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东高速公路“一路一公司”的收费管理模式 ,影响了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发挥 ,实行联网收费势在必行。由于广东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起步较晚 ,实施难度较大。提出并分析阐述了广东高速公路实施联网收费应注意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保护投资者利益、节约费用开支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东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第二阶段区域合并工作进展顺利,今后广东省内新开通的高速公路都将纳入全省联网收费。目前,全省联网收费分为粤西、粤东、粤北、广州、深圳、珠三角六个片区,按计划,到2010年将实现“六变三”:粤东片区和深圳片区合并为东区,珠三角片区和粤北片区合并为中区,广州片区和粤西片区合并为西区。届时,除路网起止点和省界站以外,将不再于高速公路途中设立收费站。  相似文献   

3.
四面八方     
《上海公路》2015,(2):3-4
<正>广东高速公路30日起正式纳入全国ETC联网收费根据统一部署,广东省高速公路将于6月26日零时起实施按国家标准判别车型及货车完全计重收费,并于6月30日起正式纳入全国ETC联网收费。车型分类调整后,车头高度小于1.3米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仍是一类车,收费保持不变;车头高度大于或等于1.3米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由原二类车下调为一类,收费额将下降1/3。针对货车"车型+计重"的组合式计重收费模式,调整后,四车道高速公路基本费率为0.09元/吨/公里、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基本费率为0.12元/吨/公里,收费水平总体可降1.7%。全省高速公路收费实施国家标准及货车完全计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江苏省高速公路路网速高速公路(江苏段)、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广靖高速公路及江广高速公路实现联网收费的基本原则,联网收费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 地联网收费提出路网内条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必须遵循的规则、现行收费系统的改进方案及对全省收费的规划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模式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现有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模式、组织形式、机构设置、职能和义务等关键内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国内大多数省份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模式、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高效、经济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模式。该研究成果对我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鉴于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地方标准《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DB44)中尚未涉及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内容,本文提出了移动支付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交易流水中存储为储值卡或记账卡交易的技术方案、业务流程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新增移动支付业务标准技术体系兼容现有收费车道、收费站、路段公司收费系统以及现有的联网收费中心的对账系统、清分结算系统,以适应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移动支付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DB44)提出补充完善的相关建议,DB44标准的进一步补充完善将对目前广东省高速公路开展移动支付系统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高速公路路网收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子沪宁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广靖高速公路及江广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基本原则,联网收费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联网同提出了路网内各条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必要遵循的规则,现行收费系统的改进方案及全省收费的规划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丁 《公路交通科技》2001,18(Z1):145-149
根据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系统框架结构及采用的收费方式,提出联网区域内路段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采用非接触IC卡作为通行卡的系统,实现联网收费后,省结算中心或区域结算中心IC通行卡的安全管理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间件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传输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朝晖  张宁 《公路》2006,(8):132-135
数据传输是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数据传输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快速性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性能。分析了高速公路收费数据传输系统的需求和性能要求,设计了数据传输系统架构,描述了数据传输软件的实现。最后介绍了江苏省高速公路收费数据传输系统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民 《公路交通科技》2001,18(Z1):109-111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建设投融资体制,对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大部分省(区、市)高速公路逐渐成网.为提高高速公路网的运管效率,联网收费成为高速公路收费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预测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一些主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东省高速公路网复杂度加大,路径识别将成为联网收费精确拆分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对各种路径标识技术的比较,选用RFID技术在粤东区域进行路径识别试点。通过试点项目初步认证了RFID技术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为该技术在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结构熵的省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王新明 《公路》2007,(1):105-108
将网络结构熵的概念引入省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研究中。首先,建立了高速公路抽象化图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收费网络结构,发现省界收费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为研究收费网络结构变化机理,提出了收费站重要度和收费网络结构熵,并确定了网络结构熵的极值。其次,通过推导,得出省际联网收费网络结构熵大于省内联网收费网络结构熵,从而证明了实施省际联网收费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DSRC、ANPR与VPS三种电子收费技术原理及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不停车收费是收费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DSRC、ANPR和VPS 3种最新电子收费技术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并分析这3种收费技术的特点,对DSRC、ANPR及VPS 3种收费技术的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计重收费实践中常常发生缓存数不符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归咎为设备故障所造成。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一些非设备因素如车道特殊事件及不规范操作也是造成缓存数不符的重要原因。分析了这些非设备因素造成缓存数不符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可供现场收费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借鉴,避免因此产生的错收通行费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实施计重收费后,高速公路的收费年限问题是近来讨论的热点,首先介绍了按车型收费模式下收费年限的计算公式以及此公式在实施计重收费以后测算收费年限的不合理性。为了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提出了运用净现值法计算收费年限的公式,并详细介绍了目前组合计重收费模式下的收入和支出预测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指出应该继续研究的方向。此理论可以为相关部门在制定收费年限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影响交通拥挤收费费率的交通量大小、道路条件、拥挤持续时间、居民消费心理、排队延误等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拥挤情况下基于自由流时间的广义交通费用函数,根据交通平衡理论,建立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固定需求UE平衡模型,并使用方向搜索法,利用C#和C++编程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出结论:对单个路段而言,一味的提高收费费率可以降低其相应的路段拥挤度,而对于整个研究路网而言,一味的提高路段收费费率并不能降低整个路网的拥挤度,可能会引起整个路网更加拥挤,因此,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收费费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营性高速公路合理收益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法》第六十条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均规定:经营性收费公路的收费期限按照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确定.但其中对什么是合理回报、如何测定和衡量合理回报一系列关键问题均未明确规定.从合理回报的内涵出发,在分析合理回报影响因素和借鉴相关行业合理回报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回报的衡量指标.并从相关行业合理收益的界定方法等角度出发,结合公路行业的特点,提出合理回报率的建议.合理回报的界定弥补了目前法律法规对高速公路合理收益没有明确规定的空缺,为政府主管部门核定高速公路收费年限提供依据,也为改扩建项目收费年限的核定提供参考,有利于高速公路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城市环射道路系统和城市发展的关系;针对多层环路系统中外围高速公路收费问题,解释了其经济学合理性,分析了弹性收费与交通量的关系;最后介绍了以调节流量和还贷为目的成都收费外环高速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路网子图空间的交通流平衡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义路网子图空间,提出了基于路网子图空间的Wardrop平衡原理,建立了相应的交通流平衡分析模型,并通过实例阐释了偏态均衡路网交通流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包括新路开通期的路网交通流、换乘子图空间路网交通流、收费道路偏好子图空间路网交通流等多种情形下由于网络结构被差异性地认知所形成的偏态均衡路网交通流现象,为多标准下交通流的平衡分析建立了新途径;该分析方法有助于道路网络结构设计与道路网络管理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has a dual aim. Firstly, to identify the principal factors which explain route choice among drivers to Marseill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tolling and secondly to assess marginally willingness to pay in order to save time and improve travel conditions. For this purpose we have used of the results of a 1995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 of potential users of the Prado-Carénage tunnel in Marseille. Initiall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hangeover values-of-time using a conventional price-time model. The sample has also been broken down into three homogeneous behaviour classes for each of which a Logit model has been calibrate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has confirmed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value-of-time there is rather one (or several) distribution curve(s) of maximum willingness to pay. This illustrates the diversity of individual preferences and behaviours and confirms our starting hypothesis, namely that there is not a single value of time but as many values as there are individuals and that each individual has a large number of values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the trip in que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