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丰田皇冠0轿车装用2JZ-GE型发动机,采用是多点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进气系统,供油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文章主要介绍了进气检测系统和怠速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原理以及怠速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儒 《汽车电器》1999,(5):41-42
奔驰牌420或500系列轿车的发动机机燃油供给系统为电控机喷射系统,其怠速由独立的怠速ECU控制。本文介绍了怠速不良时,通过检查或调整气气门开关,空气流量计及点火系统高压线阻值等排除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喜 《汽车技术》2005,(2):44-46
以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怠速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一辆丰田CAMRY怠速游车严重,一辆三菱PAJERO越野车加速无力、怠速游车且游车时车速变化较为缓慢,一辆三菱PAJERO越野车怠速不稳、排气管冒黑烟等故障实例,详细分析了进气系统、供油系统、点火系统、电控系统工作状况对车辆怠速游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常见十几种涉及怠速控制与调整的机构,进行性能和作用上的分析,归纳为影响基本进气量、混合浓度及快怠速三种类型,对电动式怠速控制机构在“闭”环EEI系统中的有应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皇冠3.0轿车采用的是电子控制多点汽油喷射发动机。虽然汽油喷射系统对怠速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如果由于使用、维修、更换零件等原因,超过自动控制系统的调整限度,就会出现怠速不良、混合气过浓或过稀等故障。因此当维修或更换零部件后,都要对怠速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怠速不良包括:怠速不正确,怠速太低、太高,怠速运转不柔和及怠速不稳等现象。电喷发动机构造原理与化油器式发动机有很大区别,怠速不良的故障原因多而复杂,增加了故障诊断和排除的难度,本文就L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怠速不良主要故障原因进行概要分析,以供汽车维修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车辆下线双怠速排放检测中人工难以稳定控制发动机高怠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诊断系统(OBD)控制的发动机双怠速排放检测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双怠速排放检测自动控制软件VCI系统、尾气分析仪及数据服务器等组成,可实现发动机转速的精确控制及排放自动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提升了高怠速检测过程中发动机转速稳定性,减少了检测时间,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下线检测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日本三菱4G6系列电喷发动机的怠速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了电喷发动机的怠速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原理,控制部件,控制模式及控制取向,阐述了基本怠速及节气门体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9.
98型卡迪莱克轿车怠速控制(IAC)系统采用怠速步进马达,使用中发动机怠速转速若出现过高或过低,或控制马达运转不良的故障,则应对控制马达进行检查,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代索娜塔发动机怠速控制装置的检查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现代SONATA 2.0L四缸发动机,它的怠速控制装置是采用直接驱动节气门的方式。因其结构上的特点,调整怠速时必须遵遁其机理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从故障实例出发,介绍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学习功能以及与怠速不正确故障之间的影响关系,描述加速踏板释放位置学习、节气门关闭位置学习、怠速空气量学习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An idle speed engine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and appli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idle speed controller for a 125 cc two wheeler spark ignition engine. The procedure uses the measured 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IMEP) at different speeds at a constant fuel rate and throttle position obtained by varying the spark timing. At idling conditions, IMEP corresponds to the friction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A retard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engine. Using these data, a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idle speed fluctuations, when there are unknown torque disturbances, was developed. This model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losed loop idle speed controller based on spark timing. The controller was then implemented on a dSPACE Micro Autobox on the actual engine. The Proportional Derivative Integral (PID) controller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were found to match fairly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indicating the usefulness of the developed idle speed model. Finally, the optimized idle speed control algorithm was embedded in and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with an in-house built, low cost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EM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wo-wheele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阐述汽车整车电气系统电量平衡发电机、蓄电池和用电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整车电气系统负载情况,以某车型负载5为例,分析在模拟城市工况、60km/h匀速行驶工况和试验场综合路循环工况下,怠速降低前后整车用电设备试验数据,论证发动机怠速情况整车电平衡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小排量汽油机电控管理系统怠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通过研究怠速工况下各个时段的不同特征,分析了怠速稳定性控制要素和怠速排放要求;结合专家控制系统、变参数PID控制、预测控制、怠速自适应控制,研究了汽油机怠速控制的各种先进控制策略。采用不同的先进控制算法对怠速工况的控制进行试验调试,对各个控制参数进行精确整定。根据不同的外在负荷对怠速工况进行优化控制,同时采用调节点火提前角实现扭矩波动平衡控制,实现了发动机的怠速最佳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PID算法的车用天然气发动机怠速闭环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改装的天然气发动机及自主研发的ECU和转速采集系统,采取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对发动机怠速进行单闭环和双闭环控制,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及控制结果对比分析。台架试验表明: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怠速闭环控制有利于怠速的稳定,在单闭环基础上开发的双闭环控制能更有效地降低怠速波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夏利TJ7101系列三缸电喷轿车怠速控制方法的具体分析,重点讲述了3种补气通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快速而准确判定发动机是否处于怠速状态和怠速电磁阀是否正常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汽油机采用VVA可改善怠速稳定性,提高中低速外特性扭矩,往往也有一定的节油效果。但VVA机构研制难度很大,目前只有个别机构实用。作者研制了一个采用双级谐波传动的调相机构。试验表明,该机构能圆满实现调相功能,其长期工作的可靠性也经受了一定考验,考察了调相对发动机充量系数的影响,计算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在全部转速范围内,充量系数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针对4JB1高压共轨柴油机,研究了稳定怠速、从起动过渡到怠速以及从高速运行过渡到怠速3种工况的特点.不同过渡工况采用了相应的怠速油量控制补偿算法及DT1算法,稳定怠速采用PI控制器并实时对参数进行修正.经过试验验证了策略的合理性,怠速转速对环境及工况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保证了怠速过渡工况的转速平顺性,避免了失速及...  相似文献   

19.
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整车降低怠速转速后的节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怠速转速降低50r/min,怠速油耗降低6%左右。在城市道路行驶怠速工况较多,降低怠速转速后整车节油效果较好,但是NEDC测试循环怠速工况时间短且怠速油耗量小,加之测试与设备误差等原因,很难直接测试出降低怠速的节油效果,为此提出了采用NEDC工况拆解法来计算降低怠速转速后的油耗与节油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怠速提升的DPF再生温度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PF主动再生过程中,如果柴油机运行工况突降至怠速状态,会使DPF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迅速升高,易导致DPF出现烧熔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基于怠速提升的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过程降至怠速工况时,载体出口端中心附近的温度和温度梯度升高幅度最大;随着怠速的提升载体的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逐渐降低,怠速提升至1 100r/min时,最高温度峰值由820℃左右降至632℃左右,降低了约22.9%,最大温度梯度由30℃/cm左右降至10℃/cm左右,降低了约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