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黄黄高速为依托工程,在K685+000-K695+000沿线路堑边坡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该线路堑边坡的病害类型、成因、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并对其稳定性状态进行了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病害处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黄黄高速路堑边坡病害主要表现为软岩及易风化岩层地段坡面喷射混凝土面层出现开裂、坡脚挡墙出现冒顶及开裂;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均、岩石易软化、易风化、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导不畅通是路堑边坡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害危险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局部不稳定体清除+坡面随机锚杆+坡体深层泄水+坡面复喷/挡墙重建+TBS坡面防护(植被坡面防护)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施工前根据地勘的基本资料准确地对山区高速公路深挖路堑边坡进行施工安全稳定性评价,依托资溪花山界(赣闽界)至里木高速公路中的深挖路堑边坡工程,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不同断面形式、不同高度、不同加固程度的深挖路堑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位移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挖路堑边坡的稳定性主要与挖方高度、边坡坡面坡度、地层地形差异等因素有关;边坡施工过程中坡面变形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地层;地形的不同与卸荷的不均匀会导致坡面开挖后侧向变形趋势的不同;深挖路堑边坡处于强风化地层的路基相比中风化地层的路基回弹变形更大,且垂直差异变形更大。  相似文献   

3.
强风化泥岩和泥灰岩高切坡表层的破坏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广泛分布泥岩、页岩、泥灰岩等易风化地层。公路路堑切坡多采用坡率法,导致坡表的表层破坏现象比较突出,不仅给养护工作带来长期影响,而且可能威胁整体稳定。根据两巫路巫溪段高切坡表层破坏来看,高切坡表层破坏主要有风化碎落、局部掉块和局部滑塌等类型,而且切坡后短时间即发生严重的表层和局部破坏现象,若不予以有效处置,则难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养护和长期稳定性问题。竹筋喷射混凝土、铁丝网喷射混凝土和钢纤维喷射混凝土3种处置措施,既避免了素喷混凝土封层耐久性有限的不足,且不会大幅增加投资,是解决坡表风化碎落和局部稳定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海南多雨气候条件下膨胀土路堑边坡破坏的问题,以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膨胀土路段为依托,分别开展了现场边坡破坏调查、室内试验、计算分析、方案设计及实体工程修筑。根据边坡破坏特征将海屯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分为三种类型,对发生滑坡和滑坍的边坡,提出了土工格栅加筋+综合防排水+坡面绿化的柔性加固方案,对发生坡面冲刷水毁的边坡,提出了坡面三维植草+平台渗沟+坡顶封闭的柔性防护方案,并通过渗流和边坡稳定性计算以及工程应用,分析了两种膨胀土路堑边坡处治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风化岩石路堑边坡植被恢复的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风化岩石路堑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的植物生长、群落发育情况决定了坡面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以往的研究工作较少对这类植物群落的长期稳定性进行探讨。以中国山东省某高速公路风化岩石路堑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为研究对象,自2001年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后的14 a时间里,通过在坡面设置的36个观测小区,分别从平面和竖向2个维度观测了坡面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数据,并分析了植物群落的层间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植被恢复工程初期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能为本地植物提供短期的温湿环境,从而营造了风化岩石路堑边坡植被恢复的适生条件,而适生性更强的本地植物则决定了群落演替的最终方向,由外来植物向本地植物过渡是顺向演替的必然结果;恢复4 a后的本地灌木种成为主要的坡面物种,无论是植株高度、植株密度、单株覆盖度、层间分布,灌木均为植被结构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坡面植被恢复的贡献作用最大,明显优于草本等低矮地被植物;基于植被覆盖率、草灌比和竖向恢复面积3个因子构建了群落稳定性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建立一种适用于坡面植被恢复工程中的群落稳定性评价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州六威高速公路某路基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滑塌。经过现场踏勘及地质调绘、钻探、挖深后发现,该段滑坡的产生由路堑开挖使炭质页岩出露于地表而加速风化、赋水、软化,在路堑坡脚处顺层滑动剪出而形成。滑坡土体基本由碎石粘土与强风化炭质页岩构成,滑床为炭质页岩强风化层面。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坡体稳定性计算验证了此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比选了削坡加挡墙及抗滑桩2种处治措施,得出了抗滑桩为最优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杭深线典型顺层边坡破坏机理分析及处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杭深高铁沿线分布有较多的顺层路堑边坡。以杭深线K1455+600~+855下行左侧顺层路堑边坡为例,采用地质调绘、病害调查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顺层堑坡的病害情况及其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处治对策,为运营期间高速铁路顺层路堑边坡的病害处治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8)
依托典型的高路堑边坡滑塌失稳工程案例,分析了高路堑边坡滑塌机理及失稳诱因,即强降雨渗入和深挖土方。提出了抗滑桩+锚索框架、钢轨桩+钢锚管及锚索框架、圆形桩+锚索框架、卸载+锚索框架等4种不同适用于高路堑边坡失稳的处治技术方案,从可行性、经济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建议采用"坡脚护脚墙+一级平台竖向钢轨桩+二、三级坡面预应力钢锚管框架梁"综合处治技术,并提出高路堑边坡应急处治措施及方案,为类似深挖高路堑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失稳处治措施提供技术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路堑坡面粗糙程度是影响路堑植被生态恢复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给出了坡面粗糙度的定义,提出了坡面轮廓线伸长率法、粗糙元平均高度法、平台与坡面水平投影面积比法3种评价方法,并用3种方法分别对规则台阶型路堑坡面、由倾角不同的倾斜面构成的路堑坡面、由凹凸不平的弧面构成的路堑坡面进行粗糙度评价,分析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与优缺点。结果表明:粗糙元平均高度法对于3类路堑坡面的粗糙度评价均适用。  相似文献   

10.
