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水火弯板的研究分为水火弯板机理的研究和确定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两方面,其中对水火弯板机理的研究主要用实验法和数值模拟法,对确定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主要用经验法、几何法和变形法。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计算,系统地分析了水火弯板的各影响因素,确定了主要影响参数,提出一种较全面的变形描述方法,并通过大量计算得出了板的变形与板厚、板宽、  相似文献   

2.
水火弯板是船舶曲面外板成型的主要工艺,可靠的成型预测方法是板件成形自动化系统研究的基础。本文研究了水火弯板加工的机理及加工工艺参数确定的算法。在建立并以实验验证了水火弯板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火焰成形的温度场和变形场等主要影响参数,提出了温度场及变形场的描述方案,并通过计算得出了板的温度场及变形场与主要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对给定帆形板典型船体结构曲面板的水火成型过程进行了热弹性有限元模拟并确定加工工艺参数算法。  相似文献   

3.
帆形板水火弯板加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帆形板水火弯板加工的机理及加工,工艺参数确定的算法,在建立并以实验验证了水火弯板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帆形板火焰成形的温度场及变形场主要影响参数,提出温度场及变形场的描述方法,并通过计算得出了板的温度场及变形场与主要加工参数间的关系,最后得到了对于给定帆形板确定加工工艺参数算法。  相似文献   

4.
水火弯板平板成形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洪福  王桂荣 《造船技术》1992,(7):26-30,35
本文主要阐述水火弯板加工成形在造船中的意义,以及船体帆形板的成形机理。通过试验分析研究,在大量的实测数据中确定平板不同厚度的工艺参数,并建立了各种加工参数与变形效果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水火弯板是船体双曲度外板的主要成形方法,它可以作为外板展开的逆过程来考虑.通过计算外板展开所产生的变形量来确定水火弯板的加工工艺参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伪直母线的船体曲面钢板展开方法.该方法运用等距曲面的性质分析曲面钢板展开的角变形量计算,通过伪直母线的区域划分算法给出了线变形量的计算.通过实板展开算例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同时考虑角变形量和线变形量的准确计算船体曲面钢板展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算外板展开所产生的变形量来确定水火弯板的加工工艺参数。以钢板厚度、角变形及角变形量作为输入参数,中性层位移系数作为输出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板实验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中性层位移系数与这些输入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准确的计算复杂曲面钢板角变形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船体外板水火成型工艺参数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船体双曲度外板水火加工成型自动化问题,设计了船体外板水火成型工艺参数预报系统,并得以实现.该系统针对船体外板的设计和生产加工需要,设计了船体外板精确展开计算、水火弯板变形规律数学模型、船体外板水火加工焰道布置优化,船体外板加工用见通数据计算、与Tribon系统的集成连接、系统工程数据库等功能模块,根据系统结构设计流程,应用Visual Basic6.0软件开发了船体外板水火成型工艺参数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8.
钢板水火加工变形主要参数实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实验钢板进行水火加工变形系列板厚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钢板局部变形与主要影响参数关系的数学模型,补充了实船板数据的不足,为水火弯板工艺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FEA和ANN的水火弯板表面变形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火弯板是船体曲面的主要加工方法.目前,水火弯板的表面变形质量主要由加工技师的技术和经验决定.为了科学合理地预测其表面变形量,确定水火弯板的加工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水火弯板表面变形预测方法.首先应用有限元分析法(FEA)对水火弯板的成型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然后建立水火弯板加工参数与板件表面变形之间的神经网(ANN)模型,并依据FEA的分析结果对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应用该网络对钢板的表面变形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张安超  柳存根 《船舶工程》2011,(Z2):148-151
温度场作为水火弯板变形的主要边界条件,其规律一直是水火弯板机理的研究重点.文章通过对水火弯板厚度方向温度场的研究,提出以变形标称温度、加热深度、加热面积等参数来描述厚度方向温度场,并对这些参数同变形场参数之间的关系作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水火弯板变形规律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4维欧几里得空间,以水火弯板实验数据为基础,应用向量映射、平面投影、坐标转换方法,建立了水火弯板加工参数与变形参数关系的曲线族(水火弯板变形规律图谱),并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图谱进行修正。经实船板加工实验验证,该图谱能够较准确地提供水火弯板加工工艺参数预报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12.
水火弯板热成形方法通过对钢板的加热和冷却来实现板的变形,达到符合要求的曲面形状,是目前国内外主流船体外板加工方式。梯形加热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方式,本质上属于收边加热,是收边加热工艺当中板边加热面积最大的一种成形方式,成形效果好。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在单加热线和"双重"加热线研究的基础上,对梯形加热的温度场和变形场进行研究,得出一系列温度场和变形场的计算结果,为预测梯形加热工艺的变形和将来实现水火弯板自动化加工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火弯板变形的描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了角变形、线变形描述法和位移场描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火弯板变形的整体描述法。实验及有限元计算表明,水火弯板的变形非常复杂,一般所用的角变形线变形描述过于简单,不能精确描述水火弯板的变形场。用位移场描述水火弯板的变形又因计算结果的复杂性而难以实现。如果从整体变形角度考虑,水火弯板的变形可以用变形后的上下表面形状、平面内的扭曲变形、沿板宽变化的横向收缩及沿板长变化的纵向收缩全面描述,并可进一步由计算结果得出合适的曲面方程及收缩变形函数。  相似文献   

