接收、检修、通过及二次始发,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均有很大难度。如何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案,保证盾构能安全、高效、经济地通过中间风井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某项目盾构通过中间风井施工实例,对采用局部半环拼装盾构机通过中间风井施工组织策划、技术难点及对策等进行剖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刚 《隧道建设》2010,(Z1):365-370
采用大断面分离式暗挖隧道近接穿越既有线地铁车站,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且既有地铁结构和运营都对变形控制要求非常高,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合适的辅助工法是决定施工成败的关键。某新建地铁车站中间暗挖段采用两分离单洞隧道下穿即有线地铁站,施工中,采用全断面深孔预注浆进行超前加固,并对既有线进行监测,信息化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确保施工安全、迅速进行,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涛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0,(Z1):371-375
以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暗挖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难点的分析,比选施工方案,确定采用洞桩法施工,并介绍洞桩法施工技术在城市大断面暗挖隧道临近建筑物施工中的应用、施工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下地铁车站穿越施工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浅埋隧道穿越地面建筑物施工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北京某地铁车站为例,采用3类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筑物下地铁车站动态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模拟方法对地表、围岩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建筑物及其荷载情况下地表、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形最小;在考虑建筑物存在情况下地表沉降量、基础沉降差及地表水平位移量较小,但沉降槽宽度较大;将建筑物上部结构简化成均布荷载时,基础存在与否对地表沉降曲线影响不大,但基础的存在可以减小地表水平位移、车站拱顶下沉、支护结构变形及立柱轴力。文章最后将计算沉降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考虑建筑物存在情况下的计算沉降值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张昌伟  戴斌 《隧道建设》2011,(Z2):21-25
现场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设计和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为大断面单线隧道,采用传统的围岩量测方法进行围岩变形观测难度较大,为解决围岩变形量测点位置较高、人员靠近困难的问题,在施工中采用了无尺量测技术。结合无尺量测技术在西秦岭隧道TBM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利用全站仪进行无尺量测的原理及量测数据的分析。无尺量测技术解决了量测对施工的干扰,同时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被隧道施工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盾构机是具机、电、液、测控、土木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工程机械。本文就北京地铁施工中所使用的一种直径10.22 m土压平衡盾构机的螺旋机液压系统,对其功能、原理、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