邵吉线改建工程坡头段路堑滑坡为小型滑坡.由于岩体间的相对变形运动,坡体被8条深大裂缝切割为6个变形块体,各块体变形运动特征差异较大,其中变形体的主体部分为2号;可将滑坡体的变形破坏模式总结为分体式右旋滑动破坏;坡体的失稳是三面临空的斜坡形态、遇水软化及易风化的地层岩性、近似顺倾的地层结构、持续降水作用以及路堑开挖应力释放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构、锚杆格构、削坡处理、截排水、裂缝填埋、坡面植草相结合的复合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酉阳铜李高等级公路改建工程K36+400-K36+600段路堑边坡工程地质环境、变形破坏机理分析,提出边坡变形破坏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边坡的合理整治措施,对类似工程的加固处治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宁西线K613+000~+120深路堑边坡病害整治为例,分析了膨胀土路堑边坡病害形成的原因,介绍具体采取的整治措施及效果,可供类似地段的病害整治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质路堑边坡失稳破坏往往表现为土体位移。以重庆铜合高速公路K22+770-K22+965段路堑边坡位移预测为例,对基于灰色理论构建的土质路堑边坡位移预测灰色模型进行介绍,并将预测值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准确度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位移随监测时间变化的响应函数,其适用性强,可作为土质路堑边坡位移预测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永吉高速公路K7+314~K7+334段路基紧邻高压电塔,路基放坡开挖势必影响电塔的稳定。采用了桩锚支护结构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减小了开挖量。用理正5.3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桩锚支护结构及电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谢东  陈云生 《路基工程》2014,(6):126-130
通过对灌全高速公路K25+650~+890段顺层岩质边坡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系统调查,研究了该边坡的岩体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机制、边坡的破坏机制及各组结构面的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仿真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进一步对该边坡的变形机制及变形过程进行分析,并预测其破坏形式。对该边坡重新进行了防护变更设计,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冯英明 《路基工程》2013,(2):143-146
某铁路专用线扩能改造工程K0+680~+760段线路左侧为一陡坡,开挖后采用土钉墙对路堑边坡进行加固,工程实践证明:既解决了边坡的稳定问题,又获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陈志新 《路基工程》2010,(5):175-176
文中对广东省道114线K57+900~K58+040段高填边坡的塌方治理,采用钢管桩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支护、坡面挂网抹混凝土的措施进行了阐述。实践证明,处理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广东云(浮)到罗(定)高速公路K3+280~LK3+840段左侧路堑边坡顺坡向结构面发育,岩体较为破碎,边坡开挖导致坡体松弛,发生变形。通过对边坡变形特性分析,运用动态设计法对边坡加固防护措施进行变更设计,保证了边坡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9.
缪丹  陈健  彭海华 《路基工程》2011,(1):159-160
广梧高速公路K119+110~+300段,路堤地基为鱼塘水浸泡的软土,施工困难。设计采用通用条分法对鱼塘抽水前后路堤边坡稳定进行比较,分析抽水前后坡外水对路堤边坡稳定性影响,为路堤填筑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G5京昆高速四川境内雅安经石棉至泸沽段K2182+578~K2182+713段出现的边坡病害为例,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病害形成原因,并提出针对病害情况进行钢管桩、锚喷支护、设抗滑挡墙等综合处治措施,总结了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对高边坡病害治理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