14.
于文喜 《造船技术》1996,(9):27-28,44
本文分析了在水火弯板加工中,因切割余量而使船板产生新的变形,造成船体外板装配的误差原因,提出了在应制订相应的工艺规程来改进水火加工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鞍形板水火加工工艺参数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氧乙炔焰或其他热源的水火弯板工艺,广泛应用于船体外壳的建造.本文应用鞍形板水火加工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结合曲板成型所需局部收缩量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鞍形板水火加工工艺参数预报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系统.该预报系统能够给出鞍形板加工焰道的合理布置方案和加工工艺参数.通过算例证明该系统具有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水火弯板的热弹塑性数值模拟——水火弯板研究(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建华 《造船技术》1996,(12):13-15
本文采用三维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水火弯板的传热和变形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为正确分析研究水火弯板的成形机理及影响因素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水火弯板工艺参数和角变形关系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完全采用水火弯板成形船体板的情况,根据要加工形成的角变形量给出合适的工艺参数是水火弯板成形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确定工艺参数,必须探索加热条件和角变形之间的关系.为此,文章提出了利用小板的变形来研究大板变形情况的相似性规律,并且用体功率模型来综合地考虑火焰速度、火焰有效功率、火焰作用半径和钢板厚度对角变形所引起的综合作用.基于这些分析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热源气体流量和热源速度对于不同厚度钢板的成形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装置进行热弯成形试验,得到典型的单曲率板。通过高效的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再现板材热弯成形的温度场特征和力学响应。同时,研究感应加热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板材弯曲变形的影响,提出线性逼近迭代二分法和迭代0.618法,确定板材实际加热中的加热线位置和感应加热速度,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规划的工艺参数进行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得到的面外弯曲变形和面内收缩均与目标曲率板相吻合;线性逼近迭代二分法和迭代0.618法应用在感应加热单曲率热弯成形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可供曲板热弯工艺的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火弯板是船舶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热加工工艺,作者针对EH36船用钢采用水火弯板工艺进行了相关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加热温度、加热次数、钢板的碳当量及钢板供货状态对于水火弯板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典  程良伦 《船舶工程》2013,35(3):82-85
针对水火弯板成型复杂曲面检测难度大且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水火弯板板形检测方法,并引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思想及相关技术,构建具有外板加工实时检测、外板成形协同检测等功能的水火弯板板形检测系统。研究该检测系统旨在达到水火弯板板形检测过程中通信、计算、控制三者融合的目标,从而大幅提高水火弯板板形检测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